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6篇
  87篇
综合类   382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系统认识荒漠草原柠条灌丛灌草植被长期影响下土壤有机碳演变规律,以天然草地(T1)、灰钙土草地(T2)、结皮草地(T3)、固定沙丘草地(T4)、半固定沙丘草地(T5)、流动沙丘草地(T6)6个不同沙化梯度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大中小3个冠幅尺度灌丛内外土壤的固碳效应。结果表明:(1)各沙化梯度草地柠条(灌丛内外)比较: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在流动沙丘草地最低(P0.01),在天然草地最高(P0.01)。灌丛内活性有机碳(AOC)含量在结皮草地最高(P0.01),灌丛内结皮的存在对AOC的固定起到了重要作用。(2)各沙化梯度草地大中小柠条灌丛比较:灌丛内部,总体上中等冠幅灌丛TOC、AOC、惰性有机碳(NOC)含量最高(P0.01),柠条灌丛发育中期是柠条草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一个拐点,也是灌丛内部"肥岛效应"最集中的体现;灌丛外部、结皮草地和流动沙丘草地的小灌丛TOC、NOC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灌丛,活性有机碳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研究认为:随着柠条灌丛的发育,土壤固碳先增加后降低,在中等冠幅尺度下固碳效益最显著。柠条灌丛土壤固碳效应可能是灌木和地表结皮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2.
以3个品种紫花苜蓿7日龄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紫花苜蓿离体再生体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不定芽诱导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皇后、甘农1号、阿尔冈金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4-D 2.5 mg/L+6-BA 0.5mg/L、MS+2,4-D 2.0 mg/L+NAA 1.0 mg/L、MS+2,4-D 3.0 mg/L+KT 1.0 mg/L;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2.0 mg/L+CH 0.5 g/L、MS+NAA 0.3 mg/L+KT 0.5 mg/L、MS+KT 1.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  相似文献   
83.
为了制定基质培薄皮甜瓜合理的营养液供液频率与供液量,以薄皮甜瓜"羊角蜜"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交互试验设计,即3个不同供液频率处理,1次/d(T1)、2次/d(T2)、3次/d(T3)和3个不同供液量处理,即在营养生长期每株每天供液量分别为500mL(W1)、600mL(W2)、700mL(W3),在开花结果期每株每天的供液量加倍。分析了营养液供液频率与供液量对基质培薄皮甜瓜生长发育、光合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液量的增加,果实品质呈下降趋势,W1T1处理甜瓜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量最高,W2T2处理的有机酸量最低,其次为W1T2处理;随着供液频率与供液量的增加,单果质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W2T3处理的果肉最厚,供液量为W1处理的果形指数最均匀;不同处理的甜瓜产量差异不显著,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好。综合分析,夏秋茬薄皮甜瓜基质培营养液供液量为W1即甜瓜在营养生长期营养液供液量为每天每株500mL,在开花结果期营养液供液量为每天每株1 000mL,供液频率为每天供液1次或2次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4.
21个苜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苜蓿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以及不同品种资源的生产特性,应用相关和灰色关联度对国内外21个苜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速度,株高和鲜干比与干草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和0.55,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同时灰色关联度较大,分别为0.8360,0.8330和0.7716,故这3个性状与干草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性;单位面积植株数、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与干草产量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且灰色关联度较小,分别为0.5921,0.6267和0.7406,与干草产量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通过最优关联度综合评价,甘农5号、金皇后、WL363HQ、WL319HQ和三得利与标准品种的关联度较大,在宁夏灌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而敖汉、草原3号和甘农2号与标准品种的关联度较小,生产性能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85.
以‘爱瑞3号’为试材,以无菌种子为外植体,对成熟种子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和分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高频的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5.5 mg·L-1 2,4-D+500 mg·L-1 CH;最佳分化培养基配方为MS+2.0 mg·L-1 6-BA+1.0 mg·L-1 KT;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0.3 mg·L-1 IBA, 其蔗糖含量为20 g·L-1。  相似文献   
86.
