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7篇
  87篇
综合类   39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90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植物质膜H+-ATPase及其在胁迫中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质膜H+-ATPase属于P型质子泵.由该酶产生的跨膜电化学梯度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原初动力.质膜H+-ATPase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被称为植物细胞的"主宰酶".本文对质膜的分子结构、活性调节、生理功能、对逆境的响应以及该酶在植物细胞信号传导中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2.
影响灵武长枣保鲜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析了影响宁夏灵武长枣产业化生产采后保鲜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指出了灵武长枣采后保鲜工艺工序的HACCP体系的关键控制点及纠偏措施,并肯定了"灵武长枣"在宁夏枣产业化生产中品种的定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903.
[目的]探讨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堆肥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以鸡粪和木屑稻壳为发酵原料,分别添加酵母菌和乳酸菌,研究菌种和辅料对鸡粪发酵过程中温度大肠杆菌群数和臭味的变化。[结果]1添加酵母菌组的发酵最高温度达到67.6℃,比乳酸菌组高6.9℃,且酵母组发酵温度在5℃以上持续了16 d,比乳酸菌组多5 d,两组均高于对照组(59℃和5 d);2添加木屑组的发酵最高温度比稻壳组高2.2℃,5℃以上的持续时间多3天;3酵母菌组、乳酸菌组的粪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由105个/g德下降到102个/g,其粪臭味分别在第7天和第8天消失。[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在鸡粪中添加酵母菌和木屑的堆肥发酵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904.
为明晰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对极端干旱降水的响应。以4类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苦豆子、短花针茅、芨芨草)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1年分别监测4类植物群落0—120 cm土壤含水量,探讨其土壤水分在消耗期、恢复期和稳定期的动态特征及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含水量为4.56%~7.87%,呈亏缺状态,并且随着极端干旱持续从土壤浅层0—40 cm向深层80—120 cm演变;土壤水分恢复期,较为集中的Ⅴ级降水(单次>20 mm)能够恢复深层80—120 cm土壤水分,随着极端干旱持续,4类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的恢复主要呈现在浅层0—40 cm;土壤水分稳定期,随着极端干旱持续4类植物群落各层土壤含水量均<10%。综合比较4类植物群落,短花针茅群落土壤含水量在各时期相对较高,且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恢复具有同步性,可在水分限制区域植被恢复保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5.
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检测趾叶炎趾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炎性细胞、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趾叶炎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二磷酸组织胺注射后炎症组小鼠趾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真皮网状层、血管及腺体周围和部分肥大细胞内,在14 h表达达到一个峰值,而后表达减弱,72 h~15 d表达迅速增强;炎症组小鼠趾部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和炎性细胞数量,随二磷酸组织胺注射时间的延长,急剧增多,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趋势相吻合;同时在真皮出现了许多增生的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结果说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参与小鼠趾叶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06.
试验对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不同生理阶段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并与放牧时的相关资料相对比.结果发现,舍饲条件下中卫山羊各生理阶段的体重,育成羊、成年羊除体长外的各主要体尺指标--体高、胸围均比放牧条件下有明显上升趋势.但对产绒量、毛绒品质影响不明确.同期的生产性能达到或超过放牧条件下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07.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对围产期奶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40头健康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根据年龄、体况、胎次、预产期及上一胎次泌乳量相近原则进行配对试验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牛。在围产前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 HMBi,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在围产后期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44 d。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选择6头奶牛,分别于产前7 d(-7 d)和产后7 d(+7 d)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各组奶牛分娩前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降低了奶牛产后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 <0.05),对围产期奶牛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HMBi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前瘤胃Kiritimatiellaeota、解琥珀酸弧菌科UCG-001和互营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 <0.05),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后瘤胃纤维杆菌门、瘤胃球菌科UCG...  相似文献   
908.
以紫花苜蓿品种‘巨能7’、‘三得利’为供试材料,采用混播方式(‘巨能7’单播,‘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巨能7’与‘三得利’间行混播)和播种量(13.5、18.0、22.5 kg·hm-2)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混播方式和播种量对2017-2019年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得到紫花苜蓿适宜混播方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和播种量对2017-2019年苜蓿平均株高、一级分枝数、干草产量、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影响显著(P<0.05),而对鲜干比、叶茎比、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其中,‘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8.0 kg·hm-2时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间行混播、播种量为22.5 kg·hm-2组合,高达16.79 t·hm-2;‘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8.0 kg·hm-2时苜蓿相对饲喂价值为156.87,仅次于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3.5 kg·hm-2组合。经PCA综合分析,‘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8.0 kg·hm-2时苜蓿综合表现最好,可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9.
研究乌拉尔甘草离体再生受体系统和遗传转化技术方法,为甘草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前期实验基础。以乌拉尔甘草茎段为外植体,试验筛选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和增殖壮苗培养基; 以乌拉尔甘草茎段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乌拉尔甘草进行GUS和GFP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以乌拉尔甘草去腋芽茎段为外植体,其不定芽最适分化和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TDZ+0.1 mg/L 6BA+0.1 mg/L IBA,不定芽分化率达38.8%,增殖倍数3.67,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0.5 mg/L NAA。与去腋芽茎段相比,带腋芽茎段的不定芽分化率达100%,能够在含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MS+0.1 mg/L TDZ+0.1 mg/L 6BA+0.1 mg/L IBA+50 mg/L Kan+250 mg/L Car上存活,确定为最适转化受体;带腋芽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7 d后,经OD600=0.6的菌液侵染10 min,共培养3 d,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20 d,其不定芽分化率为43.75%,经GFP荧光检测可得到78.88%的GFP基因瞬时表达率;随机选取5株再生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均有GFP和GUS基因的目的条带,GFP基因表达较强烈,初步获得了5个株系的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910.
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变异及储量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全区49个固定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