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8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1篇
  405篇
综合类   391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成功的重要保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理论等理论全面解析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利益机制。以过沟农村社区土地重划为例,深入剖析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所依赖的利益机制,认为大陆地区土地整治应借鉴其经验,完善土地整治利益的形成机制、改善土地整治利益的分配机制、构建土地整治利益的变动机制、落实土地整治利益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实施垦造水田项目是近年我国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一,有助于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现耕地质量提升、落实占补平衡政策。为了解垦造水田项目实施的效益,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需要对垦造水田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 PSIR 模型构建垦造水田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D 数理论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进行综合赋权,运用 TOPSIS 法对吴川市 2014—2019 年的垦造水田进行评价比较和等级判定。【结果】从各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压力指数最高的是梅菉街道、为 0.96,较低的是塘缀、黄坡、长岐、樟铺和振文镇,平均值为 0.09;状态指数较高的是海滨街道、振文镇和塘缀镇,平均值为 0.76,较低的是覃巴镇、塘尾街道、兰石镇、梅菉街道和浅水镇,平均值为 0.20;影响指数较高的是梅菉街道、大山江街道、塘尾街道和王村港镇,平均值为 0.73,较低的是振文、塘缀和黄坡镇,平均值为 0.19;响应指数较高的是兰石、吴阳和覃巴镇,平均值为 0.79,较低的是大山江街道、塘缀镇和塘尾镇,平均值为 0.17。吴川市 2014—2019 年垦造水田协调度较高的是海滨街道(1.58)、梅菉街道(1.51)和吴阳镇(1.46),而协调度较低的是振文镇(1.15)、塘缀镇(1.09)和黄坡镇(1.05)。垦造水田成效值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呈负相关。【结论】吴川市 2014—2019 年垦造水田成效差异显著,呈现“西部成效较差,东部和南部成效较好”的特征,总体成效较好,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产生正影响。各地区应从薄弱环节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田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利用,以获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宁夏农垦近年的化肥使用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化肥减量的理念、任务、技术 路径及垦区现行的做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64.
基于耕地质量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划定基本农田质量、数量的多重要求,以红兴隆垦区二九一农场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质量条件、区位条件、耕地周围影响因素3个层面建立了一般农田划入基本农田的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提取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等间隔赋值法进行耕地的质量和区位的优劣排序;建立一种以耕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二九一农场优质耕地所占比重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若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评价分值≥70分的耕地区域是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5.
为掌握采煤沉陷区湿地的类别和分布,促进矿区土地的复垦、规划和管理,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探讨了基于GF-1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的采煤沉陷区湿地分类方法。对河流湿地和景观湿地的影像进行基于矢量的棋盘分割,采用标准最邻近法进行分类。水产养殖湿地、植被型湿地、未复垦的常年积水湿地和未复垦的季节积水湿地的影像采用基于矢量的多尺度分割,通过反复试验获取最优分割参数,进而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局部最优分割参数,由此确定分类层次,选取易于区分各类型湿地的影像特征建立分类规则,采用模糊分类法进行分类。选取141个样本点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分类精度达到96.95%,Kappa系数为0.958 4。该研究为采煤沉陷区湿地的分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究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演替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填海造陆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天津市不同时期填海造陆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测定与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分析方法,分析天津市填海造陆区植物群落类型、演替模式和影响因素。[结果] ①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植被演替序列为: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獐毛群落→芦苇群落→柽柳—鹅绒藤群落。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植物种类逐渐增加。②土壤全盐含量、离市区二级道路的距离和离15 m等深线的距离在不同演替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是天津市填海造陆区自然植被演替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 天津市填海造陆区的植被演替受自然和人为因子的共同作用,科学调控环境因子(如土壤全盐含量)可为填海造区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7.
农村宅基地复垦后补充的耕地应兼顾数量和质量,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可以为全面掌握复垦后耕地地力情况,为复垦耕地的后续培肥、利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三峡库区的涪陵区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665个宅基地复垦片块的土壤样品,选取16项参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并结合GIS地统计学空间分析功能,综合评价了宅基地复垦后的耕地地力水平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耕地地力平均等级为3.03等,处于中等水平;3等地最多,占总样本数的52.18%;其次为4等地和2等地,1等地和5等地分布最少。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于区域内存在地形地势、自然条件、土壤类型的差异,样点乡镇内部各等级耕地均有分布;沿江、坪上、后山区的平均耕地等别为2.82等、3.15等和3.19等,耕地地力基本沿地形地势、海拔高度的增高呈沿江、坪上、后山区域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提升耕地地力上沿江区应着重改善耕地的灌排和路沟条件;坪上区应注重调整土壤的p H和提高有效磷含量;后山区需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宅基地拆除物的利用,减少土壤中砾石含量。  相似文献   
68.
土地复垦的覆土厚度及覆土基质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全洲  徐恒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91-12094
提出了根据植物群落地下生境的层片结构,确定不同生活型植物土地复垦的覆土厚度。根据植物地境内生态因子特征确定土地复垦的覆土基质;如此进行复垦,可保证植物物种、覆土厚度、覆土土质三者之间的协调适应,建立一个能够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并通过研究提出了土地复垦时,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覆土厚度和覆土基质。  相似文献   
69.
农业生产离不开图书馆的协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既是农业化大生产的起点和阶梯,又是农业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渠道。为此,寻找网络化信息服务的新思路、新技术、新途径,以农业用户的需求为导向,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专门对垦区农业用户服务的体系势在必行,便于垦区农业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拥有、利用、处理和交流,使垦区农业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Tree plantation is a proven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salt‐affected soils.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trees to reclaim the soil varies from species to species.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carried out with the objective of assessing the efficiency of 3‐yr old plantations of Prosopis juliflora (Swartz) D.C. (Mesquite),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 (Forest Red Gum) and Dalbergia sissoo Roxb. Ex. D.C. (Indian Rosewood) to improve the sodic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Sultanpur districts of Uttar Pradesh, India (26°10′–26°23′N, 81°50′–82°5′E).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ix depths; 0.0–0.1, 0.1–0.3, 0.3–0.6, 0.6–0.9, 0.9–1.2 and 1.2–1.5 m below the surface, were analysed for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by following standard methods. The infiltration rate (IR) was determined by double concentric infiltrometer and the permeability by constant head permeameter. The trees were measured for their girth at breast height (at 1.33 m from ground) and crown area within a 100 × 100 m sector at each of the sites selected. There were decreases in soil pH (from 10.06 to 9.64) and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from 70.6 to 26.9) at the P. juliflora plantation relative to the E. tereticornis and D. sissoo plantations. Th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ed from 2.0 and 0.18 g/kg to 3.9 and 0.45 g/kg under P. juliflora at the surface (0.0–0.1 m) layer. There was also more exchangeable Ca2+, Mg2+and K+ at exchange sites and a reduction in exchangeable Na+ 3 yr after establishing the plantat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urface soil (0.1 m) bulk density from 1.66 to 1.37 (t/m3) but an increase in porosity from 41.2 to 46.3%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from 4.3 to 4.8 g/kg. The IR and soil permeability also increased after 3 yr of tree growth. Prosopis juliflora proved more effective than E. tereticornis and D. sissoo in its ability to enrich a sodic soil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establishing better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