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1篇
  33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甜菜夜蛾等害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杆菌CAB109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表明,CAB109菌株的伴孢晶体具有典型的菱形结构;其原毒素蛋白的分子量为133kDa,经胰蛋白酶处理后水解为66kDa的活性毒素蛋白.DNA凝胶电泳显示:CAB19菌株的质粒DNA与同样H,血清型的已知HD-133菌株不同.CAB109菌株对葱田甜菜夜蛾的平均防效达75.3%,高于常用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防效;平均挽回损失率也达26.0%表现出优良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2.
在深入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无线技术的发展,设计研发了水晶梨生长监测系统,提出以CC2430芯片为核心,以积分变换PID控制算法为主要控制方式。系统可以监测并调节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等参数,从而对水晶梨参数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并报警。通过在上海仓桥水晶梨基地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大棚温湿度的控制和提高水晶梨优质率等方面要优于传统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53.
17β-雌二醇MIPs薄膜的制备及表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与固相微萃取、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联用技术探索聚合液在介质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聚合膜的方法,并对其识别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对固相微萃取头分子印迹聚合膜以TFMAA为功能单体,TRIM为交联剂聚合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对17β-雌二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耐热效果.以20mmol/L T...  相似文献   
54.
利用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3β-羟基-5α-孕甾-16-稀-20-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和3β,5α,6β,15β-四羟基孕甾-16-稀-20-酮。利用IR、MS和2D-NMR实验技术等波谱方法对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的空间构型,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55.
2-取代苯胺与巴豆醛反应合成了5种8-取代喹哪啶.讨论了反应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结果.8-取代喹哪啶的结构经1HNMR和MS分析确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Ⅰa和Ⅰb的晶体结构.化合物Ⅰa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21,晶胞参数为:a=1.279 61(9)nm,b=0.506 60(4)nm,c=1.311 81(9)nm,Z=4,V=0.850 38(11)nm3,Dc=1.387 g/cm3,F(000)=368,R1=0.028 8,wR2=0.073 1,S=1.01;化合物Ⅰb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504 40(17)nm,b=1.346 7(4)nm,c=1.339 1(4)nm,β=97.678(4)°;Z=4,V=0.901 4(5)nm3,Dc=1.636 g/cm3,F(000)=440,R1=0.071 1,wR2=0.195 1,S=1.09.选择合适溶剂和添加剂,反应收率较文献值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6.
不同来源淀粉特性对水晶皮质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原料淀粉特性对水晶皮质构品质的影响,该文选用小麦、玉米、马铃薯、木薯、绿豆5种淀粉原料,测定并分析淀粉颗粒特性、破损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与水晶皮的透明性、质构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淀粉制作水晶皮品质差异较大,小麦淀粉皮品质最好,其次是马铃薯、木薯、玉米淀粉皮,绿豆淀粉皮品质最差。淀粉颗粒特性、破损淀粉含量与水晶皮品质指标密切相关。平均粒径、膨胀度越大,水晶皮亮度、透明性越好;适宜的破损淀粉含量能够保证水晶皮较好的综合质构品质;淀粉的糊化特性与水晶皮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淀粉峰值粘度和衰减值与水晶皮透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谷值粘度、最终粘度、回生值与水晶皮硬度、弹性、咀嚼性、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起始糊化温度与水晶皮品特性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水晶皮制作进行原料选择时,可以测定淀粉粒径、膨胀度、峰值粘度、衰减值来预测淀粉皮亮度与透光率;测定淀粉破损淀粉含量、谷值粘度、最终粘度、回生值来预测淀粉皮适口性等品质特性。该文旨在为加工水晶产品原料选择以及品质改善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系统地对海南岛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芽孢杆菌的分离收集和Bt菌株的鉴定。从尖峰岭热带雨林区、五指山热带雨林区、吊罗山热带雨林区、霸王岭热带雨林区总共采集了土壤样品1882份,采用醋酸钠培养基结合高温方法分离出芽孢杆菌3924份,鉴定出Bt分离株158份,Bt菌株的分离率和出菌率分别为4.03%和8.40%。结果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雨林区芽孢杆菌及Bt菌株分布对环境和生态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海拔900m至1400m的反菌株含量高、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热带沟谷雨林带眈菌株含量最高。显微观察发现,获得的Bt菌株其伴胞晶体有菱形、球形、方形、椭球形、不定性等多种形状。利用SDS-PAGE方法对获得的Bt分离株进行了伴胞晶体进行分析,发现伴胞晶体的分子量有20kD到150kD不等。进一步利用PCR-RFLP技术对Bt分离株进行了cry基因型的分析,初步发现这些Bt菌株含有cry1、cry3、cry4、cry6、cry30、cry40等基因型。我们还利用鳞翅目昆虫小菜蛾和鞘翅目昆虫椰心叶甲进行部分Bt分离株的生物测定,初步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出的Bt分离株具有不同的抗虫靶标,对同一靶标昆虫也表现出不同的杀虫活性。整体而言,本研究结果显示出海南岛热带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热带地理生境、自然的生物演化系统,使得热带雨林区蕴藏了Bt菌株资源多样化,值得期待挖掘出一些新的菌株和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58.
工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锭内部常出现碳化硅夹杂,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特别是严重威胁硅片的切割生产过程。本文研究了硅熔体中碳化硅熔解与硅晶体中碳化硅沉淀生长特性。在熔解实验中发现:即使在碳显著过饱和的情况下,碳化硅仍会熔解在1450℃的硅熔体中,同时熔体中易形核处发生新的碳化硅颗粒析出。在1350℃下进行了硅料中碳化硅沉淀的固相生长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硅中碳化硅沉淀的高温固态生长十分缓慢。这一特性得到理论计算证实,它表明固相生长不可能是多晶硅锭中出现大颗粒碳化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60.
The present study developed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foliar Zn uptake from suspension‐based Zn chemicals of low solubility, which were ZnO (particle size: 0.151.34 μm) and a newly synthesized Zn hydroxide nitrate crystal (Zn‐HNC) (50100 nm thickness and 0.21 μm lateral dimension). Recently matured leaves of citrus (Citrus aurantium L. cv. Valencia), capsicum (Capsicum annume L. cv. Giant Bell), and/or tomato (Solanum lycopersicum L. cv. Roma) were in vitro–treated with microdroplets (5 μL per droplet) of Zn‐HNC‐ and ZnO‐suspension solutions on the adaxial surface and incuba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for up to 72 h. Leaf‐washing protocols were compared, including: dilute ethanol (3%), dilute nitric acid (2%), and their combination. The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Zn uptake were: (1) whole‐leaf loading by which droplets of the Zn suspension solutions were loaded onto central regions of both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leaf blades and (2) half‐leaf loading by which soluble‐Zn (ZnSO4) droplets were loaded onto only one side of leaf blades while the other was used as the background Zn control. Foliar‐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species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ashing methods. The dilute nitric acid (2%; ± 3% ethanol) was required to remove residue particles of the ZnO and Zn‐HNC suspensions from foliar surfaces of capsicum and tomato (highly trichomatic), but the residue Zn chemicals on citrus leaves (nontrichomatic and highly waxy) were similarly and effectively removed by the three washing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Zn uptake by the leaves, the half‐leaf loading method showed its advantages over the whole‐leaf loading method, because it did not stringently require similar background Zn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ntrol and treated leaves at the start and had little risks of secondary absorption of soluble Zn in the washing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