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58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6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4篇 |
农学 | 409篇 |
基础科学 | 234篇 |
2623篇 | |
综合类 | 2336篇 |
农作物 | 323篇 |
水产渔业 | 398篇 |
畜牧兽医 | 689篇 |
园艺 | 70篇 |
植物保护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256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275篇 |
2019年 | 332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366篇 |
2016年 | 382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342篇 |
2013年 | 550篇 |
2012年 | 739篇 |
2011年 | 452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50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325篇 |
2006年 | 258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齐口裂腹鱼日粮中钙和磷及适宜钙磷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齐口裂腹鱼日粮中适宜钙磷含量及其钙磷比,试验分2期进行,第Ⅰ期饵料中钙磷总量不同,在基础饵料钙磷比为1:0.54的基础上调整钙磷比梯度为1:0.5,1:0.54,1:1,1:2,1:3,1:4;第Ⅱ期饵料中钙磷比梯度基本保持不变,而钙磷总量均为6.66%。试验时间2个月,以鱼的增重率为试验指标。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对钙的需要量为1.48%-3.33%,对磷的需要量为1.48%-4.995%,对钙、磷总需要量为2.96%-6.66%,随钙的增加磷应以1:3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862.
不同林分类型叶片氮磷含量、氮磷比及其内吸收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福建东山沿海防护林中木麻黄、厚荚相思、刚果桉和湿地松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与衰老叶中的养分状况、氮磷比、养分内吸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中的养分浓度和内吸收率一般表现为纯林高于混交林、固氮树种高于非固氮树种。这是由于混交林和固氮树种改善了立地条件,林木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养分,从而降低了二者叶片中的养分内吸收率。各林分类型成熟叶片中的氮磷比都大于14,表明这些立地条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限制,导致大部分林分叶片磷内吸收率(REP)大于氮内吸收率(REN),因而衰老叶中的氮磷比大于成熟叶,但成熟叶和衰老叶氮磷比之间依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成熟叶和衰老叶养分浓度、内吸收率和氮磷比在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中存在互补性,表明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在养分利用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树种的营养利用策略不同,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优先考虑叶片养分含量低而内吸收率高的“营养保存型”树种。 相似文献
863.
864.
本研究运用三元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进行四季萝卜(RaphanussativusL.var.radiculus)的追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地块上种植四季萝卜,追肥对产量形成有重要作用.氮、磷、钾单独施用均有提高产量的作用,配合施用时,它们彼此间对产量形成有交互作用.氮肥施用过量,不利于磷、钾增产作用发挥,增施磷肥,对氮的增产作用有所促进。为获得较好的产量,追肥适宜的用量分别是N494.70kg/hm2,P2O5311.85kg/hm2,K2O317.40kg/hm2。 相似文献
865.
磷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磷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小麦淀粉粒表面存在微孔和微通道结构,对淀粉的生物合成和理化特性有重要影响。探索磷素对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可为研究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种施磷水平,不施磷(CK:P_2O_5 0 kg·hm~(-2))、常规施磷(CP:P_2O_5 105 kg·hm~(-2))和高量施磷(HP:P_2O_5 210 kg·hm~(-2)),所用肥料为重过磷酸钙,于小麦播种后160 d(大约5%的植株已返青)开沟条施,并于花后7、14、21、28和35 d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磷素水平成熟期淀粉粒微观结构以及淀粉粒在内源(种子萌发)和外源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酶解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同时测定淀粉粒经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微通道结构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与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淀粉降解酶关键基因进行定位。【结果】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淀粉粒的微孔结构,且其内部显示出较多荧光;另外,籽粒发芽6 d时,CP处理条件下淀粉粒表面的孔洞最多。经外源淀粉葡萄糖苷酶处理后,HP和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被水解成两半的A型淀粉粒,同时其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不同磷素条件下淀粉粒表面和高部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常规施磷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高量施磷。施磷条件下胚乳外缘amy4、bam1和bam5转录水平提高,且常规施磷条件下转录水平更高。【结论】常规施磷条件下胚乳边缘淀粉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可能影响了淀粉合成酶和降解酶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淀粉粒的合成和微观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866.
