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4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1723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98篇
  127篇
综合类   2011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1334篇
畜牧兽医   872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12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的营养变化规律,分别在生长90d、130d、170d和210d时进行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在90d时最高,为9.19%,并随生长时间的延长极显著下降(P0.01);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90d、130d均与170d和210d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170d与210d中性洗涤纤维间差异显著、酸性洗涤纤维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氮浸出物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变化差异不大(P0.05)。总氨基酸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90d时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069%;总氨基酸/粗蛋白、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均呈现高-低-高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2.
 为了探明桉树内生细菌群落变化与桉树对青枯病抗性间的关系,试验用加入抗生素的培养基继代培养尾叶桉组培苗,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了经抗生素处理后桉苗内生细菌的变化,并测定其对青枯病的抗性。结果显示,浓度为60 mg·L-1的氯霉素和150 mg·L-1的氨苄青霉素显著降低了桉树组培苗根部内生细菌的数量,但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没有影响。DGGE图谱显示,氨苄青霉素处理的桉苗与对照苗的条带基本一致,氯霉素处理后与对照条带有明显的区别,表明氨苄青霉素只影响了桉苗内生细菌的数量,氯霉素使桉苗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发生了变化。对DGGE条带克隆测序和Blast比对发现,A、B、C条带的序列(KU363009、KU363010和KU363011)与GenBank中不可培养细菌的序列(KJ655389.1、KF006350.1和FJ832152.1)相似性分别为100%、99%和99%;D条带序列(KU363012)与不可培养的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 sp.)序列(LN878320.1)相似性达到98%。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处理后,桉苗青枯病的初发病时间与对照相比延后1~2 d,氨苄青霉素处理的桉苗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氯霉素处理的前6 d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之后发病率急剧上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可以减少桉苗根中内生细菌的数量,并推迟桉树青枯病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983.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甘蔗尾(sugarcane tops silage,SS)和青贮玉米秸秆(corn straw silage,CS)对生长水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择21头体重、胎次相同或相近的6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饲喂SS+精料、CS+精料、SS+CS+精料,进行为期30 d饲养试验。试验2:另选6头体重、胎次相同或相近的6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SS和CS,不喂精料,利用全收粪法进行为期4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①SS和CS单独饲喂对生长水牛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CS组生长水牛平均日增重(ADG)较SS组高,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组合饲喂时生长水牛ADMI、ADG比其单独饲喂时高。②CS的养分消化率、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率均高于SS,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者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③SS和CS对生长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动物机体无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单独饲喂时CS养分消化率较SS高,CS及SS对生长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且二者组合饲喂能提高生长水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84.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获得转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将其作为供体细胞,再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构胚,最终生产出转TLR4基因且性别可控的大尾寒羊。本研究通过原代培养大尾寒羊胎儿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SRY基因性别鉴定,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TLR4基因,然后分别从形态学与分子水平检测TLR4基因的表达,将稳定表达转TLR4的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入绵羊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重构胚。最终获得5个稳定表达TLR4的阳性细胞克隆,经SRY基因性别鉴定为雌性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在第4代转染的细胞中TLR4表达量最高,比未转染细胞高出7.4816倍(P<0.01),卵裂的重构胚中有EGFP的表达。试验成功构建出含TLR4基因的重构胚,为今后生产出性别可控的抗病转基因绵羊地方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5.
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引起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广泛采集玉米灰斑病发生地区病样,用单孢分离方法获得大量菌株,采用病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种特异性鉴定技术,准确鉴定中国不同地域的玉米灰斑病致病种。【结果】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云南和湖北大量采集的玉米灰斑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36个菌株,经过系统鉴定,确认其中65个菌株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71个菌株为玉米尾孢(C. zeina),未发现以往有记载的高粱尾孢玉米变种(C. sorghi var. maydis);引起中国北方地区玉米灰斑病的是玉蜀黍尾孢,而引起云南和湖北玉米灰斑病的是玉米尾孢,但在2008年前分离的云南菌株中有玉蜀黍尾孢。【结论】在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有2个种:玉蜀黍尾孢和玉米尾孢,前者存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在云南2008年前也有分布,后者分布在西南玉米区的云南、湖北。  相似文献   
986.
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了腹毛目纤毛虫新伪尾柱虫(Pseudourostyla nova)的皮层表膜及表膜下细胞质、皮层微管胞器和其他细胞质胞器。结果显示:新伪尾柱虫纤毛器基部附属微管较为短小,细胞表膜下成束排列的微管结构与进化程度较高的纤毛虫的微管胞器表现出诸多差异,认为腹毛目纤毛虫棘毛基部微管的发达程度是与其各类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和乙烯利对巨玫瑰葡萄夏造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巨玫瑰夏造果实着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雾化状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巨玫瑰夏造果着色初期(果实果面约10%着色)喷施果面,喷后每隔3 d调查葡萄着色指数至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时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及果皮花色素苷相对总量。【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着色效果依次为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300 μL/L及S-诱抗素300 mg/kg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其总酸含量也呈降低趋势;果实美600倍+包果优1000倍、乙烯利200 μL/L及S-诱抗素200 mg/kg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果实总酸含量却呈升高趋势。【结论】施用果实美+包果优、S-诱抗素、乙烯利均能有效促进巨玫瑰夏造果果实着色,生产上选择果实美300倍+包果优1000倍或S-诱抗素300 mg/kg对果实着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88.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国际上高度重视的桉树危险性害虫.该文对其发现、生物学特征、发生与危害特点及其防治研究进行了综合概述,指出了桉树枝瘿姬小蜂化学防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桉树枝瘿姬小蜂天敌的调查研究,增加其天敌数量,研究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反馈机理,以实现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指出3S等先进技术在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预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呋喃西林主要代谢物氨基脲(SEM)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组织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在停药1 h后,血液和肾脏中的SEM浓度达最大值,分别为(37.5±7.45)ng·mL-1和(383.3±89.20)μg·kg-1;在停药2 h后,肌肉、皮肤、肝脏中的SEM达到最大值,其浓度分别为(33.3±8.25)、(168.2±43.47)和(105.0±48.40)μg·kg-1;在480 h时,肌肉中的SEM浓度是其残留判定值(1μg·kg-1)的1.1倍;在1080 h时,血液、皮肤、肝脏和肾脏中的SEM分别是其残留判定值(1μg·kg-1)的1.17倍、8.75倍、1.0倍和5.47倍;在1440 h(60 d)时,血液、肌肉和皮肤中的SEM平均浓度分别为(0.57±0.25)ng·mL-1、(0.28±0.03)和(0.83±0.24)μg·kg-1,而在肝脏和肾脏中,未检测出SEM;在2160 h(90 d)时,血液和各组织中均未检测出SEM.SEM在血液和各组织中消除半衰期T1/2为血液(11.11 d)>皮肤(9.02 d)>肌肉(8.25 d)>肾脏(7.40 d)>肝脏(6.71 d).皮肤中SEM浓度高于肌肉组织,而且残留时间长.整个实验期间平均水温为28℃,在斑点叉尾鮰苗种各组织中,消除SEM至少需要2520℃.d.  相似文献   
990.
为了丰富中国丝孢目真菌资源及分布研究,采用形态学鉴定的方法研究采自山东省的真菌标本。报道尾孢属真菌7个山东省新记录种,包括芹菜尾孢、青葙尾孢、福士尾孢、大尾孢、菊池尾孢、蓼尾孢和无患子生尾孢。对这些种所致植物病害症状及形态特征分别进行描述,并附有线条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