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3篇
  125篇
综合类   27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对云南省巍山、洱源等9个县(市)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及土壤和饲料样品的铜、锰和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铜、锰和锌元素含量在中性至酸性范围内,随酸性增强而升高;铜和锰含量元素随土壤保肥力的增强(CEC值的增大)而升高.饲料中锌元素的含量随土壤酸度增强而升高,饲料锰和铜的含量在pH 5-6范围内最高.随着土壤CEC增加,饲料铜含量也随着增加,但锰下降,锌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552.
对极粗质地的森林土壤一次施用500t/hm~2干污泥15年后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pH值、ECE、全N、P、K、S、Ca、Mg、Cd、Cu、Ni、Pb和Zn等,并同对照土进行比较。表层(0~17cm)中全N、P、S、CEC、Cd、Cu、Ni、Pb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由于这种风化不完全的土壤含K、Mg、Ca较丰富,处理区与对照区差异不大;土壤pH值处理区要低;Mg移到较深层次;Ni和Zn稍有移动;Pb、Cd、Cu、移至17~27cm,但未再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553.
554.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汞在土壤中的富集与土壤代换量和细土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经逐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汞在土壤中的迁移,即在麦粒中的富集仅与土壤物理粘粒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土壤条件无相关性,但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除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明显外,其他土壤条件如代换量、物理粘粒、粘粒含量等均与麦粒汞的富集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5.
通过两种阳离子代换量(CEC)分析方法的比较,认为应用BaCl2-MgSO4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代换量结果是可靠的,尤其是对于含有机质和粘粒矿物(蛭石,黑云母等)较高的土壤,应用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度更高。本文法克服了1Mol.L^-^1NH4Ac法的许多缺点,如某些粘粒矿物对NH^+4的吸附能力很强,难以被蒸馏出来;NH4Ac还能与部分腐殖质形成溶胶而被淋洗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对富含铁铝的土壤又因胶  相似文献   
556.
随着外源酸输入,酸性土壤改良剂的石灰效应逐渐消退,土壤再次酸化形成铝毒害。作为一种新型酸性土壤改良剂,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的复酸化过程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循环酸浸洗耦合根伸长试验,对比研究了施用生物质炭和熟石灰(Ca(OH)2)后土壤的复酸化过程及其对植物的铝毒性。结果表明,循环酸浸洗有效模拟了土壤的复酸化过程。随着模拟酸化年限增加,生物质炭和Ca(OH)2处理土壤中玉米根系伸长均逐渐受到了抑制。生物质炭相较于Ca(OH)2有效缓解了酸化过程对植物根系的抑制作用。在模拟12年酸输入时,生物质炭处理中玉米根相对伸长率较Ca(OH)2处理高18.6%,生物质炭相较于Ca(OH)2处理展现出更为长效的酸性土壤改良潜力。这一方面是由于生物质炭通过表面阴离子官能团质子化作用减缓了酸化过程中土壤pH的降低,抑制了土壤铝的活化。在模拟12年酸输入时,生物质炭处理土壤溶液Al3+浓度较Ca(OH)2处理低33%。另一方面,酸化过程中生物质炭持续释放Mg2+,在模拟12年酸输入时,生物质炭处理土壤溶液Mg2+浓度和植物Mg2+吸收量均较Ca(OH)2处理高2倍以上。较高的Mg2+浓度可通过调控植物对Al3+的生理响应,缓解植物铝毒害症状。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酸化长效阻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57.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钠吸附比的间接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钠吸附比(SAR)的推算需要获得实测Na+浓度和推算Ca2++Mg2+(二价阳离子)浓度,或者实测二价阳离子浓度和Na+浓度。本文应用两批土样数据,采用实测Na+浓度与电导率(EC)推导阳离子总浓度(TCC)计算二价阳离子浓度(方法一)、实测二价阳离子浓度与推算TCC计算Na+浓度(方法二)、实测Na+浓度与实测阴离子总浓度(TAC)推算二价阳离子浓度(方法三)、实测二价阳离子浓度与TAC计算Na+浓度(方法四)四种方法推算SAR。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四种方法获得的SAR推算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性差异(>0.05)。但是,第一和第三种方法推算SAR和实测值间回归方程斜率分别为0.66和0.79;而第二和第四种方法SAR推算和实测值回归方程斜率分别为0.96和1.10,非常接近1.0。这表明,实测Na+浓度和推算二价阳离子浓度方法推算的SAR准确性较差,采用实测二价阳离子和推算Na+浓度方法推算的SAR值准确性较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使用实测二价阳离子浓度的方法(方法二和方法四)推算SAR。  相似文献   
558.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黄土高原陕北地区3个小流域(朱家沟、纸坊沟和泥河沟)27个采样点的54个土壤样品分析,应用统计方法讨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在3个所选定的典型小流域中,土壤CEC呈现明显的地带性,从北到南,CEC值显著升高。(2)在同一流域,CEC垂直地带变化基本表现为随高度降低而增大;而在同一剖面中,表层土壤CEC值总是高于下层。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检验,得出在粘土矿物类型基本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影响CEC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pH值、土壤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而砂粒含量则与CEC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59.
由于农业生产对地力的掠夺加剧了土壤的钾素亏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根箱试验对比研究K0(不施钾)、K1(施KCl 186 kg·hm-2)和K2(施KCl 805 kg·hm-2)3个施钾水平下,转披碱草EdHP1(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小麦和野生型小麦根系对土壤钾的吸收利用、根际钾素动态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影响,探讨转基因技术对提高小麦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的潜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施钾水平下,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低于野生型小麦。在K1施钾水平下,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比野生型小麦分别低8.30%(30 d)、15.02%(60 d)和12.53%(75 d)。由于转基因小麦对根际土壤钾的吸收较大,导致在试验中有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向根际迁移的过程。在K0、K1和K2钾水平下,转基因小麦钾生物利用指数比野生型小麦分别提高了22.39%、136.21%和14.03%,地上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25.97%、18.77%和17.28%,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提高了55.19%、33.16%和30.44%。不同钾水平下的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麦。因此,披碱草根系EdHP1基因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创造适于钾吸收的根际环境,显著提高了小麦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60.
以浮选脱墨渣100目以上的纤维为原料,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化试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纸张增强剂。研究了阳离子化试剂加入量对所得纸张增强剂的保水值及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pH值、增强剂用量、硫酸铝用量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阳离子化试剂增加,所得纸张增强剂的保水值明显增加,SEM-EDS分析显示浮选脱墨渣纤维表面接上了一定数量的季铵盐基团。增强剂加入量、pH值、硫酸铝用量均对纸张性能有影响,增强剂加入量为3%,pH值为5,硫酸铝加入量为0.5%时,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和耐折度分别提高59.9%、23.7%和677.8%。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加入增强剂可提高纤维之间的结合强度。研究结果将为浮选脱墨渣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