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4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105篇
  788篇
综合类   673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83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5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Plastic film mulching is an effective practice to improve water harvest and crop productivity in semiarid areas. The grain yield of maize (Zea mayis) as affected by various mulching practices was studied in the field in 2006 and 2007 to determine a mulching pattern that would increase rainwater harvest and crop yield. In 2006, three treatments were used: (1) flat plot without mulch (CK); (2) two ridges and furrows mulched by one plastic film and maize planted in the furrow between the two ridges (DRM); (3) two rows of maize planted in a ridged bed mulched with plastic (RM). Two additional treatments were tested in 2007: (4) two rows of maize mulched with a 70-cm wide plastic film and then 30 cm of bare soil alternated (NM); (5) maize planted without ridges in double rows 80 cm apart and the whole plot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 (WM). Maize yield was highest in the DRM treatment: 1150 kg ha−1 in 2006 and 6130 kg ha−1 in 2007.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topsoil moisture in the planting zone and higher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DRM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soil moisture in DRM reached 10.5% and 22.6%, in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of all the treatments.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DRM was higher than in CK and RM by 1.2 °C and 0.4 °C, respectively in 2006, while in 2007,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K by 3.1 °C, in RM by 0.6 °C, in NM by1.7 °C and in WM by 0.6 °C in 2007.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in the DRM treatments resulted in the maize maturing earlier than in the other mulched treatments, 15 days earlier than in RM in 2006 and 11 days, 3 days, and 14 days earlier than in RM, WM, and NM, respectively in 2007. The highest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was found in DRM in both years. In 2006, the WUE in DRM was six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in CK and 9.96% greater than in RM. In 2007, the WUE for grain in the DRM treatment was 16.6 kg ha−1 mm−1, 11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in CK and greater than RM, NM and WM by 67.7%, 26.7% and 9.2%,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ouble ridges and furrow mulching treatment could serve as a model for maize production for small-holder farmers in semiarid regions.  相似文献   
962.
通过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沙米、大果虫实和长穗虫实3种一年生沙生植物在4个模拟降水水平(A、B、C和D)和6种埋深水平(0,10,20,30,40和50 mm)的出苗情况。结果表明,3种植物种子均没有休眠现象。沙米和长穗虫实均在10 mm埋深处的出苗率最大,而大果虫实在30 mm埋深处的出苗率最大,沙米、大果虫实和长穗虫实,各降水处理的平均出苗率分别为50.63%,77.29%和75.21%。在沙土表面的种子,沙米萌发受强烈抑制,而其余2种植物在降水较多的A、B和D处理下萌发较多但成苗较少。这3种植物耐埋深的大小依次为:大果虫实>沙米>长穗虫实。降水量越大,其出苗率越高,沙米和大果虫实单次强降水下其种子出苗率大于等量的多次少量降水的积累,但是长穗虫实相反。这表明在干旱半干旱沙地,降水是调节季节性种子出苗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种子在沙土中的垂直分布决定了降水后种子萌发的比例并有助于维持土壤种子库。  相似文献   
963.
不同生态型芦苇生境适应性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省临泽县内的4种生态型芦苇为材料,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和等位酶多态性分析技术初步探讨了不同生态型芦苇对各自生境适应性的遗传差异。RAPD-PCR(随机扩增多态DNA聚合酶链式反应)采用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出16条重复性高并产生明显多态性产物的引物,共扩增了559条谱带,其中489条谱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数为87.5%。等位酶分析选用了12个等位酶系统,其中9个基因位点显示了多态性,多态位点平均百分数为34.1%。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芦苇之间具有显著的分子遗传差异和等位酶表达差异,同时属于同一生态型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很小,这与不同生态型芦苇在适应各自生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的差异是一致的,说明各个生态型之间的差异是遗传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4.
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是草地资源空间格局动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草畜平衡综合分析的基础。利用2006-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调查资料和Terra/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模拟分析了甘南州及各县市草地资源在2001-2008年期间的各旬、月和年的生物量及理论载畜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乘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的生物量鲜重,拟合模型平均估产精度为76.7%,可很好地模拟牧草生长状况较好时期(5-10月)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甘南牧区草地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10月下旬期间,草地旬最大地上生物量数字图像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草地植被生长发育的总体规律。但是,个别旬生物量受大范围长时间阴雨多云天气状况及放牧家畜数量有较大变动情况的严重影响。2001-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的月最大生物量动态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抛物线形式,全州平均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7月,但不同年份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月份有所变化,主要集中在7-8月。甘南州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年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全州8年平均总地上生物量为109.31亿kg。2005年全州草地植被年总生物量最高,达129.1亿kg,其次为2006,2007和2002年,分别为113.2,110.7和109.0亿kg。由于气候条件和不同县市草地面积及生长状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其理论载畜量也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65.
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sp.是世界著名切花,近年来,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2].但是,彩色马蹄莲病毒病发生普遍,花和叶片均可受害,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已报道的危害彩色马蹄莲(calla lily)的病毒主要有四种,其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是海芋嵌纹病毒Zantedschia mosaic virus(ZaMV),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侵染彩色马蹄莲病毒的报道.为此,作者对甘肃省彩色马蹄莲病毒病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病原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966.
邓本良  王勤  王春明  林昌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64-11964
斑锦突变体植物不仅是一种很重要的观赏园艺植物,而且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介绍了这类植物的一般性特点外,着重论述了其不同于正常绿色植物的特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967.
甘肃省天水市耕地面积时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敏  李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48-16950
为了更深入了解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选择天水市1949~2007年的耕地面积及人口资料,同时根据要求选用部分数据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该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影响该市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相关政策。并通过Excel软件的矩阵运算实现了该市耕地面积的灰色模糊预测。结果显示,天水市耕地面积在未来10年依然逐渐减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面积需求的增多,耕地形势不容乐观。最后,提出天水市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8.
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资源退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类型的物品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条件。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的一种现代经济理论。由于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广大的林地、草场以及有限的水资源等公共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准公共物品。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认识,从人的行为选择与人口的增长角度深入剖析了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退化的机理与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资源的演化轨迹。分析表明:在资源的开发初期和中期,外在经济利益的刺激是导致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并逐步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当资源的开发程度超过其可持续承载力之后,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长时间人口增长带来的生存压力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引起资源退化的动力已有外在的经济刺激演化为内在的生存压力。人口超载已经成为加速公共资源枯竭和地区贫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9.
论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石羊河流域北部平原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影响指标进行了分类。在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剔除存在相关性、信息重叠的指标,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来的评价指标,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聚类分析。所得符合实际,可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综述——现状与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候变化领域,随着对气候变化本身不断的关注,适应性研究不断涌现.因此,理清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脉络、把握国际适应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对未来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削减、针对性地提高人类适应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主要文献,分析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概念及其应用,适应性与适应能力、响应能力和恢复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综述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情景模型测算、适应性选择、不同尺度适应能力、主动适应策略研究的4个集中领域;总结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社区尺度、自下而上手段、适应性过程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