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3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119篇 |
基础科学 | 28篇 |
100篇 | |
综合类 | 947篇 |
农作物 | 152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29篇 |
园艺 | 34篇 |
植物保护 | 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小麦新品种鄂恩5号集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于一体,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子粒饱满度好,农艺性状稳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平原麦区单作或套作种植,在保证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_7F_2纤维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纤维品质优异的新材料。以1套陆海染色体片断代换系为材料,对BC7F2高代回交群体的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表性数据进行评价及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的平均值接近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超轮回亲本比例为30.25%,断裂比强度超轮回亲本比例为71.25%,衣分超轮回亲本比例为29.38%。总体上单铃重与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单铃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从中筛选出部分纤维品质突出的单株,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高于30.00 mm,断裂比强度高于31.00 cN/tex。 相似文献
6.
采用虫体捣碎浸提法,用乙醇、氯仿、丙酮、水4种溶剂浸提青翅蚁形隐翅虫成虫毒素,浸提效果为:氯仿浸提率>乙醇浸提率>丙酮浸提率>水浸提率.采用叶片夹毒法测得乙醇、丙酮、氯仿、水4种溶剂毒素浸提物的LD50依次为:0.3117、0.0090、0.421 3、0.4751μg/g.乙醇、氯仿、丙酮、水4种溶剂浸提物对3~4龄的菜青虫非选择性拒食率24h时依次为88.38%、79.07%、89.60%、69.77%;48 h时依次为85.25%、72.27%、83.85%、44.21%.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及开发出对马铃薯早疫病害具有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菌株,旨在丰富该病的生防菌种资源。【方法】从马铃薯种植区早疫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与gyrB基因序列分析的多项分类法,对获得的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测定拮抗菌株对马铃薯块茎切片的防病效果、抑菌广谱性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验证菌株的防效功能,并进一步设置盆栽试验印证供试拮抗菌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通过初筛与复筛获得1株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平板抑制率达89%的拮抗细菌WK-1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马铃薯离体块茎切片的防治效果为88.39%,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以及水稻恶苗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此外,有溶解无机磷以及产铁载体的能力,盆栽防治效果为74.49%,且经拮抗菌剂WK-1处理,土壤根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上升。【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WK-1,可有...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影响叶绿素变化有高温、强光等因素,但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方面的研究很少,为试图分析这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分析叶绿素含量本底与叶绿素变化间的联系,分别通过35个、133个材料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多组试验,研究始穗期在不同生态区的变化,即利用出穗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感光性和感温性,进一步研究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此外,对叶绿素含量本底不同的材料,按高低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叶绿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始穗后的第14天到第18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减少百分率与出穗促进率呈显著的正相关,35、133个材料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是0.5093、0.3036.同时试验还表明,叶绿素含量本底高的材料,在始穗后第9~13天其叶绿素降低幅度较本底低的材料小,而在第14~18天降低幅度反而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高低两组材料分开进行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低SPAD值组的相关系数更高,达极显著水平.始穗后第14~18天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期叶绿素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感光性和感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 要:【研究目的】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影响叶绿素变化有高温、强光等因素,但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图分析这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分析叶绿素含量本底与叶绿素变化间的联系。【方法】分别通过35、133个材料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多组试验,研究用始穗期在不同生态区的变化,即利用出穗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感光性和感温性,进一步研究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此外,对叶绿素含量本底不同的材料,按高低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叶绿素的变化动态。【结果】在始穗后的第14天到第18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减少百分率与出穗促进率呈显著的正相关,35、133个材料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是0.5093、0.3036。同时本试验还表明叶绿素含量本底高的材料,在始穗后第9-13天其叶绿素降低幅度较本底低的材料小,而在第14-18天降低幅度反而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高低两组材料分开进行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低SPAD值组的相关系数更高,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始穗后第14-18天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期叶绿素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感光性和感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