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350篇
林业   85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96篇
  492篇
综合类   1467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有效利用田间废弃烟草秸秆,提高其利用率,从而助力烟草植株健康成长。本研究运用田间常见废弃的烟草秸秆为材料,制作成具有一定肥效的酵素液,并与之前筛选出的烟草病菌拮抗放线菌——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chromogenes)混施,在苗期及采收期调查混合酵素液对烟苗和烟株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烟草酵素液的施用可增加烟草的产量及质量,提高烟草上等烟的比率,其中烟草酵素液与S. griseochromogenes混施的效果最佳,优于其他处理,并显著优于对照。将烟草酵素液与拮抗放线菌混用的方法可推荐到生产上使用,既可减少废弃秸秆在田间造成病原菌的累积,又可有效提高烟草的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计算方法和考虑因素直接影响着受水区在调水工作中的参与热情.本研究以南水北调陕西汉中、安康、商洛水源区及京、津、冀、豫受水区为研究区,在考虑水源区水土保持建设、受水区水市场情况、水源区水资源价值、水源区排污权损失价值基础上,加入未来水资源调度机会成本、市民意愿支付差价占比及意愿支付补偿额占比,重新计算生态补偿总量.得陕西水源区当前可计算的受水区补偿额为62.42亿元/年.为发展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计算提供新的计算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
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比较成渝地区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地域差异,评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可持续性.选取成都平原区的广汉市和重庆山地丘陵区的江津区为研究样区,基于两个区域的1 102份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分析两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家庭特征、经营方式、流转市场、流转价格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江津区与广汉市农户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悖反"现象;从能值分析来看,广汉市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降低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了良性的农业集约化;而江津区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大幅提升农业产出,但过度追加不可更新要素的投入方式却不可持续,引起了劣质的农业集约化.因此,就转变农地经营方式而言,成都平原区应着眼于"降本增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重庆山地区应着眼于"提质增效",以农业科技、装备和设施更新为驱动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渝北区未来存量用地的挖潜方向,通过构建商服圈,并利用建筑、人口经济、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从功能、强度和区位潜力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其权重,计算渝北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并依此识别可用于二次开发的宗地.结果表明:①渝北区划定商服圈总面积15 827.25 hm~2,因受地形、政策和城市双核心发展因素影响商服圈呈不规则形状;②用于潜力评价的宗地因城市开发过程中各类用地并存且未实现更新而未呈现同心圆模式;③渝北区可用于二次开发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178.88 hm~2,主要布局于两路老城区南部、龙山—龙溪—龙塔街道西北部和创新经济走廊中部等区域.④渝北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是未来改造盘活的主要用地类型.  相似文献   
25.
玉米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一种常见的鳞翅目害虫,具有暴发性和迁飞性,对农作物危害严重.虫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大类群,可以有效地控制自然界中害虫的种群数量.为了防治玉米黏虫和与玉米黏虫相近的草地贪夜蛾,丰富虫生真菌菌种资源,以采自重庆江津高粱地中的玉米黏虫僵虫为实验材料,运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鉴定了6株真菌.经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这6株真菌归类于3个属,分别为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以及鬼伞属(Coprinellus).虫生真菌能够引发昆虫感染发病,将害虫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下,在生物防治方面很有意义.此次分离纯化得到镰刀菌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的真菌均有潜在的杀虫能力,鬼伞属(Coprinellus)真菌具有防治线虫的潜力,这些真菌对玉米黏虫和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6.
建立了CA16病毒、 EV71病毒及其他病毒株感染下周期性发病的手足口病模型.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用它证明了模型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另外,分析了单一病毒株周期解的稳定性.最后,发现基本再生数最大的病毒株会持续生存下来,其他两种病毒株会被竞争排斥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柑橘轮斑病(citrus target spot)作为一种新发柑橘病害,造成发病果园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该病害进行适生区预测及风险分析,以便对该病采取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其流行风险等级,防止病害传播扩展的目的。【方法】 基于环境变量数据和柑橘轮斑病发生分布数据,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模拟预测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并通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预测模型的精度,运用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regularized training gain)获取气候因子与分布概率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理论,以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规定程序为依据探索柑橘轮斑病病害的风险分析体系和评价值的计算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分析,进而量化评价值。在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柑橘轮斑病风险性危害值,最后对病害的风险性危害值进行评价。【结果】 柑橘轮斑病菌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AUC值为0.998,表明预测结果精度高。柑橘轮斑病菌的潜在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2.19%,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各占全国面积约2.85%、3.99%、5.35%。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及其周边。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陕西南部,以及贵州、湖北等少量地区。中、低适生区是高适生区的外围扩展。通过MaxEnt模型正规化训练增益刀切法获取的环境变量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干季度平均温度(Bio9)、最冷月最低温(Bio6)是影响柑橘轮斑病菌分布的3个关键环境因子,这意味着低温、干冷季节柑橘轮斑病发生可能性大。风险分析最终创建出5个准则层、13个指标层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层定量与定性分析,柑橘轮斑病在我国的风险性危害值(R值)为2.08,处于高度风险等级,对长江中上游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两大柑橘产区的潜在危害最大。【结论】 柑橘轮斑病风险性较高,需要尽快建立监测体系,针对病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止病害在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区及相邻柑橘产区传播。  相似文献   
28.
马铃薯块茎淀粉组分(直链/支链淀粉比AM/AP)影响淀粉特性以及决定其在食品和其他工业上的应用.AM/AP的测定对其合理利用以及选育特异淀粉组分的专用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96孔板双波长法对马铃薯不同AM/AP比率标准样品进行测试,发现当测试样品AM/AP比率超过制作标准曲线的AM/AP比率(33.3%)时,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9.
测定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幼鱼(8.0~110.1 g)的消化道指数和不同体重组(10 g、30 g、50 g)幼鱼的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结果:(1)长薄鳅幼鱼肝指数平均为(1.400±0.004)%,比肠长平均为(0.418±0.080),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相关式为:W=0.019L2.818 1(R2=0.948,P<0.01,n=43);鱼体肥满度在30 g组中最高。(2)各部位消化酶活性均以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各体重组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高(P<0.05);蛋白酶活性在胃和中肠中较高;脂肪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升高;(3)各部位淀粉酶活性在各体重组间变化不大,胃蛋白酶、肠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本研究认为长薄鳅幼鱼为杂食、偏肉食性,其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体重30 g左右是其营养需求转变或者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0.
四川华鳊卵子发生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卵子的发生规律,对其卵子发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描述。将卵子发生分为卵原细胞(Ⅰ时相)、单层滤泡时相(Ⅱ时相)、卵黄泡出现时相(Ⅲ时相)、卵黄充满时相(Ⅳ时相)和成熟卵子(Ⅴ时相) 5个时相。观察发现,四川华鳊卵原细胞存在2种形态,分别为早期卵原细胞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卵原细胞;同时将早期初级卵母细胞划入Ⅱ时相,此阶段细胞核膜边缘出现多个小核仁,将其作为小生长期开始的标志;Ⅲ时相卵黄泡出现,当卵黄泡积累至3~5层时,卵黄物质即开始积累,此时多以卵黄颗粒的形式存在;进入Ⅳ时相后,卵黄物质沉积形成卵黄小板,卵黄泡被挤压至卵周,形成皮层小泡,卵子成熟后,原皮层小泡所在区域呈块状或颗粒状,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呈橘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