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7篇
  272篇
综合类   57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太湖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因风浪导致其沉积物中磷释放而对水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采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模拟金墅水源地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的结果表明:在5.1m·s^-1的风速作用下,上覆水体中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TP与悬浮物浓度呈正相关;水体TP距离沉积物一水界面越近其浓度越高,而P0}一P浓度在垂向分布上差异不显著;与3.2m·s^-1的风速作用相比,8.7m·s^-1的风速能引起更高的TP释放量。这为科学制订抑制沉积物磷释放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渗透系数在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沉积物中有机物、无机物的成分和含量多少,均对渗透系数有影响。以渭河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采用竖管水头下降测试法对渭河中下游位于咸阳市、西安市草滩镇、西安市临潼区和华县4个研究区2011年的63个点位和2012年的52个点位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Kv)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Kv值在0.23~18.74m/d之间,其平均值为5.13m/d。Kv值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在西安市草滩镇最大,临潼区次之;华县和咸阳市相差不大。通过皮尔森系数法进行Kv与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在沉积物的理化指标中,影响沉积物渗透系数的主要因子为锰、总磷、铁,且有渗透系数随着其含量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以达里诺尔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浸取法分析测定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无机碳,开展了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的分布特征研究,初步探讨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生源要素与无机碳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表层和柱芯沉积物中无机碳的主导形态均为NH2OH·HCl相;空间分布上,湖心区为各形态无机碳的高值区,东部和北部湖区为低值区;计算结果表明,碳酸钙在湖水中可达过饱和,揭示达里诺尔湖具备形成自生碳酸盐沉淀的条件;沉积柱芯中氮、磷和生物硅与无机碳的相互关系反映了营养水平升高可促进水体对碳酸钙过饱和条件的形成,藻类光合作用对水体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导致碳酸盐沉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生源要素,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元素,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ioavailable phosphorus, BAP)的潜在含量取决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而渤海中部区域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研究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orus, 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五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 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81.46%,而有机磷(Organic phosphorus, 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trital phosphorus, 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碎屑磷(Detrital phosphorus, De-P)>?闭蓄态磷(Occluded phosphorus, Oc-P)>铁/铝吸附态磷(Fe and Al oxidation state phosphorus, Fe/Al-P)>弱吸附态磷(Exchangeable phosphorus, Ex-P)>钙结合态磷(Calcium-bound phosphorus, Ca-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分析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 TP 的44.77%、46.94%、64.87%、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为渤海中部海域有效地提供沉了积物环境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95.
海洋环境污染对水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品质量受海洋环境直接影响,良好的海洋环境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保证。海洋生态环境主要指海水环境和底质环境,根据《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996.
长江中下游的沿江、沿湖地带,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形成面积不等的江、河、湖滩地,总体规模约2.07万hm^2,滩面高程13—17m,大多呈冬陆夏水状态,地下水位1.5—2.0m,土壤因成土母质不同,有河流冲积物形成的幼年潮土土类淤积潮土;湖相沉积物形成的轻壤至重壤土以及河相沉积物形成的幼年潮土土类的沙泥土。植被以挺水植物群落和草本植物群落为主。为充分开发利用滩地资源,近20多年来,采取政府出土地、企业投资、农民投劳的经营形式,在保护江、湖提防和行蒿洪的前提下遵循生态位和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理,探索建立了以林为主,林、农、牧、渔等多种产业结合的多生物种群共存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97.
为揭示黄河上游青川甘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选取青川甘段内黄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白河、黑河、洮河、湟水)18个位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铬(Cr)、砷(As)、汞(Hg)、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11.74 mg/kg和0.034 mg/kg,分别富集1.3倍和1.0倍,其他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As富集程度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中度污染,但潜在生态风险远低于Hg和Cd。Hg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为40.29,中等级别,其次为Cd,仅在黑河Cd为中等生态风险。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推测,部分断面较高的As、Hg和Cd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如干流的龙羊峡库区出水口(G5)、支流洮河的西寨大桥(T1)、黑河的大水(H2),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拟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方式方法做了综述,提出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步骤,即第一步确定背景值,第二步定测量方法,第三步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实现三步走以准确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99.
通过137Cs技术获得土壤净侵蚀量,并用此值来检验泥沙分布模型所预测得出的沉沙量估计值。137Cs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标定过程,以便将测量的137Cs总量转换为土壤净侵蚀率估计值。在种植桉树的卡拉布里亚流域上,用该地1978~1994年的年平均降雨量和沉沙量来检验形态单元和流域范围上SEDD模型的可用性。随后,用质量守恒模型和137Cs总量空间分布模型来获得土壤净侵蚀量估计值。检验质量守衡模型的可靠性是通过比较由137Cs量获得的流域上土壤净侵蚀量和在流域出口处测量的年平均沉沙量来确定。结果证明,无论是在单个的形态单元还是在整个流域范围上,坡地的年平均沉沙量和土壤净侵蚀量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SEDD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缓冲带改善灌溉牧场径流水质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未经放牧的植物缓冲带使水体免受牧场径流中沉积物和营养物的污染 ,常被认为是最好的管理方法。研究的目的是测出径流中NO3 N ,总P及悬浮物的质量浓度 ,并评估山麓牧场经灌溉后产生的径流经 10m缓冲带后水质的变化。喷灌水量和大水漫灌水量中分别有 15 %和 6 9%变成了径流。灌溉期间径流中各成分质量浓度的变化非常迅速且明显。 10m缓冲带并没有明显降低喷灌和大水漫灌下径流中NO3 N的质量浓度和输移率。缓冲带既不能减少灌溉方案下总P的质量浓度 ,又不能减少喷灌方式下总P和悬移质输移率。但缓冲带在两种灌溉方式下确能降低悬浮物的质量浓度 ;在大水漫灌方式下能减少总悬浮物的输移量和总P量。这些结果反映了缓冲区建立后第 1年的缓冲效果。为了从这些系统中减少对水质的潜在污染 ,通过提高灌溉水分的利用效率来减少径流量 ,是最易让人接受并且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