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4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1364篇
林业   646篇
农学   1111篇
基础科学   582篇
  1370篇
综合类   4654篇
农作物   687篇
水产渔业   497篇
畜牧兽医   1449篇
园艺   685篇
植物保护   56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96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96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及成灾面积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成因分析角度选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因子,用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子相应的权重,建立洪涝灾害风险度评价模型,以县域为单位对安徽省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利用安徽境内78个县(市)1998-2007年洪涝成灾面积资料,分析了全省和各风险区洪涝成灾面积的变化规律;利用R/S分析方法计算其相应的Hurst指数,预测未来的可能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度较高的县(市)分布于淮北平原、江淮丘陵西部和沿江西部平原,风险度较低的县(市)位于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1998-2007年,洪涝灾害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全省的洪涝成灾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而中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及低风险区均呈减少趋势;但R/S分析所得Hurst指数均属于(0,0.5),说明此种趋势不可延续,未来情况可能会向相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72.
不同施氮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0、210、420和630kg/hm2(NO、N1、N2和N3)4种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整体表现为N3>N2>N1>N0。各生育时期低氮水平下0~60cm土层,中、高氮水平下的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显著。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作物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挑旗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而6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N0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各生育时期变化差异较小。小麦与玉米共生期内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玉米带>小麦带,差异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灌浆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运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施氮后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小麦带增加了1053~6253kg/hm2,玉米带增加了1791~7039kg/hm2。优化氮肥施用比例,适当降低小麦播前施氮量可减小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溶的风险。  相似文献   
973.
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容易受到螟虫、稻飞虱、稻象甲等主要害虫为害造成减产.为改良节水抗旱稻的抗虫性,以华恢1号(TT51)为cry1Ab/Ac基因供体,与节水抗旱稻恢复系品种旱恢3号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最终获得BC3F4纯合、稳定株系.通过对Cry1Ab/Ac蛋白的定性和定量检...  相似文献   
974.
目的:观察F13基因缺陷对F13转录表达的影响,从而了解F13基因缺陷与F13功能不足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对一个遗传性F13基因缺乏症家系的FXIIIA亚基mRNA转录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家系不同成员中FXIIIA亚基mRNA的不同片段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FXIIIA亚基mRNA片段l和片断2的水平在携带双重基因突变杂合子基因的先证者及其弟中明显低于在其父母中;FXIIIA亚基mRNA片段3的水平在整个家系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复合杂合子基因中双重基因突变导致FXIIIA亚基mRNA转录表达异常.不能表达足量正常的FXIIIA亚基,导致FXIII缺乏症。  相似文献   
975.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高羊茅、早熟禾、黑麦草和紫花苜蓿在铅锌尾矿土壤或处理的尾矿土壤上都能生长,但在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其中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所受影响比其他几种草本植物更大,说明其重金属抗性低于其他几种植物.单位面积上4种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为Zn>Pb>Cu>Cd,但每种植物对Cd、Pb、Zn和Cu的吸收浓度和分布均不相同,一般为根系浓度大于茎叶.加入改良剂和有机肥(菜枯)使生长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上的4种草本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植物体中的Cd、Pb和Zn元素浓度下降,但Cu元素浓度反而上升,结果单位面积上4种草本植物吸收各重金属元素的量均有所增加,可见利用改良措施与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6.
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作用在农业上具有减肥增效、改良土壤等重大意义.WUS基因在植物分生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已公布的大豆基因组数据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大豆WUS基因(GmWUS)和模式植物拟南芥WUS基因(AtWUS)的编码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相似度较高,但在酸性区域存在较大差异.从大豆品种天隆1号基因组中扩...  相似文献   
977.
USLE/RUSLE是土壤侵蚀监测与预报的核心工具,方程中各因子赋值的合理性决定了方程应用结果的准确度。然而,由于我国地形条件的复杂性等原因,方程在我国范围内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为明晰土壤流失方程各因子计算中需把握的关键因素,以及当前我国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文献综合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了土壤流失方程因子相关文献共373篇。文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的研究普遍存在缺乏估算公式选用和估算结果的精度检验,坡长坡度因子存在公式误用的情况,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缺少系统性定量计算的方法,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的背景条件差异大,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为此,提出两条提高模型使用精度的建议,一是通过建设标准化的地面监测系统,系统观测和建立土壤侵蚀因子定量方法,二是明确此类模型应用边界,在较为适合的环境应用。  相似文献   
978.
朱俊俊    高周冰    王君櫹    廖凯华  吕立刚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383-394
[目的]全面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并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区,在评估2000—2020年的产水、粮食供给、土壤保持和碳固持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在地类和区域上的差异;通过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及其热点服务类型,评估不同区域服务供给能力;进而采用相关系数和差异比较等方法探究南京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与动态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2000年、2010年、2020年,南京都市圈的产水量、粮食产量、土壤保持量及碳固持量的三年平均值分别为522.12 mm, 4.20 t/hm2,42.61 t/hm2,44.57 t/hm2,除碳固持服务逐年下降,其他服务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自然环境的作用,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固持服务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粮食供给服务则呈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以粮食供给服务为主的1重服务热点区、以产水和粮食供给服务为主的2重服务热点...  相似文献   
979.

Background

Evidence of trivalent manganese (Mn3+) in the aqueous phase of soils is unknown so far although this strong oxidant has large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Aims

We aimed to modify a spectrophotometric protocol (porphyrin method) and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Mn2+ and Mn3+ in the aqueous phase of forest soils based on kinetic modeling.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manganese speciation in 12 forest floor solutions and 41 soil solutions from an acidic forest site by adjusting pH and correcting for absorbance.

Results

The solutions showed broad ranges in pH (3.4−6.3),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1.78−77.1 mg C L−1), and total Mn (MnT, 23.9−908 µg L−1). For acidic solutions, a pH-buffer was added to increase the pH of the solutions to 7.5−8.0, and background absorption was corrected for colored solutions, that is, solutions high in DOC. This was done to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avoid overestimation of MnT concentrations. After the pH and color adjustments, the comparison of Mn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porphyrin method and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showed good agreement. Trivalent Mn, which is stabilized by organic ligands, constitutes significant proportions in both forest floor solutions (10−87%) and soil solutions (0.5−74%).

Conclusions

The dissolved Mn3+ is present in acidic forest soils. Thus, we revise the paradigm that this species is not stable and encourage to apply the revised method to other soils.  相似文献   
980.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PAOs decay, a lab scale EBPR culture with PAOs over 90%±2% of the entire bacterial was us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10℃ anaerobic, 10℃ aerobic, 20℃ anaerobic, 20℃ aerobi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ay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average rate during 1~9 days is (respectively: 10℃ anaerobic, 10℃ aerobic, 20℃ anaerobic, 20℃ aerobic) 0.053/d, 0.50/d, 0.072/d, and 0.145/d; the cell death rate is 0.019/d, 0.017/d, 0.019/d, and 0.03/d, which accounts for 35.8%, 34%, 26.4%, and 20.7% of the decay rate,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PHA and glycogen decreases during the decay period. And Glycogen degrades quickly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than in aerobic conditions under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 glycogen degrade rate is high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under the same anaerobic and aerob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