本试验对洗毛废水的几种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酸析离心废水处理工艺及羊毛脂精制工艺进行了最佳条件试验。试验表明:(1)絮凝法、加热酸化法在洗毛废水处理中的CODCr去除率不如酸析离心法高;(2)pH值为3,60℃下,搅拌10 min为酸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洗毛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80.8%;(3)1:3投加萃取剂苯后,混合时间为60 min,回收羊毛脂的量最大。 相似文献
867.
Mohamed AM Wolf W Spiess WE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Dordrecht, Netherlands)》2002,57(2):179-189
Balanites aegyptiaca Del. kernels were chemically,physically and morp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Crude oil (49.0%) andcrude protein (32.4%) were the two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kernels.Phytic acid content was relatively high compared to other legumes. Incontrast, antitryptic activities of the kernel flours were very low.Sapogenin contents of the full fat, defatted and testa flours were 1.5, 2.7and 3.0%, respectively. The hardness of the kernel was found to be about10.4 × 105 N/m2, which was somewhat high. The morphologicalstructure of the kernel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vealedthat the protein matrix was embedded in a lake of oil droplets. Oilrecovery, as a function of pressing time,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particlesize was investigat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up to 70 °C at 400 bar, for 120 min, an oil recovery of 79.4% wasobtained. Using an expeller at 115 °C, about 85% of thekernel oil was recovered. The reduction of particle size had a negativeeffect on oil recover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fatty acidcomposition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sing temperature up to 115 °C.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as found tobe up to 74.8% (50 °C) and 75.1% (115 °C)of the total fatty acids content. 相似文献
868.
The grain-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x rice varieties (combin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relative biochemistry composition during phytate synthesizing and grain plumpness were studied. Regarding results for ISHR1,ISHR2, R198 and JW21, with good grain plumpness, the two-step-filling in superior spikelets and inferior spikelets was not clear, while for ISHR3 and 559, with poor grain plumpness, it was very clear. From booting stage to flowering stage, the contents of phytate and inositol in varieties with good grain plumpnes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varieties with poor grain plumpness. While at grain filling stage,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varieties with poor grain plumpnes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varieties with good grain plumpness. The contents of phytate and inositol from booting stage to flowering stage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itial filling power (RO), the mean filling rate (RM) and grain filling percentage (PGF), and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at grain filling stage was negativ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0, FM and PGF. Furthermore,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ing grain filling wa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869.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著高于2种不同种植制度的农田土壤,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较低;2)2种不同的种植制度中,施肥处理(NPK、NPKM、NPKS和NPKF)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生物量碳、氮、磷均高于不施肥但种植的农田(CK),与CK相比,NPK、NPK+M、NPK+S和NPKF处理的微生物量生物量碳增加了26%、70%、36%和46%,微生物量生物量氮增加了92%、251%、130%和159%,以及微生物量生物量磷增加了519%1... 相似文献
870.
底泥疏浚是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何有效处理疏浚底泥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土地利用是有效吸纳疏浚底泥的方法之一,但却存在营养元素尤其是磷元素容易流失的问题。以铝业矿渣赤泥和煤燃烧副产物粉煤灰为原料,将其用于疏浚底泥中磷的固稳,考察了疏浚底泥的性质、固稳剂对疏浚底泥pH的影响、固稳时间以及固稳剂添加量对磷浸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的pH随着固稳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磷的浸出量随着固稳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于掺混赤泥的疏浚底泥,磷的浸出量随着赤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对于掺混粉煤灰或赤泥与粉煤灰等量混合的疏浚底泥,磷的浸出量随着固稳剂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煤灰或赤泥与粉煤灰等量混合作为固稳剂均能够有效固稳疏浚底泥中的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