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5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377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87篇
  248篇
综合类   1295篇
农作物   258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1080篇
园艺   554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发生低温冷害、稻瘟病比较严重,通过杂交育种、抗病鉴定、冷害鉴定选育出超高产水稻龙稻5号.  相似文献   
102.
为今后利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法研究粘虫EF-1a和AK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合成用于PCR扩增的引物,运用RT-PCR方法克隆EF-1a和AK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然后采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法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通过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分析等建立实时RT-PCR方法。结果表明,从粘虫中克隆获得EF-1a和AK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22 bp和1020 bp,分别编码207个氨基酸和33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粘虫EF-1a与鳞翅目昆虫家蚕、桦尺蠖和柑桔凤蝶的EF-1a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以上;AK与鳞翅目昆虫草地贪夜蛾、烟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AK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以上。熔解曲线和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设计的EF-1a和AK基因引物均可应用于实时RT-PCR扩增。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太阳能对农副产品进行干燥,是太阳能热利用的方式之一。其与自然晾晒相比,能有效地提高干燥效率和干燥品质;与常规热风干燥相比,可以有效节省煤电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此,首先利用传热学相关理论对枸杞干燥过程进行理论计算;然后,根据得到的基础数据,利用Polysun 5辅助设计一种满足枸杞干燥需要的太阳能-燃气锅炉组合干燥系统;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与常规热风干燥系统相比,该太阳能组合干燥系统在1个干燥周期内,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22kg,节省能源费用180元,节电390kW· h,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4.
黄丘五副区降雨和地形因素与坡面水土流失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项研究依据6年来在黄丘五副区定西试验区径流场所取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降雨物征值和地形中坡度、坡长、坡形三个因子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表征降雨侵蚀力、坡面产流的指标均为PI30,依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群。此项研究不但从理论上揭示了坡面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及机制,而且在实践上为有效地进行坡面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在国内外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与应用中,受遥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能满足较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还较少.该文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区域内一块试验区为例,利用SPOT5多光谱影像,结合近期航片,通过特征变异法,进行1∶1万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航片与卫片融合的新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猪5-HT4b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了验证。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全长1209bp且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2个氨基酸。该序列已在GenBank登录(Accession No.AY56663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已报道的人、鼠等5种动物5-HT4bR基因具有较高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56%和93.63%。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7次跨膜结构,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  相似文献   
107.
p5CS基因在蒙农杂种冰草植株中的表达及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快培育出适宜我国干旱荒漠地区大面积推广的耐盐冰草新品种,试验以经PCR和Southern blot杂交检测的含有p5CS基因的蒙农杂种冰草植株为材料,用North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表达;并用1.5%NaCl盐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确定转化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转基因冰草植株与DIG标记探针杂交呈现明显的杂交带;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较快,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增加较小,SOD活性较高。说明p5CS基因能够在冰草基因组的转录水平上表达,表达植株的耐盐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8.
2个桉树无性系微量元素叶片营养诊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桉树Eucalyptus产量,对桉树施微肥试验区的叶片进行了分析.采用叶片营养诊断临界值法探讨了2个桉树无性系的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初步获得了刚果12W5桉E.ABL 12W5和尾叶桉U6E. urophylla U6的部分微量元素营养的诊断指标,并进一步在中试区作诊断评价和检验.结果表明:桉树叶片的钼、锌、铜、锰的质量分数与一般植物的有差异.2个无性系的微量元素叶片营养诊断临界值,刚果12W5桉为硼27.90 mg·kg-1 ,锌45.00 mg·kg-1 ,铜1.08 mg·kg-1 ,铁288.00 mg·kg-1 ;尾叶桉U6为:硼13.50 mg·kg-1 ,锌10.80 mg·kg-1 ,钼0.15 mg·kg-1 ,锰216.00 mg·kg-1 ,铁117.00 mg·kg-1 ,其中桉树叶片养分诊断标准与微肥中试区的叶片分析数据相吻合的有这2种桉树叶片中的硼,尾叶桉中的钼,刚果桉中的铜;而中试区的桉树叶片锌、铁、锰的分析数据均未能与诊断标准相吻合,故这3种元素暂不适宜用临界值法诊断指导施肥.表6参22  相似文献   
109.
用5-氮胞苷(5-azaC)处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密阳46”和“特青2号”成熟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当5-azaC浓度为0.1mmol/L时,愈伤组织的增殖明显受抑;当5-azaC浓度达1.0mmol/L时,愈伤组织增殖率下降50%以上;5-azaC浓度提高到1.5mmol/L时,愈伤组织增殖率仅及对照的20%。分化阶段愈伤组织对5-azaC更敏感,当5-azaC的浓度为0.02mmol/L时,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明显下降,且随5-azaC浓度的增加,再分化率也显著下降,当5-azaC的浓度为0.2mmol/L时,各试验品种的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力完全受抑,不能分化出幼苗。经5-azaC处理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力也下降,但经预分化培养后分化力可恢复到较高水平。经5-azaC处理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产生了性状变异,出现了白化苗、矮秆、迟熟和早熟等变异体,当代的突变率为3.03%~5.31%。突变性状表现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0.
The produc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in Tisochrysis lutea was studied using the gradual incorporation of a 13C-enriched isotopic marker, 13CO2, for 24 h during the exponential growth of the algae. The 13C enrichment of eleven fatty acids was followed to understand the synthetic pathways the most likely to form the essenti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20:5n-3 (EPA) and 22:6n-3 (DHA) in T. lutea. The fatty acids 16:0, 18:1n-9 + 18:3n-3, 18:2n-6, and 22:5n-6 were the most enriched in 13C. On the contrary, 18:4n-3 and 18:5n-3 were the least enriched in 13C after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uch as 20:5n-3 or 22:5n-3. The algae appeared to use different routes in parallel to form it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use of the PKS pathway was hypothesized for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ith n-6 configuration (such as 22:5n-6) but might also exist for n-3 PUFA (especially 20:5n-3). With regard to the conventional n-3 PUFA pathway, Δ6 desaturation of 18:3n-3 appeared to be the most limiting step for T. lutea, “stopping” at the synthesis of 18:4n-3 and 18:5n-3. These two fatty acids were hypothesized to not undergo any further reaction of elongation and desaturation after being formed and were therefore considered “end-products”. To circumvent this limiting synthetic route, Tisochrysis lutea seemed to have developed an alternative route via Δ8 desaturation to produce longer chain fatty acids such as 20:5n-3 and 22:5n-3. 22:6n-3 presented a lower enrichment and appeared to be pro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athways: the conventional n-3 PUFA pathway by desaturation of 22:5n-3, the alternative route of ω-3 desaturase using 22:5n-6 as precursor, and possibly the PKS pathway. In this study, PKS synthesis looked particularly effective for producing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rate of enrichment of these compounds hypothetically synthesized by PKS is remarkably fast, making undetectable the 13C incorporation into their precursors. Finally, we identified a protein cluster gathering PKS sequences of proteins that are hypothesized allowing n-3 PUFA syn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