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15篇 |
免费 | 551篇 |
国内免费 | 8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87篇 |
农学 | 1233篇 |
基础科学 | 1604篇 |
993篇 | |
综合类 | 7777篇 |
农作物 | 636篇 |
水产渔业 | 260篇 |
畜牧兽医 | 882篇 |
园艺 | 402篇 |
植物保护 | 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2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391篇 |
2021年 | 486篇 |
2020年 | 400篇 |
2019年 | 510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611篇 |
2015年 | 490篇 |
2014年 | 983篇 |
2013年 | 879篇 |
2012年 | 1502篇 |
2011年 | 1278篇 |
2010年 | 960篇 |
2009年 | 964篇 |
2008年 | 814篇 |
2007年 | 865篇 |
2006年 | 767篇 |
2005年 | 647篇 |
2004年 | 467篇 |
2003年 | 425篇 |
2002年 | 262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211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2.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是一种高通量筛选DNA序列变异的新技术。本文从该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其在耐药检测、基因分型和鉴定、混合微生物分离鉴定等微生物领域的应用方面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3.
94.
利用生态技术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一门新兴学科。搞好生态防制要全面掌握动物患寄生虫的生态原因,进行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资料收集,确定发生寄生虫病的关键生态因子,查清各种动物寄生虫、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相应的防制对策,采用生态学防制的方法,使用高新技术来影响和控制致病因子,建立动物寄生虫病预测预报制度和生态防制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95.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在以子宫内膜被嗜中性粒细胞(PMN)持续性的广泛浸润为主要特征,没有直观的临床症状,经常导致奶牛屡配不孕。在中国,由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的比例达50.62%,且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奶牛不孕占其中的90%。由于隐性子宫内膜炎在发病初期不易被观察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如何对其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阴道内窥镜法、细胞刷法、活体组织诊断法、超声诊断法及白血球酯酶法等,但目前这些诊断方法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本文对几种不同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为更早、更准确地诊断隐性子宫内膜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分子育种技术是在DNA水平上直接进行选择,通过对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进行比较,更加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态性,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选种的准确性也更高,进而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者从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育种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几方面的研究难点、存在问题和研究进展,指出分子育种技术在奶牛育种及改良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分子育种技术,不仅可以加速我国奶牛核心群的全面建设,而且对培育种公牛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7.
性别控制是通过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母畜按照人们的愿望所需性别后代的繁殖技术。通过控制奶牛性别不仅可以增强奶牛选择强度,提高繁殖力,加快遗传育种进程,还能促进奶牛向质量型发展,对奶牛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99.
近些年来,饲料行业的发展处于上升趋势,其产量和销售额不断扩大,对企业的物流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作为饲料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区块链技术是信息发展的前沿技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饲料企业物流效率,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饲料企业物流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区块链技... 相似文献
100.
摘 要:由于长期连作导致香蕉枯萎病大量爆发,造成香蕉种植面积锐减,已严重影响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因而急需寻求能够缓解或克服香蕉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本实验旨在探究使用绿色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置两个处理:石灰碳铵熏蒸处理(LAB)和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 LAB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亩产量,与CK处理相比两季分别增产45.56%和75.99%。LAB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23.92%和38.67%)。并且LAB处理明显改变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等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