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3篇
  63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们对克旗的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贫困产出的原因,总结了几方面的经验;1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2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3是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走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4是走科教扶贫的路子。5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相似文献   
92.
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数学模型是进行波涌灌溉田面水流运动数值模拟和灌水方案优 化设计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的几类主要数学模型:Richards模 型、权重函数模型、Kostiakov-Lewis模型或Kostiakov模型、周期-循环率模型、梯函数模 型和其它模型的应用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3.
94.
初期雨水截留池容积计算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在初期雨水截留池容积计算上存在的分歧,通过分析初期雨水截留池的工作原理,结合雨水管网的流量和水质过程模拟,建立了以截污效果来确定初期雨水截留池容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污染物累积过程线的分析,确定出初期雨水截流池容积计算最优时刻为单位时间内进入截留池的污染物累积变化量由大变小时.并分析了泵吸强排式截留池与重力自排式截留池容积的计算过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根据以上原理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实例工程,进行泵吸强排式初期雨水截流池的容积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建立的初期雨水截留池,一方面截污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后续雨水泵站的负荷,降低运行费用,提高泵站效率.  相似文献   
95.
96.
雨雪冰冻灾害对滇东南5种人工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初,在波及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中,云南省文山州作为一个亚热带地区,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在对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损失程度、受损类型以及受灾前后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变化情况,分析雨雪冰冻灾害对当地5种人工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树种的大面积造林,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是调查区人工林大范围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区别不同经营主体和经营目标,提出人工林营造中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树种的建议,为今后的人工林营造技术及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
沙尘物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来源研究一直是沙尘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历史文献资料记录、地质历史记录和现代观测研究、沙尘暴事件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沙尘暴物质来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认识,希望对这方面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8.
河西走廊绿洲区沙尘暴灾害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地区是严重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而沙尘暴在该区的发生强烈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尽管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和当地的自然因素息息相关,但人类的活动加剧了现代沙漠化的发展进程。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持续干旱、大风天气、丰富的沙源、植被稀疏、滥用水、土地以及植物资源等,导致了河西绿州区沙尘暴的频频发生。从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
我国大兴安岭呼中林区雷击火发生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雷击火作为天然火源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雷击火主要发生区 ,对雷击火的研究表明特殊可燃物、干雷暴的天气和较高的地形构成了雷击火发生的火环境。长期干旱 ,可燃物失水严重 ,森林中积累丰富的可燃物 ,雷暴发生后干燥的植被容易引火燃烧 ,起火之后 ,遇上盛行的大风将使火灾迅速蔓延。雷暴 ,特别是干雷暴出现时 ,遇到降水少、地面温度增加 ,相对湿度降低 ,可燃物干燥的情况 ,就很容易引起火灾。森林火灾多发地区 ,雷击火常常也多。大兴安岭纬度越高 ,雷击火越多 ,5 1°N以北海拔 80 0m以上山脉的腹部或山顶的落叶松 -偃松林、樟子松 -偃松林林区为该林区雷击火发生最集中区域。一次干雷暴天气过程 ,可以同时引起多起雷击火 ,它们之间的距离最远可达 1 5 0km。雷击火多发生在 6— 8月 ,雷击火的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的 1 4时到 1 7时。雷电作为一个随机干扰因子引发森林火灾 ,使得雷击火的预防与扑救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00.
灾情评估是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开展沙尘暴灾害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分析沙尘暴灾害灾情评估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沙尘暴灾害灾情评估体系的思路,包括建立评估协调机构、加强部门合作,综合应用多种灾情评估方法、构建完善的灾情评估系统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