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0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14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9篇 |
农学 | 32篇 |
基础科学 | 41篇 |
405篇 | |
综合类 | 391篇 |
农作物 | 21篇 |
水产渔业 | 65篇 |
畜牧兽医 | 24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沙质岸黑松海防林更新属于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典型调查与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黑松海防林低质低效的形成原因,据其成因将这些林分划分为5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意见,并编制出黑松海防林密度管理表。通过更新造林和抚育技术试验,提出了较合理的更新方式,主要有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带状更新等,其中,带状更新适于在林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应用,其它几种更新方式较适于低效林的更新改造;采用稀疏林补植、林下种植灌木或绿肥压青、封禁保护枯落物等技术,可有效地改善林分状况。 相似文献
12.
邢亮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1):24-26
文章以辽宁省绥中县沙质海岸油松造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防林油松造林地样地调查及测量样地内油松幼树生长状况,分析对比了3种不同覆膜类型对幼树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沙质海岸油松幼树生长的覆膜类型,旨在为沙质海岸海防林的科学营造及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大连岩质海岸进行黑松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春季内顷斜面集雨小坑整地和等高梯面扬角平台整地方式,采用容器苗雨季雨前分片造林等综合造林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达到86.37%~87.9%,而对照造林成活率为65.4%~71.8%。该综合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The effects of two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s, Forestcote 22-4-6 + Minors and Dry Site 21-6-2 + Minors, and also dolomitic lime, on growth and nutrition of bareroot Jeffrey pine (Pinus jeffreyi Grev. & Balf.) were investigated. Forestcote, which consists of loose prills, and Dry Site, consisting of prepackaged prill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two rates, while a single liming rate was used. An acidic Sierra Nevada surface mine provided the study site, and all amendments were applied at outplanting to the backfill of augered planting holes. Without impacting survival, both fertilizer formulations enhanced seedling growth, particularly at a 16 g rather than an 8 g application rate, although Forestcote was marginally more effective in this regard. In contrast, liming at a 27 g rate induced severe mortality and offset much of the growth gains resulting from fertilization. Improvements in N and P nutrition, as revealed by foliar analysis, probably accounted for much of the growth stimulation exhibited by fertilized seedlings, but reductions in the uptake of potentially phytotoxic trace elements such as Mn and Al and increases in base cation/metallic element ratios likely also contributed. The high application rate was generally preeminent in eliciting these nutritional responses. Liming induced little alteration of seedling nutrition. Impaired water relations may have caused the unfavorable responses to this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方竹属(Chimonobambusa)四方竹(C.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是优良的笋竹两用乡土经济竹种。根据对四方竹生物、生态特性观察,在复层林分的下层及山谷荫湿环境纯林生长发育良好。总结了四方竹野生竹林垦复改造技术,以分类经营为原则,通过劈山清杂、松土垦复、水肥管理,建立集约经营、一般丰产经营与生态经营竹林。集约与一般丰产经营竹林单位面积立竹量提高了290.1%,平均胸径提高了177.9%,2008年竹林单位面积平均出笋23 067个(采挖与留笋养竹总和),已基本建成正常生产经营竹林。 相似文献
17.
沿海沙岸林果组合模式的建立──柑桔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沿海沙质岸段进行在林复合经营时,建立以柑桔为主的林果组合模式,可以提高沿海防护林经济效益,使防护林从生态型逐步向生态经济型方向发展。文中着重介绍了沙滩柑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不同植被对晋陕蒙矿区排土场土壤养分16 a恢复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评价晋陕蒙矿区排土场土地复垦过程中不同植被措施对土壤肥力的恢复作用及程度,在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煤矿东排土场,分别选取已恢复16 a的7种不同人工植被(沙打旺、长芒草、紫穗槐+长芒草、刺槐林、沙棘林、杨树林、樟子松),并以周边原地貌条件下两种植被(退耕梯田长芒草、自然坡地沙棘林)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植被条件下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全氮、有机碳、硝态氮以及铵态氮的含量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9种植被配置中除樟子松地和沙打旺草地外,土壤养分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经过近16 a植被修复后,7种人工植被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其中刺槐纯林配置的恢复效果最佳,土壤肥力恢复程度接近或超过原地貌条件下植被的50%,沙棘次之。杨树和樟子松两种配置对土壤全氮、有机碳、硝态氮恢复效果相对较差,恢复程度均不超过40%。7种不同植被措施对土壤铵态氮的恢复程度相对较好,分别恢复到自然植被长芒草样地和自然植被沙棘样地的79.50%~93.77%,89.47%~105.70%。土壤全氮、有机碳、硝态氮恢复程度则相对较低,分别恢复到自然植被长芒草样地的24.70%~44.15%、25.09%~44.65%、47.25%~85.33%;分别恢复到自然植被沙棘样地的33.52%~56.85%、32.83%~54.82%、47.18%~84.66%。总之,尽管经过近16 a的复垦,7种人工植被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尚未完全恢复到该地区自然水平,但仍可认为该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时可优先选择以刺槐为主的豆科乔木、以沙棘为主的灌木、以及长芒草等草本植物,并进行适当的套种、间种,以增强复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利用方式下复垦土壤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宁市粉煤灰充填复垦中的园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复垦土壤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现场分层采集土样和室内化验指标,研究有机碳组分(WDOC、POC、MOC、LFOC、HFOC、MBC)在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种利用方式的全碳(TC)、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均偏低于对照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TC、SOC和SOCD的大小关系均为复垦园地复垦林地复垦耕地。(2)不同利用方式之间有机碳组分差异明显(P0.05),SOC与各组分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且关系密切。通过对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比重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现,MOC和HFOC的含量偏低是导致复垦土壤有机碳低于对照耕地的根本原因。(3)根据有机碳组分丰富度指数发现,复垦园地的组分在0—40cm土层恢复较好,复垦林地在40—60cm土层恢复较好,复垦耕地恢复效果一般。在0—60cm土层的综合指数上表现为复垦园地复垦林地复垦耕地。通过对3种利用方式的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济宁市平阳寺镇的粉煤灰充填复垦地中,利用成园地效果最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