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6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2871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44篇
  542篇
综合类   1789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日动态观测,同时采用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并把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和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范围分别为3 065~5 880 mgCO2-C/(m2.d)和1 060~1 697 mgCO2-C/(m2.d)。AA法测定结果均低于IRGA法,平均为IRGA法测定结果的33.8%,两者测定结果的线性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线性关系为IRGA=3.8231A-A1118。②P1和P2模式下杨树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总呼吸量的47.9%和13.5%。③土壤呼吸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17:00,与温度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茶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可以为茶园生态建设以及茶园土壤肥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两个取样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CEC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1)小尺度下,茶园土壤CEC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8.84%),相关距离高达1 818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2)微尺度下,茶园土壤CEC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为16.52%),空间相关距离达311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小尺度下土壤CEC在坡度方向变异明显,横坡方向变异最弱;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其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并在垂直方向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微尺度下土壤CEC的变异方向与小尺度下不同,在接近坡度的方向空间变异明显,接近横坡方向变异最弱;土壤CEC沿横坡方向呈条带状分布并伴随部分斑块状分布,从坡面至上而下,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
应用中欧针叶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以秦岭林区落叶松和油松林为对象开展了抚育间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实施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改善目标培养树的生长环境,促进培养木生长和形质的改善;抚育间伐后,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均比对照样地有明显增大。说明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抚育间伐方法和林木增产措施,可在秦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刺槐人工林土壤有机碳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刺槐人工林根系生长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中,26 a生刺槐林的根系生物总量是5 a刺槐林的8.1倍,分别为1 193.6 g/m2和147.1 g/m2;5 a林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而26 a林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第3层.但是,5 a生和26 a生的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垂直分布趋势一致,最大值都出现在土壤表层.说明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之间没有直接的量变关系.  相似文献   
95.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薛城马山造林地的微生物总数最少,土壤肥力最低;总的来说,随着林龄的增加,辐射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杉木人工林胸径的Weibull分布及其最优拟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运用遗传算法最优拟合Weibul分布,研究杉木人工林胸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最优拟合的Weibul模型拟合杉木人工林胸径分布的接受率达80%以上,证明遗传算法是非线性模型的一种有效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97.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98.
马尾松人工林可燃物负荷量和燃损量的动态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是林火行为预报的基本依据之一。基于森林燃烧和蔓延规律,选取地表层、树冠层为建模单元;利用林分因子和火环境因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及中龄林可燃物类型的可燃物负荷量和可燃物烧损量模型。  相似文献   
99.
油松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取人工模拟松毛虫取食的方法,摘去油松部分2,3年生针叶,发现油松失去部分针叶后光合强度有所提高,并对当年新叶生长量没有影响.这表明油松受害后,其光合产量的增加是通过提高光合强度实现的.通过对组建的失叶率与初级产量关系模型分析,求出了不同失叶水平下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当失叶率为25%时,其初级产量不受当年新叶量多少的影响,始终高于对照组,其超补偿的表现相对稳定;当失叶率为50%时,其补偿量随当年新生叶量而变化,表现出超补偿、补偿、准补偿,使“油松允许失叶量在50%左右”有了一个可信的解释,为进一步研究油松被害后的补偿与超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封山育林的马尾松群落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闽中山区的6年生封山育林群的生物量和水文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形成以马尾松为主的多层次群落具有较高水源涵养功能,林分总水源涵养量为2128.25t/hm2,比荒山增加241.01t/hm2,但略低于人工马尾松林(2202.12t/hm2),其中以林下植被层和土壤层为主体.因此,在经济经济实力不足的地区,推广封山育林技术,及时绿化荒山,将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