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28篇
  免费   4513篇
  国内免费   6177篇
林业   11273篇
农学   7038篇
基础科学   4506篇
  12041篇
综合类   45410篇
农作物   4358篇
水产渔业   2509篇
畜牧兽医   7946篇
园艺   2664篇
植物保护   5373篇
  2024年   506篇
  2023年   1316篇
  2022年   2026篇
  2021年   2224篇
  2020年   2263篇
  2019年   2847篇
  2018年   1613篇
  2017年   2783篇
  2016年   3536篇
  2015年   3036篇
  2014年   4306篇
  2013年   4681篇
  2012年   6762篇
  2011年   6906篇
  2010年   5686篇
  2009年   5676篇
  2008年   5280篇
  2007年   6301篇
  2006年   5471篇
  2005年   4574篇
  2004年   3547篇
  2003年   3069篇
  2002年   2362篇
  2001年   2086篇
  2000年   1907篇
  1999年   1518篇
  1998年   1322篇
  1997年   1169篇
  1996年   1145篇
  1995年   1143篇
  1994年   1060篇
  1993年   927篇
  1992年   867篇
  1991年   731篇
  1990年   679篇
  1989年   591篇
  1988年   453篇
  1987年   321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2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基于北京市郊区345户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首先,农地流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地流出则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显著。农地流入概率每增加1%,家庭人均收入提高67.55元。其次,农地流入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收入作用不显著。农地流出对0.6和0.8分位数家庭人均农业收入和人均非农收入作用分别为显著为负和显著为正,对其他家庭人均农业收入作用不显著。因此,农村家庭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且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政府应继续鼓励北京市郊区农村农地流转,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力度,提升农村农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992.
农村劳动价格、收入结构变化与柑橘种植布局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背景下,探讨农村劳动价格、农户收入结构变化对柑橘种植布局变迁的影响,对于促进柑橘产业发展和保障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推导基础上,利用柑橘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局和分区两个视角实证研究农村劳动价格、农户收入结构对我国柑橘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用工价格和非农就业工资的提高对柑橘种植产生负向影响,我国柑橘种植布局正由农村劳动价格较高的浙-闽-粤地区向农村劳动价格较低、以农业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赣南-湘南-桂北扩张;工资性收入提高对柑橘种植产生的收入效应和生产总成本上涨产生的抑制效应,共同作用致使长江中游和鄂西柑橘带种植面积缓慢增长,形成我国柑橘种植“西移内扩”趋势。故而以调控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户收入结构为切入点,是优化柑橘种植布局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为明确沈阳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形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沈阳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区,共设置23个采样点,采集了84个土壤样品,采用密度分离浮选法提取出土壤中微塑料,利用光学显微镜以及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形态鉴定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微塑料物理性状分为薄膜状、碎片状、纤维状和颗粒状;土壤中微塑料的浓度为217.30~2 512.18μg·g~(-1),平均值为1 327.69μg·g~(-1)。其中,聚乙烯(PE)微塑料的浓度最高,平均值为760.03μg·g~(-1);其次为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平均值分别为374.07μg·g~(-1)和193.59μg·g~(-1);土壤中微塑料浓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部土壤(平均值1 569.59μg·g~(-1))东部土壤(平均值1 320.28μg·g~(-1))北部土壤(平均值1 217.56μg·g~(-1))南部土壤(平均值1 208.85μg·g~(-1))。土壤微塑料浓度从地表向下明显降低,从表层土壤(0~5 cm)的998.76μg·g~(-1)减少到深层土壤(20~30 cm)的193.00μg·g~(-1);不同的土壤种植模式对土壤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明显,其中大棚土壤微塑料浓度较高,平均值为1 439.56μg·g~(-1),露天农田微塑料浓度平均值为1 187.76μg·g~(-1)。生菜、葡萄、黄瓜大棚种植以及露天农田覆膜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微塑料含量较高。研究表明,沈阳周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主要组成类型为PE、PP和PS,且随土层加深,土壤微塑料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4.
