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3篇
  免费   974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林业   3432篇
农学   1865篇
基础科学   558篇
  2522篇
综合类   8557篇
农作物   1335篇
水产渔业   262篇
畜牧兽医   1273篇
园艺   964篇
植物保护   184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645篇
  2019年   734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743篇
  2016年   903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926篇
  2013年   1310篇
  2012年   1685篇
  2011年   1381篇
  2010年   1169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166篇
  2007年   1262篇
  2006年   1048篇
  2005年   868篇
  2004年   741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Species of Botryosphaeriaceae are associated with canker and dieback of Eucalyptus spp. worldwide,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effect on the host physiolog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Botryosphaeriaceae isolates from nine species in three genera (Botryosphaeria, Diplodia and Neofusicoccum),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eucalypts, on three different Eucalyptus hosts (seedlings of E. nitens, cuttings of E. globulusand of E. globulus× E. cypellocarpa). An approach combining standard pathogenicity trials with evaluation of plant morph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as used. The size of the lesions produced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fungal aggressiveness and host susceptibility. Isolates of Neofusicoccum kwambonambienseand Diplodia corticolawere the most aggressive, while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and Diplodia seriataisolates were the least aggressive. In general, hybrid E. globulus× E. cypellocarpa plants developed smaller lesions, followed by E. nitens and E. globulus. Eucalyptus nitensplants showed minimal modifications on the morpho‐physiological profile when infected, although more severe symptoms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a more variable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e plants. However, in general, no direct association between putative fungal aggressiveness and plant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could be foun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under optimal growth conditions plants manage to cope with pathogen attack and maintain their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42.
文章在梳理总结叙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植物景观的叙事性内涵和特征,并从时间组织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文化意蕴表达3个层面对植物景观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探讨,试图将叙事性表达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体验融入到现代的植物设计语汇中,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延续场所文脉,从而为体验者创造有情感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943.
植物生长并非一成不变,植物的动态性需格外注重,不同植物不同生长周期的养护手法(例如紫薇的修枝、红叶石楠的修枝情况)也不容忽视。植物景观作为一门多维度的艺术,包含了外形、色彩、嗅觉、触觉等不同的特征,同时又受到时间这一不确定因素影响颇深。针对不同时期植物的生长发育差异,应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加强季相搭配,延长观赏期,增加观赏角度。  相似文献   
944.
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林下天然更新情况。结果表明:(1)采伐带、保留带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明显高于对照样地(P<0.05)。10m、8 m、6 m、4m采伐带、保留带的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分别是对照的10.63倍、9.38倍、7.92倍、7.50倍和3.33倍、3.75倍、4.38倍、6.04倍。(2)采伐带、保留带、对照样地内的更新幼树幼苗的树高均显现为左偏单峰结构,且均以树高≤0.1m的幼苗数量最多。不同带宽采伐带和保留带内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高度分级占比不尽相同。(3)所有处理下的天然更新的幼树幼苗均呈聚集状分布的状态,且聚集强度较大。(4)除柏木外,天然更新的树种种类多以香樟、香椿、乌桕等喜阳或半喜阳的为主。  相似文献   
945.
以惠州市惠城区主要道路两旁道路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总体特征,对所形成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进而对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和优化模式,为今后建设城市道路绿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46.
不同贮藏方法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保存药材种子的生活力 ,进行了不同贮藏方法的研究。试验采用 3种处理、 3次重复。结果表明 ,黄芪、桔梗和黄芩 3种药材种子以低温贮藏效果最好 ,贮藏 9个月后发芽率分别为 70 %、 82 %和 54% ,仍具有较高的播种品质。  相似文献   
947.
樟子松人工林冠下植物种类动态变化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林分下层植物种类组成和林分内光照与林冠叶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林下生态类型划分为A、B、C三个类型 ,其营养条件排序A 相似文献   
948.
湖南造林困难地类总面积达 10 0万hm2 。通过对 5个县 658hm2 试验示范林历时 9年的研究 ,解决了植被恢复技术问题。选出适宜的树、划种有马桑、芦竹、苦槠、牡荆和栓皮栎 5种 ,有发展前景的树种有柏木、铅笔柏和藏柏。选出了林分结构稳定 ,组成种长势好 ,可以肯定的有马桑十墨西哥柏浅层钙质幼年性岩性土等 6个配置模式。并提出和推广了撩壕整地和芦竹下挖上堆 ,施肥促长等造林技术。同时 ,定义了“三岩”造林困难地 ,提出了“三岩”造林困难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从土种的水平研究了树种与立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9.
我国天然植物色素研究与开发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天然植物色素的性质特点,种类及化学结构,提取与纯化,色素资源开发与重点开发对象和存在问题作了简述,为中国天然植物色素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为探究无瓣海桑人工混交林在河口海湾的生态效应问题,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湾16年生无瓣海桑与其它种类红树的人工混交林结构和幼苗天然更新扩散能力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外貌简单、林相整齐、空间层次分层明显。位于乔木一层的是无瓣海桑,位于乔木二层的有无瓣海桑、秋茄、红海榄;位于灌木-小树层的有秋茄、红海榄和白骨壤;位于幼苗层的只有秋茄。②无瓣海桑在乔木层的重要值为35.1%,秋茄在乔木层、灌木-小树层和幼苗层3个不同层次的重要值均为最大。③该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值均较低,灌木-小树层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均比乔木层和幼苗层的多样性指数值高。④在4种不同类型样地调查幼苗扩散情况,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或历年生的幼树,而乡土红树植物秋茄在4种类型样地中均有幼苗自然生长,白骨壤在光滩中有发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