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59篇
  137篇
综合类   554篇
农作物   32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269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991.
辽韭1号是以营口薤韭为母本,以汉中冬韭的优良株系K013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连续5代单株选择而成的深休眠型韭菜新品种,在沈阳露地能安全越冬。株高45cm左右,单株叶6~8片,叶宽1.2cm左右,叶色鲜绿、叶片肥厚、中空,平均单株质量12.2g。生长势旺、生长速度快、直立性好、抗寒性强,品质佳、辛辣味浓郁,田间对病毒病、灰霉病、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阜丰1号和791。年收割4~5茬,每667m2青韭产量5000kg左右。适宜辽宁地区露地和冬春茬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992.
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16S rDNA-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接种枯萎病菌后黄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动态变化。对黄瓜种植前、接菌前、接菌后发病、接菌后未发病以及接种清水(对照)共5份土壤样品直接提取其总DNA,用F338-GC/R518引物扩增16Sr DNA基因的V3可变区,结合DGGE电泳条带分析样品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接种枯萎病菌后,会引起黄瓜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及种类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接种枯萎病菌后Rhodococcus phenolicus(E1)、Clostridiumsp.(E3、E6)以及3种未培养细菌(E2、E4、E5)数量增加,另外2种未培养细菌(A1、A2)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993.
玉米大斑病感、抗近等基因系SNP基因芯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骏  王延波  刘欣芳  李明  弓雪  齐欣  姜敏 《玉米科学》2014,22(5):153-158
通过SNP基因芯片(56 110个SNP)对A619感、A619Ht3抗玉米大斑病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显著SNP位点候选基因筛查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发现10个热点区域,分别位于bin2.06、3.02/3.03、3.04、3.07、3.08、7.03和bin9.08,38个SNP被确定与大斑病抗性相关;挖掘出24个候选基因,通过注释发现,候选基因多与各种受体类酶活性、金属离子及能量的代谢和平衡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94.
以辽宁地区适栽的1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不施氮(N0)和正常施氮(N225,225 kg/hm2)处理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分析其节氮和增产潜力、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特征。结果表明,DK301、XY335、ZD958、DD1331、LD585、LD706、DY485、LD1281、LD575、LD1205、TY58、DD1775共12个品种为高产氮高效型(双高效和高氮高效)品种,节氮潜力为15.4%~29.7%。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节氮潜力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在N0下与百粒重、行粒数、开花和成熟期生物重显著正相关,N225下仅与行粒数显著正相关。施氮提高各类型品种花后氮转移对子粒的贡献率(前),同时相较于花后氮吸收对子粒氮贡献率(后),双高效品种均表现为“前后相当”,高氮高效型品种均为“前低后高”。因此,在穗行数相近下,行粒数可作为筛选高产氮高效品种的一个参考指标,通过适当减氮,加强高氮高效型品种的花前氮素供应,可促进玉米节氮增效生产。  相似文献   
995.
玉米施用氮肥和有机物N2O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海楼  安景文 《玉米科学》2012,20(2):134-137
氧化亚氮(N2O)是除二氧化碳和甲烷之外的一种重要温室气体。N2O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于春秋两季;不施肥料及猪粪、秸秆不还田的玉米田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空地,表明种植玉米促进N2O排放;施用氮肥N2O排放通量在整个玉米生长季均高于不施肥的处理,表明施肥促进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增加。在施用化肥基础上,玉米秸秆还田、施用猪粪N2O排放通量均高于只施用化肥,在两个排放高峰期表现尤为明显。玉米秸秆、猪粪含有较多的C、N物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利于N2O的生成及排放。在等碳量条件下,施用猪粪N2O排放通量高于玉米秸秆还田;在碳不等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或猪粪量越高,N2O排放通量越大,表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增施有机物料,能增加N2O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996.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春玉米产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了秸秆0 kg/hm~2+纯N 0 kg/hm~2(S0F0),秸秆9 000 kg/hm~2+纯N 0 kg/hm~2(SN0),秸秆9 000 kg/hm~2+纯N 112.5 kg/hm~2(SN1),秸秆0 kg/hm~2+纯N 225 kg/hm~2(S0N2)(当地传统种植方式,CK),秸秆9 000 kg/hm~2+纯N 225 kg/hm~2(SN2),秸秆9 000 kg/hm~2+纯N 337.5 kg/hm~2(SN3)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土壤物理性状、根系形态等指标影响显著(P0.05)。全量还田9 000 kg/hm~2和配施纯氮225 kg/hm~2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2 a增产1.10%~11.56%,但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群体生物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收获指数在0.46~0.59之间。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耕层构造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调节土壤三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耕层构造春玉米根数、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等根系形态指标均优于秸秆不还田,且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各项指标均表现越好。因此,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 kg/hm~2是辽北棕壤区比较理想的耕层构造模式和秸秆还田技术,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我国主要高粱杂交种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富德 《作物学报》1985,11(1):9-14
<正> 我国推广高粱杂交种已有廿余年的历史。现在剖析一下主要杂交种及其亲本的系谱,对确定今后选育的策略及方法不无裨益。我们依据《杂交高粱—选育—制种—栽培》和《优良杂交高粱组合及亲本》两书中提供的和近期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中国主要高粱杂交种及其亲本的系谱,并讨论有关的遗传基础宽度问题。  相似文献   
998.
辽宁省葡萄炭疽菌鉴定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炭疽病已成为辽宁省葡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经对辽宁省主要葡萄产区24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葡萄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后,结果表明:引起辽宁省不同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该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值EC50的范围是0.267 8~2.731 2 μg/mL,平均值1.144 9 μg/mL。根据计算出的供试菌株的抗性系数和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所示,大部分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为中抗水平,仅有1个菌株抗性较高,而不同敏感性频率分布呈不规则的正态分布,存在敏感性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离子组成对土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土壤pH值,研究保护地土壤盐分积累及其与土壤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 保护地土壤的盐分含量和电导率均明显高于露地土壤,露地土壤平均盐分含量为0.29 g/kg,改为保护地10年左右土壤的平均含盐量上升至1.56 g/kg,相应的电导率(EC)值达到0.53 mS/cm,已超过作物的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2) 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6年,土壤pH值从6.5降低至5.5以下,超过了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的临界土壤pH值(5.52),保护地土壤酸化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已成为限制当地保护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3) 保护地土壤NO3-、SO42-、Cl-和Ca2+、Mg2+、K+、Na+等盐基离子含量均较露地土壤大大增加,但HCO3-低于露地土壤或与露地土壤持平,NO3-、SO42-数量与土壤pH值下降关系密切,Ca2+、Na+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下降也是导致土壤pH值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水分亏缺是限制作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水分胁迫下大豆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花期水分胁迫对大豆器官平衡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在不同时间、不同强度水分胁迫下,不同时期大豆各器官的物质分配比例不同,且不同品种表现出各异差异。水分胁迫是通过影响各器官物质分配比例来影响大豆产量的。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水分胁迫经济系数不同,不同品种间的经济系数也有差异。大豆花期水分胁迫影响产量形成,14d中度、重度水分胁迫对产量影响显著;而7d水分胁迫处理影响不显著。辽51064和辽51095均以7d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19%-21%)为适宜,单株产量分别达到了18.36g、17.5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