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9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1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6篇 |
农学 | 156篇 |
基础科学 | 67篇 |
247篇 | |
综合类 | 715篇 |
农作物 | 70篇 |
水产渔业 | 79篇 |
畜牧兽医 | 302篇 |
园艺 | 36篇 |
植物保护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103.
食用胶在西式火腿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食用胶在西式火腿中的应用。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食用胶在西式火腿的应用效果,同时采用单纯形格子试验研究复配胶在西式火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以单一的食用胶添加在西式火腿时,使用卡拉胶且以粉状的方式添加以及添加量为0.3%时的效果为最佳;当加入卡拉胶为50%~60%和魔芋胶为40%~60%的复配胶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4.
壳聚糖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了利用高分子壳聚糖的生物活性,寻找理想的补铁制品,在均相反应条件下,以壳聚糖为载体与Fe3+离子配位,合成了壳聚糖铁(Ⅲ)配合物;【方法】用元素分析、UV光谱和IR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并优化了配合物的合成条件;【结果】壳聚糖对Fe3+的吸附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壳聚糖对Fe3+离子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在室温下,pH为1.8时吸附8h的饱和吸附量Qmax = 62.89mg/g,b =4.969J/mg;壳聚糖铁(Ⅲ)配合物的UV光谱中出现了新的吸收峰,IR光谱分析显示,形成配合物后,壳聚糖的部分特征吸收峰也发生了一定的位移,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壳聚糖与Fe3+离子之间可能发生了配位反应;壳聚糖中主要是-NH2和-OH参与了与金属离子的配位,部分乙酰氨基(-CONH2)也可能参与了配位。【结论】实验结果有望使壳聚糖铁(Ⅲ)配合物成为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利用度的营养型补铁剂,使壳聚糖铁(Ⅲ)配合物成为具有多功能的保健药品。 相似文献
105.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Ⅶ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一天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NK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投药组NK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NK细胞数量高于Ⅳ、Ⅴ、Ⅵ组,Ⅱ组NK细胞数量最高,其中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Ⅴ、Ⅵ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6.
以碘呈色度和复水比为指标,研究瓜尔胶、魔芋胶、海藻酸钠和凝结多糖等增稠剂复合对方便面片品质的影响。通过DPS数据处理正交试验结果,得到按照质量分数0.5%的增稠剂添加需要2份瓜尔胶、3份魔芋胶、1份海藻酸钠和2份可得然胶。 相似文献
107.
108.
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中棉所41、中棉所44、中棉所49和中棉所79等4种不同遗传背景的棉花品种在受到苗蚜为害时,编码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ATP合酶β亚基(Atpβ)和捕光蛋白复合物Ⅱ(Lhcb2)等3种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在4种棉花品种中,LRR-RLK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差异较大,该类LRR-RLK的表达量变化与蚜虫的为害有关;Lhcb2基因在中棉所41的子叶和真叶中、中棉所49的真叶中、中棉所44和中棉所79的子叶中对棉蚜的为害应答比较强烈;Atpβ基因在中棉所41和中棉所49真叶中、中棉所44子叶和真叶中应答反应比较强烈,在中棉所79中应答反应较弱。以上试验结果暗示不同的棉花品种应对苗蚜为害可能存在不同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09.
Exploiting a readily available but hard to digest resource: A review of exudativorous mammals identified thus far and how they cope in captivity 下载免费PDF全文
Francis CABANA Ellen S. DIERENFELD Wirdateti Giuseppe DONATI K. A. I. NEKARIS 《Integrative zoology》2018,13(1):94-111
Gum is a widely available carbohydrate, composed mainly of non‐digestible 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o mammalian enzymes can digest gum; therefore, a mammal ingesting gum must rely on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o access the energy it possesses. Gums are relatively nutrient poor. Despite this, some mammals have evolved to exploit this food resource. We aim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for all mammal species which have been recorded to ingest gum, whether quantified or not, and discuss this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evolutionary adaptations.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commended captive diets for these species to look at whether gum is recommended. We conducted a literature search on ISI Web of Knowledge to tabulate all mammal species observed ingesting gum and classified them as obligate, facultative or opportunistic feeders. We encountered 94 mammal species that eat gum in the wild (27 obligate feeders, 34 facultative feeders and 33 opportunistic feeders). Obligate feeders have entirely evolved to exploit this resource but were found to not be given gum in captivity, which may explain why they are failing to thrive, as opposed to facultative feeders, which have fewer issues. Gum may be necessary for the health of obligate feeders in captivity.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that gum ingestion poses on different digestive systems. 相似文献
110.
通过使用不同添加量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在不同时间预消化处理小麦日粮,研究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对小麦日粮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饲用纤维素复合酶对小麦日粮的酶解率、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有影响,但并不是饲用纤维素复合酶的添加量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在36h处理组中,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在0.2‰水平下,酶解效果最好,与添加量为0.12%。与0.16%。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12h、48h处理组中,饲用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为0.12%。与0.16%。0.2‰水平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