分别构建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urus calamus)和千屈菜(Luthrum salicaria)的人工湿地,开展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模拟研究,设置进水中的C/N/P分别为50/10/1、25/5/1、25/5/2、25/5/3,盐度分别为0.5、1.0和2.0,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 d、2 d、3 d和4 d,测定人工湿地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以及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当HRT=4 d,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COD=50 mg/L,TN=5 mg/L,TP=4 mg/L)时,人工湿地装置TN、TP及COD去除率可达90%、97%和65%;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中,美人蕉-人工湿地去除效果最佳,此时美人蕉体内叶绿素(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分别为40.6、1 212U/g和2.45 nmol/g,氨基酸含量为1.82 %;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时,人工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该菌门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功能性菌群。因此美人蕉-人工湿地能够处理低盐度养殖废水,能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果,提高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去污和盐度耐受性,为滨海水体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两种赤潮高发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选取温度(17、20、23、26 ℃)、光照[40、80、120、160 μmol photons /(m2·s)]、磷酸盐(0.1、1.0、5.0、10.0 μmol/L)、初始生物量(1×104、3×104、5×104、7×104 cells/mL)等4个因素4水平试验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两种微藻叶绿素a峰值质量浓度产生极其显著影响的是磷酸盐(P<0.01),光照、温度、初始生物量未产生显著影响。磷酸盐添加表明,在0.1、1.0 μmol/L低磷环境中,东海原甲藻生物量及稳定性高于中肋骨条藻,高初始生物量消耗磷酸盐后东海原甲藻能够继续生存,中肋骨条藻则细胞丰度持续衰落;在5.0和10.0 μmol/L高磷环境中,中肋骨条藻较东海原甲藻增殖最快,生物量更高。东海原甲藻的荧光参数Fv/Fmα较中肋骨条藻稳定,表明其光合活性稳定;更小的细胞体积和更大的比表面积使中肋骨条藻于培养初期快速达到峰值,表明其对磷酸盐利用能力强。10.0 μmol/L磷酸盐浓度组,4个荧光参数最大,光合活性最强,更容易发生赤潮。东海原甲藻的光合活性主要受光照的影响,中肋骨条藻的光合活性更大程度受磷酸盐、光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为维持农田野花带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对8个不同建植年限(2、4和6年)的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的建立过程,包括群落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不同寿命的初始植物和侵入植物重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播种建立的农田野花带群落,存在2次植物消亡,分别是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  相似文献   
997.
经过长期定位试验,建立土壤速效磷与农肥、化肥、秸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合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农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化肥效益随着用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农肥、化肥用量较高时,秸秆的效果较好;农肥、化肥用量较低时,效果不明显,农肥、化肥、秸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文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从籼型水稻品种中鉴定、筛选出7个不同抗级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源,加入高感病标准品种TN1,作8×8完全双列杂交,按Hayman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是:在遗传方差中,加性方差占75.24%。显性方差占20.36%,上位性方差占4.22%;广义遗传h^2B=97.98%,狭义遗传力h^2a=73.90%;最小加性基因数k=4,显性基因数k'=4;具不完全正显性,所有显性座位的作用方向相一致,不同显性座位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麦饭石、石灰、紫云英和过磷酸钙等几种改良剂及通电处理改良铅污染菜园土壤的结果表明:小白菜吸收的铅主要来自土壤中的交换态铅;用小白菜含铅量和土壤中交换态铅降低的幅度来评价改良剂的改良效果结果是一样的,其顺序为石灰、紫云英、麦饭石和过磷酸钙;通电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交换态铅含量,其改良效果优于所用的4种改良剂.  相似文献   
1000.
黔花4号小麦对白粉菌411菌株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感病品种1426为杂交亲本时,其抗白粉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而以感亲绵阳15号或友谊麦杂交时,其抗性表现则受2对显笥基因控制。在黔花4号×1426的高代衍生品系中,CH248和CH264品系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性,而CH33和CH270则为2对基因控制。本文还讨论了不同遗传背景下和同一组合不同品系间所携基因不同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