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7篇
  87篇
综合类   38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不同水分处理对马铃薯种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滴灌试验结果表明:补灌灌水频率相同时,补水定额越大,马铃薯种薯植株越高,茎秆越粗;补灌灌溉定额相同时,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种薯平均株高与补水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补灌频率越大株高越高,补水比不补水的植株增高明显;试验条件下(分播种前、现蕾期、花期3次补灌),少量多次补灌有利于马铃薯种薯植株的生长,补水效果最好;马铃薯种薯覆膜比露地种植长势更好,覆膜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种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2.
播种时期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9个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分9期播种,结果表明:4月24日至6月24日播种的大豆品种大部分能正常成熟,其中4,月24日至5月24日播种产量较高。不同播种时期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明显,随着播期延迟不同品种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荚数等呈递减趋势,生育天数缩短。宁夏春播大豆品种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3.
泰乐菌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发酵法生产泰乐菌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药渣,因残留抗生素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采用微生物法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结果表明:从堆放泰乐菌素药渣附近土壤中分离筛选到l株高效降解药渣泰乐菌素的菌株,经16SrDNA 鉴定为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该菌株适宜生长pH值为6.0~7.0、温度为30~35℃.在30℃、pH6.5条件下,将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按质量比为10%的量接种于含50 mg·L-1泰乐菌素培养基中,经48 h发酵处理后,95.2%的泰乐菌素被降解.提示利用微生物法可有效降解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  相似文献   
134.
通过不同贮存时间对海兰褐祖代鸡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为规模化种鸡场孵化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将来源相同的种蛋分别贮存2、3、4、5、6、7、8、9、10,1、1 d,其他贮存条件相同.同机同批孵化,分析其受精蛋孵化率.实验结果表明:贮存9 d以内的种蛋,各贮存日龄间受精蛋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贮存2 d与10 d;8 d、9 d与11 d间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贮存2~7 d分别与贮存10 d,贮存3~4 d分别与贮存11 d之间的受精蛋孵化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保存期超过9 d后,受精蛋孵化率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135.
4个高羊茅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4个不同品种的高羊茅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5种不同水势(0MPa、-0.3MPa、-0.6MPa、-0.9MPa、-1.2MPa)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等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着手,对其抗旱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数据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高羊茅幼苗叶片中MDA、Pro和Car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发现,高羊茅幼苗期的耐旱极限范围可能在-0.9MPa水势左右.最后利用综合聚类分析法得出这4个高羊茅品种的抗旱性强弱为:贝克的抗旱性较强,家园的抗旱性较弱,火凤凰和爱瑞3的抗旱性一般.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引种小灌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光合特性,以1a生华北驼绒藜、四翅滨藜2种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CK)、65%~70%(T_1)、50%~55%(T_2)和35%~40%(T_3)]对2种灌木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灌木根冠比、电解质外渗率呈现CKT_1T_2T_3的变化规律;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CK相比,各水平下均显著增加,且都在T_2水平下达最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T_1水平下达到最大,分别为340.83U·mg~(-1)·min~(-1)、862.93U·mg~(-1)·min~(-1);在T_2水平下,四翅滨藜脯氨酸质量分数较CK增加28倍;华北驼绒藜叶片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均呈现出CKT_1T_2T_3的变化特征;在T_1水平下,四翅滨藜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增加,光合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7.
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11.19%~15.38%,6月最高。留茬高度对柠条当年再生速度、分枝数、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留茬0cm植株地径的日增量和冠幅最高,留茬15cm最低;返青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5、6月平茬柠条的再生速度、冠幅增量、地径增量和萌枝长增量显著好于其他月份平茬,返青率以5-7月平茬柠条较高。研究认为,从饲用营养成分和柠条再生考虑,宁夏荒漠草原柠条最佳平茬时期为6月,高度为齐地平茬。  相似文献   
138.
试验对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旨在完善肉羊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为萨福克羔羊0~65日龄的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新疆华兴牧场惠康畜牧种羊繁育基地进行,供体母羊为纯种萨福克羊,受体母羊为哈萨克羊,并对出生的萨福克羔羊进行体尺、体重测量和记录,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整理,并通过SPSS 16.0软件分析各性状平均值和各个体尺指标与体重平均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30日龄萨福克羊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快,公羔臀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89;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38;母羔臀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981,管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54。0~30日龄萨福克羊公羔各性状的生长发育比母羔快,45~65日龄生长速度一致。羔羊0~15日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等生长速度最快,而30~65日龄体高、体长、体重等部位生长速度较平稳;由体尺、体重相关性分析可知,臀宽与体重相关系数最大,管围和体重相关系数最小。由研究可知,0~30日龄营养要求关键,公羔与母羔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异,欲提高羔羊的生长发育速度则要注意羔羊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合理提供营养并提高饲料质量与管理水平。今后对萨福克羔羊的饲料管理中应该注重不同时期的饲养配方,合理改善饲养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39.
为了解中国双峰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阿拉善驼、青海驼、南疆驼、北疆驼、肃北驼、苏尼特驼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信息指数等分析群体内遗传变异,通过计算F-统计量、基因流、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等分析群体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8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8.9个等位基因;所有位点均属中高度多态位点(YWLL08除外),平均PIC值在0.488~0.752之间;6个群体观测杂合度值(0.355~0.448)都低于期望杂合度值(0.643~0.703);几乎所有位点的Shannon指数都>1,且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 0.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59,处于较低程度的中等分化状态; 6个双峰驼群体的平均Fis值均为正值,说明6个双峰驼群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基于标准遗传距离DS和遗传距离DA进行聚类分析,南疆驼和北疆驼聚为一支,阿拉善驼、青海驼、肃北驼、苏尼特驼4个群体聚为一支。研究表明,中国双峰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一定近交现象;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流动,群体间的分化主要由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造成;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0.
为了研究宁夏典型草原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 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典型草原区退耕草地为对象,分别对退耕0、1、3、5、6、8、11、15、20年草地优势植物及土壤碳、氮、磷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且猪毛蒿整体全氮含量较其他植物高。全磷含量除赖草外也表现为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退耕1年狗尾草和退耕3年赖草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其余各退耕年限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优势植物C∶N、C∶P、N∶P整体表现为退耕20年长芒草最大。赖草和猪毛蒿最小。退耕6年以上20年以内土壤有机碳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氮含量退耕0~6年呈波动式变化,退耕8年后全氮含量由表层向深层逐层递减;全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全氮相同。研究区土壤C∶N变化范围为7.08~19.62,C∶P变化范围为6.60~35.25,N∶P变化范围为0.82~2.17。各层土壤C∶N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1.18~15.03,C∶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4.09~24.55,N∶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06~1.98;除C∶N接近我国土壤C∶N均值外,研究区土壤C∶P和N∶P均低于我国土壤C∶P和N∶P均值。并且相应地表优势植物C∶N、C∶P、N∶P明显高于表层土壤。本研究中土壤C∶N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全N呈负相关,意味着C∶N主要受N控制,而C∶P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全P相关性不显著。土壤N∶P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P含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主要受N控制,而土壤全N含量随退耕年限的增加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植物与土壤碳、氮、磷相关性显示:植物全N与土壤N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植物全P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和N∶P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