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1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6篇 | |
综合类 | 85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植物保护 | 1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Yazidhi Bamutaze Moses Makooma Tenywa Mwanjalolo Jackson Gilbert Majaliwa Veerle Vanacker Festus Bagoora Mathias Magunda Joy Obando John Ejiet Wasige 《CATENA》2010
Water infiltration is an important hydrological process that influences runoff and soil loss patterns in mountain eco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results on spatial variation in infiltration in croplands on the volcanic soils of Mt. Elgon, in Eastern Uganda. Twelve experimental sites with slope gradients ranging from 12 to 32% were established. Infiltrat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double ring infiltrometer and thre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at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sections of each experimental site to assess the local variability of infiltration. In addition soi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on each experimental site. The soil infiltration data were then evaluated to fit to four commonly used water infiltration models: (1) Philip (1957), (2) Green–Ampt (1911), (3) Horton (1940) and (4) Kostiakov (1932). The twelve experimental sites cover two cropping systems: annual (6 sites) and perennial (6 sites) crops.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examin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infiltra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filtration to landscape posi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soil composition on infiltration rates on the slop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infiltration were analysed using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techniques. Steady state infiltration rates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the slope gradient and were crop type independent (P < 0.05).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ur applied water infiltration models was generally good with mean R2 values ranging from 0.79 to 0.87, although all the models tended to over-predict the steady state infiltration rates at most sites. Overall, the Philip's and Kostiakov gave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Horton and Green–Ampt models in reproducing the infiltration process on Mt. Elgon.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沿绒布河谷海拔4400~5550m的夏季土壤中水解酶类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并探讨了这两种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和海拔高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升高,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呈高低波动变化,在研究区域出现多个峰值,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5500m和5450m处。(2)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海拔的相关性不具显著性意义,中性磷酸酶活性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3.
太白山不同生境蚂蚁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模型指数 Ds、Shamnon- 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 H′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分析了太白山不同林带 (亚带 )蚁科昆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 ,并根据相似系数 C,对 9个不同林带 (亚带 )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太白山海拔高度及森林植被组成的变化 ,不同林带分布的蚁种组成有较大的差异 ,在海拔低、植被组成丰富的林带 (亚带 ) ,分布的蚁种多、数量大 ,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 ;在海拔高、植被组成相对简单的林带 (亚带 ) ,分布的蚁种少、数量小 ,多样性差 ;南坡各林带 (亚带 )蚁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相同海拔高度的北坡林带 (亚带 ) ;9个不同林带 (亚带 )可被分为 3类 ,并最终在相似系数 0 .1 80的水平全部聚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4.
25.
地震形成的次生裸地的生态恢复包括植被和土壤的结构与功能恢复两个方面.选取彭州龙门山地震崩塌地、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等震后形成的三个典型次生裸地恢复3 a后,对表土(0-30 cm)有机碳、水溶性氮、有效磷和土壤酶活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以评价恢复初期不同次生裸地的土壤恢复状况.结果显示,自然恢复3a,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原生样地的27%~42%,可溶性碳恢复至原生样地的25%~46%,可溶性氮恢复至原生样地的6%~14%,有效磷恢复至原生样地的21%~83%.土壤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恢复较快,达到对照样地过氧化氢酶活性的70%以上,而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恢复较慢,分别为对照样地的5%~19%,6%~48%,6%~26%,因此地震形成的次生裸地上土壤肥力质量与土壤酶活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半翅目蝽科1种,鞘翅目豉甲科7种、瓢虫科1种,鳞翅目螟蛾科48种,双翅目虻科1种、寄蝇科35种,膜翅目蚁科41种,共134种。 相似文献
27.
吴轶寒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2):13-15
九华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地藏信仰, 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当地传统文化不断融合, 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九华山佛教文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8.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与景观改造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中部,植被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因人类活动频繁和过度开发造成该地区植被的次生性很强。对其植被的生态恢复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促使其顺行演替。应突出“春牛首”的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对该森林公园进行景观改造。 相似文献
29.
北京百花山大阴坡植被垂直分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59-63
该文尝试从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垂直变化对北京百花山大阴坡植被作垂直分带,其结果与土壤的垂直分带和主要依据水、热因子和群落特征划分的植被垂直分带基本是一致的.故认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垂直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不仅提供了一个定性的指标,而且也提供了一个定量的指标,它应是山地植被垂直带划分的一个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