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5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林业   1020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286篇
  2732篇
综合类   1268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800篇
畜牧兽医   344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19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农业活动对全球变化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导致全球性土壤保持需求的迫切性增加出发,追踪了国外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对中国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从时间、深度、方法、生产应用等方面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水土流失和耕地退化严重的农业大国,而从全球统计数字来看,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面积目前仅占全球保持耕作面积的0.2%,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1%, 其现状与中国耕地资源和环境的继续退化以及对土壤保持耕作需求的增加极不相符。加强中国土壤保持耕作系统研究和土壤保持耕作"节能固碳"长期建设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变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鉴于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研究和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更大挑战,以及该领域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农业系统"耕作管理-生物过程-环境变化"相互作用及其系统能流-碳流循环过程,尤其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源估量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科学问题,有必要运用综合的系统性研究分析方法,借助国外长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经验,以及系统模型模拟研究手段等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加速提升中国土壤保持耕作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为实现碳汇/源科学调控管理、减缓农业对温室效应贡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对麦薯带状间作农田土壤的抗风蚀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土壤含水率0.22%~2.6%,增大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0.03~3.81 cm,降低近地表风速6%~46%,减少土壤风蚀0.5%~84%.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耕带有效抗风蚀宽度为5 m.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不确定度理论及其评定方法,结合车辆碰撞事故的具体特点,给出了基于能量守恒的车速计算表达式.通过选择适当的输入参数作为不确定因子,分别计算各分量等效速度标准不确定度.考虑不确定度累积和传播,得到车速输出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展伸不确定度,以此检验事故再现结果的准确程度.通过具体事故案例的分析计算和计算机检验,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4.
海南3种典型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海南琼中地区3种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橡胶林、天然次生林) 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方法]对琼中地区3年生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及15年生橡胶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均较湿润,0-80 cm土壤容重的顺序为桉树人工林(1.55 g/cm^3)〉天然次生林(1.50 g/cm^3)〉 橡胶林(1.46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天然次生林(9.03%)〉橡胶林 (6.54%)〉桉树人工林(6.36%);土壤最大持水能力为天然次生林〉橡胶林〉桉树人工林;3种森林类型0-80 cm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为天然次生林(3.58 mm/min)〉橡胶林(3.07 mm/min)〉桉树人工林(2.85 mm/min)。[结论]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天然次生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最差。  相似文献   
65.
基于自动取阈分割算法的秸秆覆盖率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保护性耕作地块覆盖秸秆和土壤亮度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以MATLAB为工具,采用自动取阈图像分割算法,提取田间实拍图像中的秸秆及土壤信息,统计图像中秸秆覆盖面积,利用秸秆覆盖率算法实现对地表秸秆覆盖率的自动检测。系统经田间模拟试验校正后,田间测试误差可控制在4%以内,平均检测效率可提高约72倍,为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等6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与时段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储水量大小的技术模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常规耕作。各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总蒸散量大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胡代平  余诚  杨剩富 《湖南农机》2011,38(9):198-199
贵州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因素别有人口压力过大,自然灾害严重,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森林覆盖率低,当地干部群众认识不足,文章从岩溶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水土流失是制约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8.
为了确定在没有辅助加热系统浴缸中加热水策略,文章通过对浴缸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建立了浴缸关于时空双因素温度场模型;根据浴缸内部各空间点传热特点,将浴缸注入热水加热过程简化为点热源加热介质问题。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根据傅立叶变换矢量法得出浴缸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求得注水点温度最高,边缘温度最低。然后基于浴缸温度场,在忽略人为影响因素条件下建立初级单目标优化模型,确定浴缸水体维持在39~40℃范围内注水流量最小值,结果表明当注水管流量为0.0028m2/s时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9.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animals is frequently limited by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ir ecological preferences, and often artificial feeding is one of the few chances to save endangered species.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to artificially feed two endangered flat bark beetles dependent on dead wood for their diet—namely, Cucujus cinnaberinus (Scopoli, 1763) and Cucujus haematodes Erichson, 1845—by examining their dietary preferences, life cycle duration, and survival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dividuals of the two species were caught in the wild and larvae and adults were fed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by live or dead prey. Three species of saproxylic beetles: two cerambycids (Acanthocinus griseus Fabricius, 1793 and Rhagium inquisitor Linnaeus, 1758), one scolytid (Ips sexdentatus Börner, 1776) one tenebrionid (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 1758)) one dipteran (Lucilia sericata (Meigen, 1826)) and one ant (Lasius sp. Fabricius, 1804) were used as prey, with minced meat as a control. Our results indicated high survival and no difference in prey choice between the two flat beetle species. Larvae and adults preferred dead prey, but no significant preference was detected among dead prey taxa,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wo species are opportunistic scavengers. Comparing data with previous results, both spec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al stages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obligate saproxylic organisms with preference to the dead and decaying organic material. Successful artificial feeding and rearing of these endangered species, followed by the release in the wild through rescue or reintroduction programs, therefore appear relevant for their protection and future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70.
中国在稻种资源的考察收集,形态农艺性状鉴定、分类与编目, 抗重要病虫和冷、旱、盐等鉴定和米质测定,种质保存,种质性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明显进展。至1990年底, 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的品种和材料共61 355份,其中52 129份种质的种子已进人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建立了两个国家野生稻保存圃,入圃野生稻材料5 000余份,为我国稻种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分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