活性炭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碳单质,具有吸附作用,已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例如,食品加工、军事化学防护、环境保护等。针对沙柳枝木的利用现状,选取KOH为活化剂并且采用微波法制备沙柳枝木活性炭,研究了活化剂辐射时间、质量浓度、液料比、辐射功率、浸渍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的正交优化,得出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方法如下:KOH活化法制备沙柳枝木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浸渍时间18 h、辐照功率560 W、辐照时间20 min,该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成品碘吸附值为1011.01 mg/g,达到了GB/T 13803.2—1999中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87.
龟裂碱土对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利  吴娜 《草业学报》2014,23(5):208-213
为探明甜高粱幼苗对龟裂碱土胁迫的响应,通过盆栽试验,以5个不同基因型的甜高粱为材料,研究了龟裂碱土对甜高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龟裂碱土抑制了甜高粱幼苗的生长,显著降低了甜高粱幼苗株高、根长和植株干重。龟裂碱土胁迫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大幅度降低,而叶片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以及SOD、POD、CAT等保护性酶活性则显著升高。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对龟裂碱土胁迫的耐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品种ZNH05耐盐碱能力较差,ZNH07和ZNH18则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88.
刘任涛  朱凡 《草业学报》2014,23(2):296-304
以荒漠草原区6,15,24和36年生人工柠条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陷阱诱捕法调查了每个林地5-9月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分布,揭示了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月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获得5纲13目62科72类群,按照食性差异划分为捕食性、植食性、腐食性、粪食性和杂食性以及寄生性6个营养功能群。步甲科、鳃金龟科以及拟步甲科(主要包括琵甲属、漠甲属和鳖甲属)是优势类群,其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46.71%。2)从5月到6月,每个柠条林地除已有植食性和杂食性类群外开始出现腐食性类群,7月只在36年林地开始出现捕食性优势类群,而8-9月每个林地均开始出现捕食性类群。随着林龄的增加,地面节肢动物食物网结构趋于复杂。3)6年生林地优势类群高峰期出现在9月,而在15年生林地出现在6和9月,24年生林地出现在6,8和9月,36年生林地优势类群高峰期出现在6,7,8和9月。随着林龄的增加,地面节肢动物优势类群月分布趋于稳定。4)6年生林地的最大类群密度以5和9月最高,8月最低;从15到24年林地逐步转变为5月最高而其他月份相对较低的模式;而到36年林地转变为5月最高,8月次之,而其他月份相对较低的模式。不同年龄林地对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和丰富度的影响以8和9月影响最大,5-7月影响较小。5)研究表明,6~24年生柠条林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月动态波动剧烈,36年生柠条林地面节肢动物群落月动态趋于相对稳定,食物网结构趋于复杂。其中,8和9月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受到柠条年龄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主要毒力因子的分布情况,本试验利用PCR对70株临床型乳房炎、55株隐性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uc、ClfA、TSST-1、PVL、Hla、Hlb、FnBPA和FnBPB 8种毒力基因在临床型乳房炎SA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0株)、100.0%(70株)、0(0株)、5.7%(4株)、100.0%(70株)、11.4%(8株)、97.1%(68株)和100.0%(70株);在隐性乳房炎SA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5株)、100.0%(55株)、0(0株)、70.9%(39株)、98.2%(54株)、9.1%(5株)、100.0%(55株)和100.0%(55株)。结果表明,nuc、ClfA、Hla、Hlb和FnBPA 5种毒力基因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SA的最主要毒力基因;PVL基因可能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重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9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水营造底墒差异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西瓜耗水规律、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灌水造墒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但灌水定额过大(70 m3·667m-2和55 m3·667m-2)会引起水分深层渗漏;西瓜生育前期耗水量随着播前灌水量降低而降低;西瓜需水高峰期,当1 m土层底墒在222~270 mm范围内,耗水量随1 m土层底墒增加而降低;底墒差异还会影响收获期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试验区域内,当西瓜生育期降雨量在85 mm左右,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在250 mm就可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另外,压砂地夏季休闲措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加了2.7 mm,为下一季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