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40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1篇 | |
综合类 | 63篇 |
农作物 | 25篇 |
水产渔业 | 33篇 |
畜牧兽医 | 8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评价马铃薯耐盐性,筛选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以164份二倍体马铃薯杂种后代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NaCl胁迫处理,测量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杂交后代和亲本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6个形态指标,然后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以亲本为对照,比较综合评价D值,筛选出26个耐盐无性系和10个盐敏感无性系;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分别聚类分析,166个无性系均被分为4个耐盐性不同的类群,表明可以分别利用6个形态指标和D值进行聚类,筛选出在同一类群中共同包含的无性系,提高耐盐评价的精确性;后代无性系根长相对值平均值较高(62.5),且聚类分析后,第一类群和第二类群的根长相对值的差异较小,说明根长不是理想的形态筛选指标,可以考虑用主根数替代根长,作为耐盐筛选的形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为快速评价大量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盐性和马铃薯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2.
由于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进化时间久远,难以知晓确切的二倍体亲本,现在推测的自然界现存二倍体种又经历过独立的演化,因此,通过特定的实验方法从天然的异源多倍体物种中剥离出特定染色体组并重建异源多倍体的基本种,将为研究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祖先基因组的遗传与互作提供独特的材料。现已通过不同的杂交策略,从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和异源四倍体种甘蓝型油菜中成功重建它们的一个基本种。例如以人工合成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如埃塞俄比亚芥与白菜杂交的AA.BBCC)为桥梁,其中的C染色体组被选择性的丢失后产生的芥菜型油菜(AA.BB)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形成的杂种(BBAC)自交后便可重建黑芥(BB)祖先种;将四倍体与二倍体种之一杂交后形成的同源异源六倍体(如AAAACC)连续自交,使处于同源四倍体状态的染色体组(A)快速丢失而重建另一个二倍体基本种(CC)。 相似文献
193.
以中国二倍体和三倍体鲫Carassius(黑龙江流域鲫、九江彭泽鲫、宁河彭泽鲫、海河流域鲫、金鱼)以及日本二倍体、三倍体鲫为试验材料,应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其肌浆蛋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二倍体鲫中共检测出4种类型(BB、BC、CC和BD),其中BB为主要类型,并且4种类型均不同于日本的二倍体鲫;在中国三倍体鲫中也检测出4种类型(BBB、BBC、BCC、ABB),方正银鲫中的两种类型(BBC、BCC)均不同于九江彭泽鲫、宁河彭泽鲫、于桥水库鲫和日本三倍体鲫,九江彭泽鲫、宁河彭泽鲫以及95.1%的于桥水库鲫为BBB类型,其电泳带组成与谷口顺彦报道的日本银鲫中的Ⅱ-1型相同。 相似文献
194.
为探明三倍体和二倍体泥鳅的组织细胞学差异,运用血液涂片及组织切片方法,对三倍体、二倍体泥鳅的红细胞及其细胞核的长轴和短轴,血液中血细胞的组成及仔鱼眼部构造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倍体泥鳅红细胞及其核的长轴均比二倍体的要大,其中前者红细胞核的长轴约为后者的1.12倍,红细胞体积、核体积分别约为后者的1.62和1.44倍。三倍体泥鳅红细胞的相对数量明显少于二倍体泥鳅,而嗜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则多于后者。此外,三倍体泥鳅眼部色素层细胞数量少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95.
NaCl盐胁迫对两种刺槐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倍体刺槐为主要研究材料、二倍体刺槐为对照材料,观察二者在NaCl胁迫下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的叶绿体均表现为结构完整。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叶绿体出现变形、膜模糊、基粒片层松散;处理20d时,叶绿体进一步肿胀、变形,膜系统全部解体。对四倍体刺槐进行同时期的观察发现:处理10和20d时,其叶绿体形态与二倍体刺槐的相比差异不大。2)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的线粒体形态饱满,结构完整。处理10d,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模糊,失去完整性,内部出现部分空洞,嵴结构模糊;盐胁迫20d时,二倍体刺槐的线粒体膜结构几乎全部失去完整性,与周围介质相融,无结构清晰的嵴,线粒体内部绝大部分出现空洞。而四倍体刺槐叶肉的线粒体在盐胁迫过程中与处理前相比变化不大。3)处理前,二者的叶肉细胞均表现为排列疏松,结构完整,叶绿体分布于细胞边缘。处理10d时,二倍体刺槐的部分叶绿体位于细胞中央;盐胁迫20d时,绝大部分叶绿体进入细胞内部,游离细胞壁,呈随机分布,且细胞膜部分破损,变得模糊。而四倍体刺槐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在盐胁迫过程中变化不大。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四倍体刺槐具有与耐盐性相适应的解剖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96.
白桦三倍体制种园中各家系种子活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活力能够预测出苗率和幼苗生长潜势,可作为林木种子园母树评价的重要指标.以白桦三倍体制种园中15个三倍体家系及1个二倍体对照为试材,开展家系间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主要活力指标及活力指数等7个指标在不同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ig.<0.01);根据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健壮率等7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值的方法,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是排在二倍体对照家系前的只有3个三倍体家系,初步确定这3个家系的采种母树为改建三倍体制种园的首选母树. 相似文献
197.
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相对简单,借助二倍体进行育种可以加速马铃薯的育种进程,因此评价二倍体马铃薯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和有效利用优良性状显得非常必要。为了筛选多态性的SSR标记,用55对SSR引物扩增39个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的二倍体马铃薯材料。选取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12个具有高多态性的SSR标记评价192份二倍体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98个等位位点,其中97个为多态性位点;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等位位点为6~18个,平均8.2个。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显示出所有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12对SSR引物可以将192份材料中的186份区分开;这192份材料被划分为11个组群,其中第一个组群包含了83.3%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8.
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子叶再生能力及其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6个同源四倍体和2个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子叶为外植体,正交设计筛选不定芽诱导优化培养基,测定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子叶内源生长素IAA(吲哚-3-乙酸)和细胞分裂素ZR3(玉米素核苷类)的含量及ZRs/IAA比值大小,探讨再生能力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倍体不定芽再生率变化范围是33.4%-83.3%,2个二倍体材料的最高再生率分别是33.3%和80.3%。四倍体白菜内源激素ZRs和IAA含量高于其相应二倍体白菜。用2种方法确定四倍体材料再生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生能力与ZRs/IAA比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8和0.8857。 相似文献
199.
基于形态特征的泥鳅染色体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200.
以有性杂交不亲和的抗虫、抗晚疫病的野生二倍体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a(2 n=2x=24)和抗晚疫病的二倍体材料DY4-5-10(2n=2x=24)的无菌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进行了电融合的研究,以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电融合参数为预融合电压1.0×105V/m,时间60 s,脉冲强度1.8×106V/m,脉冲宽幅20μs,脉冲次数1次。其有效融合率为28.89%,破损率为13.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