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篇
  337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找到粒度均匀的氢氧化锌纳米材料,运用以硫酸锌和氢氧化纳为主要原料直接沉淀法和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材料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锌。通过TG/DTA分析这些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发现在200℃左右发生热效应较大的相变过程。通过XRD分析,发现晶体的颗粒大小为2~5 nm,并通过改变条件: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进行对产物的粒径和产率影响的实验,发现在85℃条件下,经过210 min的均匀沉淀,可以得到产率为39%,且粒度均匀的纳米氢氧化锌。  相似文献   
862.
(Mn+Zn)-LS螯合微肥的研制及肥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碱锰电池和木质素为原料,采用焙烧-酸解-螯合工艺制成(Mn+Zn)-LS螯合微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改性前后木质素的结构变化,并利用盆栽试验验证其肥效。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微肥的红外光谱图在峰形、峰位和强度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木质素结构单元上引入了新的基团(-SO3H、-SO-O-)和金属离子的络合导致了芳环吸收峰的变化,而且其中的络合也与芳环有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螯合微肥施用效果较好、增产明显,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和抗倒伏性,且施用量范围广、易控制,适用范围广;在本试验中,Mn以2mg·kg-1土的施用量为最佳,鲜重增加46.3%,干重增加28.5%;同时盆栽后可以改善土壤pH和有效Zn、Mn含量,为后期利用提供肥力保证。  相似文献   
863.
为洋葱的药用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CP法测定了2种洋葱中的矿质元素。紫皮洋葱和黄皮洋葱中均含有Fe、Mn、Cu、Zn等7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且Zn/Cu比值较小。洋葱的抗衰老及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等作用可能与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864.
Zinc deficiency is a common constraint for wheat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limited precipitation,particularly in the reg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available phosphate (P) in soil.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chelator-buffered nutrient solutions to characterize differences in tolerance to Zn deficiency among three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genotyp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 and Zn nutrition in wheat species.Four indices,Zn efficiency,relative shoot-to-root ratio,total Zn uptake in shoot,and shoot dry weight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tolerance to Zn deficiency among three wheat genotyp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ur indices could be used in breeding selection for Zn uptake-efficient genotypes.The genotype H6712 was the most tolerant to Zn deficient,followed by M19,and then X13.Specifically,H6712 had the highest Zn uptake efficiency among the three genotypes.The addition of P to the growth medium increased Zn 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from roots to shoots.Total Zn content of the wheat plant was 43% higher with 0.6 mmol/L P treatment than that of control with 0 mmol /L P treatment.The Zn translocation ratios from roots to shoots were increased by 16% and 26% with 0.6 mmol/L P treatment and 3 mmol/L P treatment,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0 mmol/L P treatment.In contrast,high Zn concentrations in the growth medium inhibited P translocation from roots to shoots,but the inhibitive effects were not strong.Sixty-six percent of P taken up by wheat plants was translocated to the wheat shoots at 0 μmol/L Zn treatment,while the percent was 60% at 3 μmol/L Zn treatment.The result may b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wheat plants need more P than Zn.  相似文献   
865.
Zn2+和Cd2+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重金属Zn2+和Cd2+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和Cd2+对受精后24 h(24 hpf)的受精卵进行染毒实验,统计了斑马鱼胚胎48 hpf的卵凝结和心律,72hpf的卵凝结、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结果显示,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镉的毒性比锌大。斑马鱼胚胎对Zn2+和Cd2+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均为72 hpf。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72 hpf的发育毒性比48 hpf的发育毒性大。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1时,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趋向于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2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由48 hpf的协同作用转为72 hpf的拮抗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2︰1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在凝结时为协同作用,在孵化时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Zn2+和Cd2+在不同毒性单位配比下,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毒性单位配比下,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不同毒理学终点的联合毒性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还发现,联合作用不仅与化合物的剂量有关,还与染毒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866.
旱地冬小麦田间试验叶面喷施肥料,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硫酸锌、硫酸锰,或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均能取得较好效果.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千粒重,覆膜N120kg/hm2处理、N240kg/hm2处理小麦千粒重分别较其相同氮水平下常规对照提高3.4g和4.3g;提高幅度分别为7.9%和10.4%;但喷施KH2PO4不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施锌、锰,具有显著增产效果,较清水对照增产18.4%.  相似文献   
867.
干旱对小麦幼苗Fe、Zn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利用轻度干旱处理促进金属离子吸收的可能性,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干旱处理方式对小麦幼苗Fe、Zn两种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将10 d苗龄(3叶期)小麦幼苗分为5组,其中4组每天分别干旱1、2、3和4 h后复水,连续8 d,另外一组连续干旱24 h后复水,测定各处理的根、叶相对含水量和根、茎、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Fe、Zn含量.结果表明,每天间断干旱1~4 h处理的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较小,而根系相对含水量变化较大;连续干旱24 h后叶片和根的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不同干旱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根、茎及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中的Fe、Zn含量均增加,增加幅度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连续干旱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其中第三叶的Zn含量达到对照的2.3倍.小麦幼苗单株Fe、Zn吸收量也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连续干旱处理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39和1.21倍,增加的Fe、Zn主要分布在根和第一叶、第二叶中.  相似文献   
868.
[目的]制备并研究谷壳黄原酸盐对Cu2+、Zn2+和Ni2+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方法]研究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以及离子共存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40℃时,谷壳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离子共存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捕集。[结论]谷壳黄原酸盐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相似文献   
869.
以花后2 d的济麦20为试验材料,利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锌(19.5μg/mL Zn)和高锌(195μg/mL Zn)处理下离体穗各器官干物质及锌元素的积累规律,以探讨锌对籽粒建成和籽粒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加趋势。高锌处理有利于倒二节、穗下节、旗叶、旗叶鞘、穗轴和颖壳干物质的积累,其籽粒干物质量却明显降低,仅为低锌处理的十分之一。因此,高锌处理离体穗干物质积累总量低于低锌处理。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各器官锌含量呈增加趋势,且高锌处理下各器官锌含量均明显高于低锌处理。不同器官锌含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旗叶较高,而籽粒较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穗锌积累量呈"快-慢-快"的递增趋势,高锌处理除籽粒外其他器官锌的积累量远高于低锌处理。低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籽粒和旗叶,籽粒锌积累量占总量的20%;而高锌处理下锌主要积累于颖壳和旗叶,在籽粒中积累较少,仅占总积累量的3%。  相似文献   
870.
硒肥和锌肥对水稻产量及糙米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0019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黄山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