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9篇
  41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9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龙眼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龙眼果实发育早期(花后5d),幼果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而下降。假种皮开始发育时(花后45d)腐胺、亚精胺含量较高,随后下降。3种游离多胺中,以腐胺含量最高,亚精胺次之,精胺(Spm)含量最低。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假种皮内游离的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迅速上升,并处在较高的水平。在果皮和种子的快速生长阶段多胺含量亦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72.
果园生草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K比生草前分别提高了189.3%-217.1%和12.8%-59.1%,速效P由痕迹提高到14.0×10-6-26.1×10-6;全N和缓效K分别提高了17.4%-27.5%和39.9%-157.1%,pH值和有机质也比生草前有所提高;全P和全K比生草前有所下降,可能与生草收割多翻埋少有关.生草还促进了龙眼树的生长,干周和冠幅的增长率分别由清耕对照的88.47%和648.50%增加到120.17%-145.59%和790.84%-896.68%.在3种生草处理中,豆科格拉姆柱花草和格拉姆柱花草与禾本科宽叶雀稗混播处理,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龙眼树生长效果较为明显,而宽叶雀稗处理鲜草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3.
龙眼采后果皮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主栽龙眼品种“石硖”和“储良”为试材,研究了在3 ̄4℃贮藏条件下龙眼果皮中细胞壁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储良龙眼果皮比石硖的衰老更快、更严重;储良果皮中的果胶甲酯酶(PME)活性比石硖的高,出现上升的时间早;储良果皮中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木聚糖酶(Xyl)、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也高于石硖的,外切半乳糖醛酸酶(exo-PG)活性开始上升的时间也比石硖的早。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引进的‘福晚8号’‘晚香’‘宝石1号’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成熟期,‘晚香’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果实成熟期‘福晚8号’的可食率最大,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果实成熟期和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石硖’最早,‘宝石1号’次之,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成熟期最迟。退糖速度以‘桂明1号’最慢,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和‘石硖’,‘宝石1号’退糖速度最快。‘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的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桂明1号’和‘福晚8号’的较高,其次是‘宝石1号’,‘石硖’和‘晚香’较低,果实发育后期以‘桂明1号’‘晚香’‘宝石1号’和‘福晚8号’较高,‘石硖’的最低。引进的‘福晚8号’和‘晚香’表现为晚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宝石1号’表现为早中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广西良好的中晚熟品种(系)引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丰富广西的龙眼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75.
以龙眼成熟叶片为材料,克隆龙眼MYB-related基因家族TRF2-like基因,命名为DlTRF2-like,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DlTRF2-like基因属于MYB-related家族的TRF-like亚家族,ORF长度是909 bp,编码含有30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预测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同源基因进化分析表明龙眼DlTRF2-like与阿月浑子PvTRF2-like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lTRF2-like基因在‘四季蜜’龙眼不同组织及乙烯利和多效唑处理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DlTRF2-like在龙眼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花芽中表达量最高;乙烯利和多效唑处理后,DlTRF2-like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推测DlTRF2-like响应乙烯利和多效唑信号促进龙眼成花。  相似文献   
76.
龙眼胚胎F3H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希娟  许鸿川  游向荣  李燕  陈清西  陈伟 《园艺学报》2008,35(11):1581-1586
采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对‘立冬本'龙眼合子胚发育不同时期的蛋白质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TOF鉴定到其中一个上调差异表达的蛋白为黄烷酮-3-羟化酶 (flavanone 3-hydroxylase,F3H)。以‘立冬本’龙眼胚胎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F3H基因cDNA 1 404 bp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F3H基因共编码365个氨基酸,其cDNA序列与柑橘、苹果、棉花等F3H基因的同源性均高达80%以上,该基因在GenBank中登录号为EF468104。  相似文献   
77.
以晚熟龙眼品种青壳宝圆、九月乌、立冬本、苗翘为试材,研究挂树期内果实呼吸强度、果皮细胞膜透性和若干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除青壳宝圆外,挂树期果实呼吸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挂树5d内,青壳宝圆、苗翘的果皮细胞膜透性下降,立冬本上升,九月乌基本不变,挂树5~15d果皮细胞膜透性除立冬本外,均上升;挂树期单果重呈上升的趋势;可食率在挂树初期有所提高,随着挂树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果肉自溶指数随挂树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78.
套袋时期对‘立冬本’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95、110d)对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外观品质及果肉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时期越早,则落果率越高;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增加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提高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立冬本'龙眼果实的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79.
龙眼果醋酒精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度、氮源、酵母接种量及龙眼汁含糖量和初始pH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龙眼汁含糖量、温度和酵母接种量3个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设计3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按固形物含量∶(NH4)2HPO4=900∶1的比例添加(NH4)2HPO4,龙眼汁初始pH为4-5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龙眼汁含糖量20%,酵母接种量0.1%,酒精发酵后,酒精含量高达11.6%,VC含量为0.268 mg.mL-1,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13 mg.mL-1.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索龙眼叶片营养状况与成花的关系。[方法]以石硖龙眼为试材,于1月份采集8个方向末次秋梢倒数第二复叶的第2~3对小叶,测定氮、磷、钾营养含量,计录总梢数和抽花穗总梢数。[结果]龙眼叶片1月份的N、P、K含量分别为1.17%~1.67%、0.13%~0.18%、0.35%~0.66%,平均值分别为1.31%、0.16%、0.53%;N/P为7.15~11.93,平均为8.14;N/K为1.95~4.71,平均为2.59;均与成花有显著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1月份龙眼叶片N、P、K含量及N/P、N/K分别为1.42%、0.15%、0.50%、10.42、3.24时,成花效果最好。[结论]1月份龙眼叶片N、P、K含量及N/P、N/K与成花有显著相关性,龙眼1月份叶片P/K与成花不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