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篇
  76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51.
农艺措施对消除麦秸生化互作不良影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麦秸覆盖方式、降雨量以及氮肥施用量对于麦秸对后茬作物的化感作用的影响,以探讨耕作措施对消除麦秸对玉米的不良影响的作用,分别采用温室和田间试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品种对麦秸长度和覆盖量的互作的反应有显著差异,农大108表现出更强的抵抗化感作用的能力。降雨量与麦秸还田方式的互作对玉米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常规麦秸覆盖水平下(4500kg/hm^2)施用纯氮90kg/hm^2可以减弱化感作用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阿魏酸与肉桂酸对杉木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绿豆、大豆、黄瓜、空心菜及玉米等种子发芽的生物评价,分析研究阿魏酸和肉桂酸对杉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阿魏酸对5种蔬菜种子作用表现为高浓度抑制萌发和生长,随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肉桂酸除对空心菜发芽表现为高浓度促进生长外,对其余种子作用表现为高浓度抑制萌发和生长,随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3.
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婆婆纳的化感作用进行的研究表明,婆婆纳水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其对小麦根长的抑制作用比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强。受体小麦的一些生理测定指标表明,婆婆纳水提液刺激供试小麦的根系活力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稍有下降。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明显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4.
通过测定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板栗苞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增加;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板栗苞壳水浸液对同一受体作物的不同部位(芽和根)也有不同的化感效应,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幼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幼根比幼芽更敏感,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和绿豆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芽比幼根更敏感,小米和高粱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根比幼芽更敏感。相同质量浓度水浸液对不同作物种子的化感效应不同,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小米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弱;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小米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小麦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弱或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荠菜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玉米秸秆对小麦田优势杂草荠菜的化感潜力,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初步研究了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根部、茎叶部、雄穗部)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6.25、12.50、25.00、50.00和100.00 mg/mL)对荠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根部、茎叶部和雄穗部水浸提液对荠菜种子的萌发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其中根部、茎叶部、雄穗部水浸提液处理浓度为100.00 mg/mL 时荠菜种子发芽率分别为0.0%、0.0%和10.0%,发芽指数分别为0.00、0.00和0.74。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荠菜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其中,根部与茎叶部水浸提液对荠菜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相似,即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对荠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雄穗部水浸提液在浓度为100.00 mg/mL处理下显著抑制荠菜幼苗的生长,而当水浸提液浓度<100.00 mg/mL时,随着浓度的降低,对荠菜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6.
在2种不同土壤条件下,测定3种间作系统(蚕豆/小麦、蚕豆/油菜和蚕豆/大蒜)和4种单作系统(蚕豆、小麦、油菜和大蒜)生物量、株高、荚数、经济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胶泥土和砂壤土中与大蒜间作均能促进蚕豆生物量增加;而与小麦和油菜间作时,只有在砂壤土中才对蚕豆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在2种土壤条件下,3种作物均不同程度抑制蚕豆的株高,尤以大蒜抑制作用最强。在胶泥土中,大蒜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强,小麦促进蚕豆结荚作用最弱;大蒜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弱,小麦对蚕豆经济产量促进作用最强。在砂壤土中,大蒜对蚕豆生物和经济产量的促进作用均为最强。在2种土壤条件下,小麦间作蚕豆以后,小麦除生物产量稍有降低外,经济产量、株高和分蘖数均有少量提高;油菜间作蚕豆后,油菜经济产量和株高均得到提高;大蒜间作蚕豆后,蒜薹与蒜瓣产量下降,而株高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或强化作物间的竞争或强化物种间的化感效应,影响间作系统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57.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具有抗草性能的化感特性广泛存在于众多的作物品种中 ,作物的化感作用与作物品种显著相关 ,作物品种间化感潜力的差异是不同品种产生和释放化感作用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差异造成的 ,作物化感品种资源的评价利用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作物众多品种资源中评价筛选少数具有化感特性材料是作物抗草新品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建立快速有效的作物品种及单植株化感潜力的评价方法 ,尤其是利用现代色谱技术 ,以作物产生的特征化感分子为标记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作物品种和单植株的化感潜力。进一步利用传统杂交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可以将作物化感特性导入相应的商业品种中 ,培育具有抗草和高产优质及相关优良农艺特征作物新品种。最近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化感商业品种的选育已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58.
通过盆栽方式,研究了黄瓜、辣椒、番茄和白菜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黄瓜、辣椒、番茄和白菜水浸液均有自毒作用;黄瓜水浸液抑制辣椒、番茄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白菜幼苗根系的伸长;辣椒水浸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经辣椒水浸液处理过的番茄、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抑制;番茄水浸液促进了黄瓜、白菜幼苗生长,却对2者根系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经番茄水浸液处理后的辣椒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和鲜重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白菜水浸液抑制了黄瓜、辣椒、番茄3种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通过隶属函数值可知,不同蔬菜作物的化感作用从强到弱的顺序为:白菜黄瓜辣椒番茄。  相似文献   
159.
为探讨加工番茄植株的化感潜力,采用蛭石培养试验研究了加工番茄植株水浸提液对白菜、萝卜、棉花和小麦幼苗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植株水浸提液对白菜、萝卜、棉花和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及幼苗叶片酶活性均存在不同程度化感作用。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不断加强,且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效应,果实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1g·mL-1时,对白菜幼苗根长有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08g·mL-1时,对其根长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器官的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作用强度大部分表现为果实叶片茎根,当质量浓度为0.08g·mL-1时,果实浸提液对棉花幼苗鲜质量的抑制作用与根、茎和叶相比分别增加19.7%、23.4%和15.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受体对不同质量浓度浸提液的化感效应不同,对棉花和小麦幼苗鲜质量的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0.02g·mL-1时就达显著水平,而对萝卜和白菜幼苗鲜质量的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0.04g·mL-1时开始表现显著。可见,棉花和小麦对加工番茄水浸提液的敏感度高于白菜和萝卜,说明加工番茄各器官浸提液对小麦和棉花的化感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0.
林下种植药材植物是提高林地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然而药材植物淋出物是否会对林木枯落物分解和土壤产生化感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林药复合模式的关键。以秦岭山区典型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林以及9种常见林下药材植物为对象,通过以药材植物茎叶淋出物(水浸提法)喷浇林木枯落物的分解模拟试验,研究了药材植物淋出物对太白杨枯落物分解、养分释放及土壤酶活性的潜在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浸提液处理后太白杨枯落物分解周转期和半衰期分别延长了230%和29%,薄荷(Mentha haplocalyx)处理后分解周转期和半衰期分别延长了67%和23%,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处理后分解周转期和半衰期分别延长了120%和34%;且这3种药材植物对太白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C、N、P、K、Cu、Zn和Mn)释放和土壤酶(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太白杨林下应该尽量避免种植蒲公英、薄荷和鱼腥草,或者通过降低套种密度来减少药材植物的化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