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旱地圈养结合喷淋技术是水禽饲养过程中的一项新举措,为了探寻一种科学实用的喷淋方法,试验选用70日龄扬州鹅公鹅30只,随机分为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随机标记其中1只作为被观察鹅,持续3d对扬州鹅春季嬉水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扬州鹅每天嬉水的时间大致在60~80min以内,每次嬉水的时间在1~20min,嬉水的活跃时段为8:00~9:00、11:00~12:00、13:00~17:00,每天嬉水的次数在14次左右,每次上岸后总伴随着10min左右的梳羽行为。  相似文献   
42.
油松在我国的北方,对于荒山造林、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并且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突破。本文主要讨论了油松的生长习性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3.
This work provid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roteolytic and amylase activities in six species of fish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al habits: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gilthead seabream (Sparus aurata),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and tench (Tinca tinca). Trout and carp showed the highest digestive proteolytic activity. When proteolytic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in a wide range of pHs, the highest value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all species were found at alkaline pHs, except in eel where activity could be detected only at acid pHs. Eel showed the lowest digestive proteolytic potential among all the specie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amylase activity, the omnivorous species presented higher activity than did the carnivores. Among the carnivorous species, the lowest activity was found in trout. The ratio of total amylase:total proteolytic activity was higher in omnivorous fish species, the carp having the greatest value, whereas in trout this ratio was lower than one.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declined as th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d, but this trend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fish species and the tissue analyzed.  相似文献   
44.
张晓杰  代应贵 《水利渔业》2011,32(2):110-114
对采自乌江上游的19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水域中四川裂腹鱼以水生昆虫、藻类、水生植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原生动物等为食,其营养级为1.72级,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主要饵料为水生昆虫,出现频率和重量比分别为76.30%和53.22%;其次为藻类,出现频率...  相似文献   
45.
东海区短尾大眼鲷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6°00′~34°00′N、120°00′~126°30′E)"课题调查的渔获样品以及从水产市场所采样品,对东海区短尾大眼鲷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尾大眼鲷食物组成以磷虾类为主(IRI=2 802.26),其次依次为鱼类(IRI=701.12)、头足类(IRI=488.25)和长尾类(IRI=474.84),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螯虾、乌贼科、短鳄齿鱼等。短尾大眼鲷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95.06%,最高饱满指数达110.92‰,平均饱满指数18.36‰,表明短尾大眼鲷具有较高的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46.
黄海海州湾小黄鱼幼鱼的食性及其随体长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2008年7月和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K-W非参数秩检验、卡平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体长20~110mm)的食物组成及其与体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30余种,甲壳类(桡足类、糠虾类和虾类)是主要的饵料类群,在食物中所占的个数百分比为99.50%。优势饵料有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小黄鱼幼鱼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组成随体长的增长都有明显的变化,随着体长的增加,食物中虾类和鱼类的比例有所增加,而桡足类和糠虾类的比例则减少。饵料生境宽度在体长大于80mm后有明显的增加。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在体长达到80mm时,出现了明显的食物转换现象。可以认为,小黄鱼幼鱼食性的转变与其体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研究不同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调控序列转录因子差异与鱼类食性分化之间的关系。通过PCR克隆测序和查询NCBI数据库,获得32种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824 bp序列,并对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序列进行转录因子和系统发育分析。按不同的营养类型将鱼类分为杂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通过百分比相似性分析不同食性鱼类的胰α淀粉酶基因转录因子的组成差异以及转录因子与鱼类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的胰α-淀粉酶基因5'端序列存在转录因子种类差异,植食性-肉食性鱼类差异主要体现在E47、C/EBPalpha、NF-Y和Pax-2,植食性-杂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deltaEF1、MyoD、NF-Y、AREB6和Pax-2,杂食性-肉食性差异主要体现在GATA-1、SRY、MyoD、HFH-8、AREB6、Pax-2、STAT5A和AP-1。系统发育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学大体相符,相同食性的鱼类并没有聚为一类。鱼类胰α-淀粉酶基因5'端调控序列中与食性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有E47、C/EBPalpha、NF-Y、Pax-2、deltaEF1、MyoD、AREB6、GATA-1、SRY、HFH-8、STAT5A和AP-1;胰α-淀粉酶基因5'端序列的转录因子与鱼类食性分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8.
养成好习惯,做个好馆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种种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搞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好习惯,阐述了做个好馆员应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9.
赤峰市桑褶翅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以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连续3a大发生,重度危害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灌木林。该文通过野外定位观察和查阅资料,对该害虫形态特征、生活史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0.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