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篇 |
农学 | 21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23篇 | |
综合类 | 112篇 |
农作物 | 61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47篇 |
园艺 | 10篇 |
植物保护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山萸肉复合晶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进行了山萸肉复合晶配方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最适配方为:复合浓缩汁22.5%、蔗糖粉76.4%、柠檬酸1.11%、β-环糊精0.031%。 相似文献
92.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93.
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的配制方法、产品性能及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聚羧酸盐和脂肪醇磺酸盐作为润湿分散剂(分别为3%和13%)、尿素为助崩解剂(5%)、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为黏结剂(1.5%~2.5%)和绢云母粉为填料,采用干式挤压造粒工艺将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原药配制成70%烯啶虫胺.噻嗪酮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产品性能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该产品分散性好,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 s,崩解时间小于60 s,(54±2)℃14 d的热贮分解率小于5%,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该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后3、7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91.40%、95.14%和95.76%,明显高于烯啶虫胺和噻嗪酮单独施用的防治效果。[结论]该药剂是防治水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94.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在厌氧情况下从牛胃里提取的厌氧菌种——肺炎克氏杆菌,在用蔗糖作为诱导物质的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和pH值,在自行研发制造的厌氧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利用甜高粱秸秆厌氧发酵产生氢气。结果表明,该细菌不仅有产氢能力,还能在反应器中吸附的活性炭上形成白色细菌颗粒。当细菌颗粒形成之后,在保持液压恒定的情况下,反应进行3d之后,细菌会在蔗糖的诱导作用下,利用甜高粱秸秆产生氢气。肺炎克氏杆菌的最佳生长代时为10h,产氢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6.0。反应过程中液压恒定时间由9.3h维持14d之后降低为4.6h,试验证明,细菌利用甜高粱秸秆阶段的氢气产量明显高于直接利用蔗糖阶段的氢气产量,整个实验过程中氢气含量最高达到28%。 相似文献
96.
多孔陶瓷膜固定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磷酸缓冲液处理后的多孔陶瓷膜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固定木瓜蛋白酶.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酶质量浓度为1.0~2.0mg/mL、pH7.0、固定2h时,固定化酶活力最高达111.1U/g,活力回收达57.9%.固定化酶反应最适pH为6.0~8.0,最适温度为60~70℃,70℃下保温4h活力仍保持在50%以上,半衰期54d.试验证明,多孔陶瓷膜吸附能力强、吸附速度快,制备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pH稳定性、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溶液酶.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除草剂嘧苯胺磺隆水分散粒剂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毒土法和喷雾法施药研究自行研制的60%嘧苯胺磺隆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结果]该药剂对异形莎草、节节草及其他阔叶杂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推荐剂量为120~150 g/hm2(制剂剂量),对水稻无明显药害现象,用药后15 d对水稻的株高、分蘖数均无影响,收获期考察出现增产.[结论]为该制剂的开发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小麦淀粉的退火改性及其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麦淀粉进行退火(annealing)处理能够使其发生物理改性,以处理后淀粉的糊化温度(起始温度To、峰温Tp、终止温度Tc)为依据优化退火条件,并研究其颗粒形态与退火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并结合DPS数据分析软件对小麦淀粉退火过程中的水分含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3个因子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A)研究退火处理对小麦淀粉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结果】根据DSC测得的热力学参数分析得出小麦淀粉退火的最优条件为:80%水分含量的条件下,45℃退火3 d。退火处理会改变小麦淀粉颗粒的外貌而不破坏其形状,且对A-淀粉的影响较B-淀粉明显,淀粉颗粒粒径也因退火而增大。【结论】经退火处理的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显著高于原淀粉,且淀粉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同时小麦淀粉颗粒外貌和粒径的变化与退火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测定复方罗布麻颗粒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Zorbax-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浓度0.5%磷酸溶液(50∶5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槲皮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89%(n=5);含糖型的复方罗布麻颗粒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729 5 mg/g,无糖型的复方罗布麻颗粒中槲皮素的含量为0.955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罗布麻颗粒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0.
介绍了60%甲磺隆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并简述了其特点、配方选择、质量技术标准、贮藏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90%以上,崩解时间小于30 s,产品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不同剂量甲磺隆水分散粒剂对杂草的田间防除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润湿剂、分散剂是十分优良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