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1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18篇
  23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fine structure due to hybrid breeding on gel formation and gel properties of high-amylose maize starches. Both small-strain oscillatory testing and uniaxial-compression testing ranked G′ and texture/strength, respectively, in the same order of HYLON® V starch <HYLON® VII starch <low-amylopectin starch (LAPS). The starch gels became more rigid and stronger as amylose content of the hybrids increased from HYLON V starch to LAPS. It was also noted in these studies that LAPS had the quickest onset of gelation and HYLON V starch had the slowest. The effect of preparation temperature on gel properties was also studied by cooking high-amylose starches at 250 °, 270 °, 290 °, 310 °, 330 °F in a mini-jet cooker with minimal steam. Temperature of jet cooking had an impact on the rate of sol-to-gel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arches, which in turn influenced the final gel properties. All three hybrids were strongest (highest fracture stress and strain values) when prepared at 270 °F. HYLON V had the narrowest cooking tolerance forming self-supporting gels from 270 ° to 310 °F, while LAPS was the most robust, forming acceptable gels throughout the range of temperatures tested.  相似文献   
512.
壮筋补骨丸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X线影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客观评价壮筋补骨丸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选用30只雄性新西兰兔造成右侧桡骨3 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伤科组和壮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伤科接骨片和壮筋补骨丸灌胃,连续5周.术后观察3组动物精神、食量、体重、活动情况,X线观察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术后壮筋组动物和伤科组动物均无发生续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其采食量和体重的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从X线诊断分析,伤科组与壮筋组在造模后7 d时,与模型组比较已有明显差异,表现在骨折端边缘模糊,骨膜出现轻度反应,其中壮筋组断端间距缩窄,见少量骨痂生长;14 d后,这种差异进一步增加,35 d时伤科组与壮筋组大部分新西兰兔骨折断端缺损均填满骨痂,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表明壮筋补骨丸能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13.
为探究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实现大量松散砒砂岩在农业工程的有效利用,该研究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探究了不同应变率下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的力学特性。通过破碎颗粒筛分统计,得到了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碎特征,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与砒砂岩碎块平均块径及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动力增大系数与应变率密切相关,当应变率小于64.67 s-1时,动力增大系数与应变率对数呈线性关系,当应变率大于等于64.67 s-1时,动力增大系数与应变率对数呈非线性关系。随着能量吸收通量密度的增大,试块破碎平均块径呈幂函数减小,分形维数先减小后增大;在能量吸收通量密度为29.08 J/(s·m2)时出现分界点,此时分形维数最小,破碎块体粒径最不均匀;当小于该分界点时,分形维数随能量吸收通量密度的增大不断减小,当大于等于该分界点时,分形维数呈幂函数上升。该研究可为砒砂岩地聚物水泥复合土在农业水利中用作田间排水或输水工程材料及农村道路铺设路基材料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14.
阐述用断裂动力学的方法对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破损评估,建立含裂缝单元的刚度矩阵,利用断裂动力特征方程,对损伤部位的裂缝高度进行识别,直观地评价损伤的严重程度。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15.
516.
树木空洞可能会导致树木的死亡,同时,由于空洞树木抗风雪能力低,易在空洞处断裂,对人身和财物安全具有重大隐患。本研究通过软件Abaqus建立空心树干的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探索树干空洞的大小对树木强度和断裂破坏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树木发生弯曲和扭转破坏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增大,树干最外层的最大弯曲和扭转剪应力在断裂破坏前随载荷增加呈线性增加;2)当树干空洞发展到树干内外径比(α)为0.7时,随着空洞的继续增大其弯曲和扭转破坏系数会急剧增加,在α小于0.7时,弯曲和扭转破坏系数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3)随着树干空洞造成内外径比的增加,树木发生扭转破坏的偏冠程度会逐渐降低。研究初步探明了树干空洞影响树木破坏行为和方式的力学机理,可为树木安全性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