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林业   86篇
农学   373篇
基础科学   1篇
  174篇
综合类   1632篇
农作物   294篇
水产渔业   336篇
畜牧兽医   1081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5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基因组A节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使其成为弱毒株IBDV-Gt.从细胞适应毒中提取病毒dsRNA,通过反转录,使用Long-accurate PCR(LA-PCR)用一对引物一步直接扩增IBDV-Gt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的方法,得到一约3.30kb的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已获得3255bp的A节段全长,对vvIBDV-Gx株和IBDV-Gt株的全部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DV-Gt株与国内外数株IBDV弱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952.
禽脑脊髓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出AEV Van-roekel株结构蛋白基因VP1,测序结果表明VP1基因全长810bp,编码270个氨基酸;和AEV 1143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4.2%,氨基酸同源性为99.26%.将VP1基因定向克隆到pGEX-6p-1载体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的下游,并把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BL21中,经IPTG诱导后,VP1基因得以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确定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8Ku,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试验兔,琼脂扩散试验显示免疫血清能与禽脑脊髓炎琼脂扩散标准阳性抗原呈特异反应,表明重组VP1蛋白保留了天然蛋白的部分活性.  相似文献   
953.
鹅微卫星(TG)_n基序的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TG)10重复基序设计引物对鹅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检测,共获得了7种基因型,4种等位基因;并且在各供试鹅品种上表现出多态性,可以实现遗传分类研究。对回收的不同条带进行纯化、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各品种都有(TG)n基序存在,并且各个条带中重复数大于10。  相似文献   
954.
微小牛蜱铁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微小牛蜱克隆到1个新的铁蛋白编码基因,cDNA全长642bp,编码区为123-639bp,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预测的分子量为19.9ku,等电点为4.24。经过分析,其预测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变异革蜱、非洲钝缘蜱和蓖子硬蜱铁蛋白同源性分别为93.60%、88.37%和83.72%。且核苷酸序列在mRNA 5’未翻译区(5’UTR)的茎环结构存在铁应答元件(IRE),其氨基酸序列上带有典型的亚铁氧化酶中心结构的保守序列。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微小牛蜱卵、幼蜱、半饱血雌蜱、饱血雌蜱和雄蜱这几个阶段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955.
研究避开庞大的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以构建六钩蚴发育阶段的cDNA表达文库为策略,利用pSPORT1质粒表达载体首次成功构建了表达文库。经库容量、重组率和代表性测定,库容量达5.0×106,重组率100%,用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六钩蚴发育阶段10ku基因、18ku基因和45W基因家族的A型、B型、C型转录本,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应用快速筛选质粒表达文库和克隆免疫原基因的技术,成功地筛选和克隆到TsO1基因,其完整阅读框架(ORF)为393bp。将其登录到GenBank(AY327451),经BLAST分析,证实是猪带绦虫六钩蚴发育阶段的1个新免疫原基因。  相似文献   
956.
TGEV的sM、M和N基因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3enBank中收录的TGEV sM、M和N基因序列各设计1对特异引物,经RT-PCR扩增获得了TS株的相应基因片段,分别约为346、932和1217bp,其大小与预计的目的片段相符。与其他毒株的相应基因相比较,并经剪接后,TS株的sM、M和N基因全长分别为248、789和1149bp,各编码82个、262个和382个氨基酸;TS株与Purdue株、TF1株和96-1933株的s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92.7%和90.2%;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5.9%、97.2%、98.8%;与Purdue株、TFl株、TGEVH株和96-1933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98.0%、99.6%和95.0%;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0%、97.3%、98.5%、93.5%;与Purdue株、TF1株、FS722/70株、Korea株、TO14株、TC;EVH株和96-1933株的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1%、97.7%、99.0%、98.3%、99.2%、99.0%和95.9%,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8.4%、99.0%、97.7%、99.5%、96.2%、96.6%。并对TS株基因间的保守序列和sM、M和N基因及其编码的相应氨基酸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sM和N基因在TGEV中保守;并提示在我国不仅存在有2个不同亚基因型的TGEV,而且我国的TGEV可能是输入性的。  相似文献   
957.
通过PCR扩增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P15基因片段。将该片段连接到克隆质粒裁体pUC19的BamH Ⅰ酶切位点上,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479bp,编码的表面蛋白由14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再将P15蛋白基因片段分别在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小球隐孢子虫P15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获得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重组痘病毒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22000,与直接从自然感染牛小球隐孢子虫分离的P15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似。  相似文献   
958.
凋亡素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探索应用凋亡素杀死肿瘤细胞的可能性,用PCR方法扩增了鸡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的VP3基因(凋亡素)片段,然后将该片段重组于pUC19载体,并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鉴定与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与鸡贫血病毒Cux-1株的VP3DNA序列一致,该DNA全长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959.
奶牛瑟氏泰勒虫P33表面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牛瑟氏泰勒虫P33表面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了牛瑟氏泰勒虫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纯化后连接到pMDl8-T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用此方法对延边某奶牛场10头奶牛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0份样品中9份为阳性,所扩增的目的基因核苷酸长为868 bp,共编码283个氨基酸;该段基因片段与牛泰勒虫韩国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9.3%.  相似文献   
960.
目的对奶牛温氏支原体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克隆分析。方法从自然感染体的广西奶牛无菌采集血液,分离温氏支原体并提取病原基因组,用血营养菌的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后进行溺,I序和分析,并与Genebank上搜索的温氏支原体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PCR扩增得到长约1.5kb的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全长为1453bp,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Neimark公布的温氏支原体(前称温氏附红细胞体)(AF016546)的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7.4%,与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本株温氏支原体同本地株的关系较近,而与国外株的新缘关系较远。国内公布的广西株同源性为99.8%。结论结果表明证实该病原为温氏支原体,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温氏支原体在广西的存在。由于本试验分离得到的牛温氏支原体与国外发表的牛温氏支原体核苷酸序列相差2.6%,因此两者的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该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