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浮游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6~10月和1996年6~8月对中国对虾单养及其与台湾红非鲫、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或缢蛏的不同混养实验围隔浮游生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养殖管理措施和放养种类对围隔浮游生物种类和生物量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前者往往具主要作用。投饵养殖时围隔浮游植物以20μm以下的种类为主,生物量较低,其中混养台湾红非鲫的围隔叶绿素a(Chl-a)相对较高,混养菲律宾蛤仔的围隔Chl-a较低;在投饵的基础上施肥后甲藻等鞭毛藻类易大量发生成为优势种,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单纯投饵时有所升高,但单养和混养对围隔Chl-a的影响不明显。非鲫捕食往往导致大型桡足类在浮游动物生物量中的比例下降,贝类则通过食物竞争同时使桡足类生物量降低和种类小型化,由于非鲫与海产贝类的食物灶存在一定分化,二者混养至少对贝类有利,因此鱼虾贝混养应较鱼虾混养或虾贝混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2.
于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某养殖池塘设置围隔,模拟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按照3d一次的频率,添加不同量的糖蜜及芽孢杆菌(Bacillus sp.),研究碳菌调控对其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当添加糖蜜为当日投喂饲料量的50%并结合强化使用芽孢杆菌时,养殖产量提高19.13%,饲料系数降低22.00%,养殖成本降低5.30%,净利润增加31.56%;当添加糖蜜为当日投喂饲料量的64%时,养殖产量提高17.85%,饲料系数降低21.00%,养殖成本降低4.82%,净利润增加26.61%.结果表明,在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碳源并结合使用芽孢杆菌,可提高对虾的产量和成活率,促进对虾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节省养殖成本,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3.
云龙湖水库沉水植被重建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富营养化水体云龙湖水库利用小型围隔系统研究了沉水植被的重建对浮游甲壳动物的影响。沉水植被重建后,围隔内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得到提高。栽种沉水植物的围隔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124.3个/L,平均生物量为1.46 mg/L;对照围隔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为93.5个/L,平均生物量为1.20 mg/L;大库浮游甲壳动物平均密度55.7个/L,平均生物量为0.48 mg/L。围隔内生物多样性也有所增加,出现了大库中消失的物种,如奇异尖额溞和透明溞。  相似文献   
44.
不同放养和管理模式下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的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小冬  王岩  王伟良 《水产学报》2008,32(2):303-308
我国淡水珍珠产量已超过世界产量的95%,但有关淡水珍珠养殖模式的研究迄今鲜见报道[1].国内生产中普遍采用施有机肥肥水养殖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方式来培育淡水珍珠[2],这往往造成养殖水域的高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5.
营养元素对海州湾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尤其是赤潮藻类生长的影响,在海州湾近海海域采用5个圆柱形小网箱,分别一次性添加不同浓度的KH2PO4和NaNO3,诱发藻类生长的围隔实验。通过对藻类鉴定、水温、盐度、pH值和溶解氧、藻类密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P和N)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海州湾赤潮高发区浮游藻类12属19种,以弯角藻属(Eucampia)的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 Ehrenberg)为优势种,约占整个藻类组成的80%。各实验组pH值和DO值,均有不同提高。随着KH2PO4和NaNO3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藻类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呈升高趋势,而P和N浓度逐渐降低。营养元素P和N是影响海洲湾近海岸藻类大规模增值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6.
在太湖梅梁湾近岸水域进行了大气湿沉降原位围隔研究,分析并对比了湖泊水体和围隔内的溶氧量、温度、氮磷营养盐的浓度和叶绿素a(Chla)等指标在降雨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沉降以N沉降为主,P沉降浓度相对较低,其中N沉降中NH3-N含量较高;接收湿沉降围隔内水体TN与TP通过雨水的稀释作用分别有59.9%和29.9%的下降,远高于未接受湿沉降围隔内水体TN和TP分别为16.1%和13.3%的下降幅度,而太湖湖体在降雨前后TN和TP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上升42.3%和19.3%;降雨结束前后,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程度为太湖湖体>围隔组1(接受湿沉降)>围隔组2(不接受湿沉降),表明太湖北部水域在秋季高水温期的湿沉降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鲻鱼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推广鱼虾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3.2 m×3.2 m的室内水泥池放养800尾虾苗(处理I)、800尾虾苗+1.0 kg鲻鱼(处理II)、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III)、800尾虾苗+3.0 kg鲻鱼(处理IV)、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V),处理V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在网内而对虾可通过,探讨凡纳滨对虾与鲻鱼混养对鱼虾生长、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产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鲻鱼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均随鲻鱼混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网箱围隔相对其他混养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对虾的生长状况,但仍显著低于单养对虾处理(P〉0.05,下同)。【结论】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能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但由于鲻鱼抢食虾料而影响对虾生长;采用网箱围隔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对虾生长,却未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因此,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时,二者间的合理放养密度有待下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8.
滇池非封闭围隔水体底栖动物的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昆明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中,非封闭围隔水体试验区马村湾、海东湾底栖动物1年的定量、定性监测结果。调查中共采到底栖动物27科、68种;定量采样点底栖动物全年平均密度为7198.11条/m^2,生物量为60.16g/m^2;分析了本底调查与监测调查中种类的消长、分布;评价了底栖动物与其它生物及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鲢鳙混养对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水质影响的围隔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4月23日—9月21日通过围隔实验,研究了不同鲢鳙混养比例对三角帆蚌生长及水化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混养比例设置了6个水平,分别为0/0(对照组),100/0,70/30,50/50,30/70和0/100。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三角帆蚌湿重,壳长和壳宽。每个月上下旬测量围隔水化学指标包括NO3N、NO2N、NH3N、TN、TP、PO4P和COD。实验结果表明,鲢鳙混养比例100/0的围隔蚌壳长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混养比例0/0,50/50和0/100的围隔(P<0.05),而不同混养比例下蚌的成活率、蚌壳宽及蚌重增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水质来看,混养比例30/70围隔TP显著低于100/0(P<0.05),COD显著低于100/0及70/30(P<0.05),NH3N显著低于100/0(P<0.05)以及PO4P显著低于70/30(P<0.05)。因此,综合蚌生长及水质指标,混养比例30/70围隔对三角帆蚌养殖最有利。  相似文献   
50.
于2008年4—6月在大连市沙岗子村的海参养殖场进行围隔试验,试验设投放高、低密度的鼠尾藻组和不放藻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围隔中共有藻类8门57属76种,优势种为短楔形藻、新月菱形藻和绿枝藻。其中浮游植物密度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差异不大;浮游动物有6大类34种(属),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瘦尾胸刺水蚤等桡足类及桡足类无节幼体,浮游动物密度亦是以对照组为最多,高、低密度鼠尾藻组的数量差异不大。试验期内,低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9.6 cm,平均增幅为78.3%;高密度组的藻体长度从22.2 cm生长至33.9 cm,平均增幅为52.7%,低密度试验组鼠尾藻的生长要好于高密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