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670篇 |
免费 | 1643篇 |
国内免费 | 247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51篇 |
农学 | 2986篇 |
基础科学 | 1006篇 |
3549篇 | |
综合类 | 21421篇 |
农作物 | 1830篇 |
水产渔业 | 3783篇 |
畜牧兽医 | 7517篇 |
园艺 | 2537篇 |
植物保护 | 15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7篇 |
2023年 | 1859篇 |
2022年 | 2203篇 |
2021年 | 2278篇 |
2020年 | 1727篇 |
2019年 | 1955篇 |
2018年 | 978篇 |
2017年 | 1410篇 |
2016年 | 1661篇 |
2015年 | 1848篇 |
2014年 | 2609篇 |
2013年 | 2444篇 |
2012年 | 3207篇 |
2011年 | 3284篇 |
2010年 | 2967篇 |
2009年 | 3196篇 |
2008年 | 3220篇 |
2007年 | 2685篇 |
2006年 | 2382篇 |
2005年 | 2059篇 |
2004年 | 1573篇 |
2003年 | 1345篇 |
2002年 | 999篇 |
2001年 | 802篇 |
2000年 | 656篇 |
1999年 | 465篇 |
1998年 | 405篇 |
1997年 | 328篇 |
1996年 | 296篇 |
1995年 | 237篇 |
1994年 | 196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105篇 |
1989年 | 98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4篇 |
1973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针对烟草青枯病[病原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烟叶生产造成的危害,探索不同种类绿肥翻压对土壤青枯菌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生物防控烟草土传病害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以适合西南烟区种植的15种绿肥为材料,利用盆栽生物模拟,筛选并验证能够抑制土壤中青枯菌数量的绿肥种类,采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荧光定量PCR以及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等技术,鉴定、分析绿肥根系分泌物主要物质种类和含量,并开展田间试验验证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绿肥种植时间增加,土壤中青枯菌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绿豆(Vigna radi)根系分泌物对青枯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菌率达69.05%。2)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总量最高,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最低,绿豆的酪氨酸含量最高,比最低含量(油菜)高54.74%,二月兰的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绿肥,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的丝氨酸含量比绿豆高33.19%。3)田间施用绿肥后,绿豆处理的青枯病防控率高达55... 相似文献
882.
883.
针对生物油组分复杂,难以直接应用的问题,该研究开展了不同生物油的分子蒸馏馏分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原料和温度对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的影响。热解液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以酸、醛、酮、酚、糖为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松木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由21%不断降低至11%,而秸秆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稳定在20%左右。高温生物油各组分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两极化程度加强,600℃制备轻质油蒸出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2%(松木)和86%(秸秆)。酚类化合物中酚羟基的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其分离特性,较高的热解温度促进了酚羟基的产生,从而使酚类物质从蒸出部分(distillation fraction, DF)向残留部分(residual fraction, RF)中转移。分子蒸馏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生物油的有效分离,得到的DF中主要包含酸、酮和小分子酚类,RF则以糖和大分子酚为主,除了羟乙醛和苯并呋喃等化合物外,生物油中的大部分化合物的富集程度都可以达到90%以上。该研究可为快速热解生物油的分离及其后续提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84.
为探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养分特征、养分库储量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分别为耕作方式:常规旋耕(CT),深翻耕作(DT);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秸秆不还田(NS);生物炭:生物炭添加(B)、无生物炭添加(NB),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无生物炭添加时,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15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养分库储量,而深耕秸秆还田显著改善了>15~30 cm土层土壤团粒组成,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相关性分析表明,砂姜黑土中作物产量的提升更依赖于深层(>15~30 cm)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肥力的提升。配施生物炭后如DT-S-B(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较CT-NS-NB(旋耕秸秆不还田无生物炭)处理尤其使>15~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2 mm粒级团聚体比例、重量平均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增加165.88%、62.37%和119.81%,显著提高>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降低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使>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库储量分别显著提升37.41%、38.99%、41.26%和9.84%,促使2年作物周年产量平均增加22.96%,但在深耕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生物炭在短期内增产效果不显著。综上,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显著改善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深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提升了土壤肥力和作物周年产量,保障了农田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885.
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戴云山脉与闽东近海平原地区的过渡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为了解该保护区内鸟兽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9年6月—2022年10月,分别在老鹰尖及违平山两个片区,布设安装红外相机47台。累计相机日24 703个,有效独立照片共计9 233张,识别出17种兽类、12种鸟类,其中兽类分属5目11科,鸟类分属4目7科。相对多度指数RAI前3种兽类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29.36)、野猪(Sus scrofa)(23.40)、白腹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18.78);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themera)(35.02)、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8.16)、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3.86)。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红外相机的调查结果初步反映了当前戴云山脉东北部山地丘陵地区鸟兽资源状况,为进一步在该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林区管理和人兽冲突等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86.
山西凯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生物)自成立之初,则确立了"探索永远、肥业先锋"的发展理念,通过3次转型跨越,现已发展成为以生物产业为主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让好的产品真正让农民受益,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凯盛生物始终不变的追求,也是企业连年跃上新台阶的重要根本. 相似文献
887.
我国为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的国家之一,各类物种特别丰实,其中现有淡水鱼类800多种,进行人工养殖开发的有80余种。另外,还从国外引进了100多种,其中已经在生产上推广的有60余种。由于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水生生物多样性显得更为脆弱。 相似文献
888.
李俊楠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1,44(3):43-44
文冠果抗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良好的木本油料树种。文章主要介绍了山西省文冠果发展历史,文冠果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为栽培发展文冠果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促进文冠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9.
890.
综述防治蜡螟的办法众多,归纳为人工捕杀、蜂具预防、水剂淹杀、药物熏治、温度杀治、蜜蜂强群自卫、生物防治以及采取光能辐射等八大类措施(见附表),在防治效果上各有千秋。有的效果虽好但操作困难,在养蜂实践中难以实施;或对人、蜂、蜜有污染。据国内外报道,利用蜡螟寄生蜂、细菌、病毒等生物防治、光能辐射等是当前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研究的新动向。笔者从1984至1990年的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