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449篇
基础科学   61篇
  539篇
综合类   1755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37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山西地膜棉花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山西不同生态棉区皮棉产量与密度、氮、磷、钾施肥量及化控次数(用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明确了各栽培措施的主次。通过模拟进优待选了不同产量等级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不同生态棉区制定棉花高产优质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明菜豆中期与后期生长对CO2加富与亏缺灌溉的生理响应,试验设两个CO2水平:正常大气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两个灌溉水平:自然灌溉12次和亏缺灌溉6次,研究CO2加富及亏缺灌溉对菜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显著提高菜豆生长中期株高与干质量,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分别显著降低15.48%、37.67%,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95.83%,菜豆生长后期的叶绿素a/b(Chla/b)显著提高12.29%,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46.51%,Ci显著降低12.87%。CO2加富显著提高亏缺灌溉下生长中期菜豆的株高与干质量,但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Gs;CO2加富下生长后期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及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8.05%与88.69%,CO2加富使亏缺灌溉下碳酸酐酶(CA)与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3.73%与64.84%。综上所述,CO2加富提高菜豆生长中期对亏缺灌溉的适应性,对生长后期影响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33.
HMG-CoA还原酶的结构和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该酶的生成除了受到它的底物正向调节和终端产物的反馈调节外,还受各种激素的调节。文章就HMG-CoA还原酶的结构,以及胆固醇、胆汁酸、激素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糖皮质类激素和雌激素对HMG-CoA还原酶生成的调节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4.
优质独本菊和多头菊规模化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独本菊和多头菊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育苗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间歇式全光雾照扦插出的苗品质好,省时省事,B9和多效唑结合使用矮化效果好,且垄作套盆比平地套盆栽培效果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35.
为明确引起我国山西晋中地区苘麻叶片表现皱缩和花叶症状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 本研究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经测序、比对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序列, 进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苘麻叶片皱缩、花叶的病原物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将该分离物命名为TYLCV-Abu, GenBank登录号为OP293347, 但未扩增到β卫星。该病毒DNA-A基因组全长为2 782 bp, 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TYLCV-Abu分离物与TYLCV茄子分离物KSQ1-3(GenBank登录号KC428753)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98.99%, 其中C4和V2编码的蛋白变异较大。重组结果分析显示,分离物TYLCV-Abu是由TYLCV-F(GenBank登录号KY971326)和TYLCV-KSQ1-3重组得到, 重组区域为其基因组2 617-2 782 nt区域。这是首次从苘麻样品中扩增到TYLCV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6.
为选育优质中晚熟粒用高粱新材料,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4份不同杂交组合高粱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筛选最佳的中晚熟粒用高粱组合.高粱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生育期最长的高粱组合23A×014-52,生育期为134天,生育期最短的高粱组合147A×0...  相似文献   
37.
地被菊枯萎病由镰孢菌引起,是一种土传性病害,严重威胁地被菊生产.本试验用2个强致病力镰孢菌菌株,即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镰孢菌(F.solani)接种5个地被菊品种的幼苗,测定了病菌侵染下不同品种的形态、生理和生化响应的差异,以建立抗病品种筛选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地被菊品种间抗性水平可根据...  相似文献   
38.
小冠开心形和细型主干形是黄土高原梨树生产中的主要树形模式。为阐述这两种树形对冠层光能截获和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以山西芮城县4年生的‘玉露香’梨为试材,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测定了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光合的光响应特性、荧光淬灭动力学特性以及光午休期间叶片的热耗散特性和光呼吸。结果表明:小冠开心形冠层不同方位和不同时刻截获的PAR均高于细型主干形,平均提高47.6%;与细型主干形相比,小冠开心形叶片光响应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p与光饱和点LSP显著升高;光合碳同化过程的3个限制因子中,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tpu对冠层光环境变化最敏感。正午强光胁迫下,小冠开心形叶片光呼吸速率Pr与总光合速率Pg的比例(Pr/Pg)比细型主干形叶片提高58.5%,NPQ中可恢复组分r(qE)提高了8.9%,而不可恢复组分r(qI)降低了75.0%。两种树形相比,小冠开心形梨树冠层可截获更多的光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更强,强光胁迫时能够通过更高效的热耗散和光呼吸进行自我保护,可作为黄土高原产区梨树适宜树形。  相似文献   
39.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2):273-282
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RH317对感染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幼苗产生伏马毒素B_1(FB_1)的影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HRH317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浸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生长至3叶期后不同时间玉米幼苗叶片中FB_1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于室内测定玉米幼苗叶片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能明显抑制串珠镰孢菌生长,抑菌圈直径平均可达33.31 mm;玉米幼苗生长至3叶期后1~6 d,菌株HRH317能有效抑制玉米植株体内FB_1含量,经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与菌株HRH317菌悬液1∶1混合液处理玉米种子后,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59.20%~75.70%;而玉米种子先接种菌株HRH317菌悬液后接种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76.77%~88.10%。且这2种处理中幼苗叶片的SOD、CAT、PAL和POD活性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峰值是对照的1.24~5.45倍。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可通过抑制FB_1产生来降低串珠镰孢菌对玉米幼苗的侵害,同时能诱导玉米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而增强其系统抗性,在防治玉米穗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1):110-118
为明确新型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RH317菌株对病原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对HRH317菌株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经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后的串珠镰孢菌菌丝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对串珠镰孢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平均直径可达33.31 m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24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出现断裂现象;处理72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断裂较严重,多处裂解;处理96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彻底瓦解,且无完整菌丝体。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72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细胞形态扭曲变形,细胞内结构紊乱,遭破坏。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经PI染料染色处理12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有少数细胞被染成红色,细胞膜通透性受一定程度破坏;处理16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大面积被染红;处理20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被染色面积增大;处理24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膜受破坏程度增加,细胞内大面积被染色。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HRH317菌株对串珠镰孢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有破坏作用,能抑制病原菌串珠镰孢菌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