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66篇
  270篇
综合类   2336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23篇
园艺   330篇
植物保护   2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202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农林科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和自治区"两会"、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安排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重点任务,动员全院上下立...  相似文献   
92.
基于“3414”模型研究宁夏盐池县玉米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为54.84%,说明土壤属于中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 751.45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12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1 023.45 kg/hm;施用纯K 75kg/hm2的增产效应为236.7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N)量为360 kg/hm2,施磷量(P)为107.81 kg/hm2,施钾量(K)为4.3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7 652.23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抗旱造林整地技术集流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典型抗旱造林整地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88542"集流造林整地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尤其在0-60 cm土层表现较为明显;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随地形的变化有所不同:随坡位自上而下改变,"88542"集流水平沟比集流坡面水分的增加率总体上呈增大趋势;随着坡长增大,工程措施对水分增加率也呈增大趋势;随坡度的增大,水平沟相对集流面的水分增加率也随之增加;随坡向不同,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则无明显差异;相对于工程措施的集流效果,坡长和坡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在工程设计中,坡度越大,相应集流坡面长度就要缩短,反之坡度越缓,集流坡面长度就要增加.  相似文献   
94.
生物炭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稻田因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质量降低和养分淋失加剧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外源生物炭对水稻产量、氮素淋失和平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子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达13 500kg/hm~2时水稻增产显著。施用生物炭也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施用生物炭9 000kg/hm~2和13 500kg/hm~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6.7和7.8个百分点。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和土体中TN淋失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降低,TN淋失量降幅在8.03%~13.36%之间,施用生物炭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了11.8%~45.2%。综合考虑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生物炭施用量控制在9 000~13 500kg/hm~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
宁南山区不同种植体系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了解旱地土壤水分变化状况,可为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宁南山区胡麻、冬小麦、马铃薯、草地和苜蓿等5类旱地在主要生长季节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旱作农田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失墒期和增墒期,其分界点多在7月中下旬;冬小麦、胡麻和马铃薯等1 a生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含水率要高于草地和苜蓿等多年生作物(植物);胡麻地、冬小麦地和马铃薯地的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为上层低、下层高,而草地和苜蓿地相反。研究结果显示,各类旱地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中下层变化相对较小,且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均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秋季继续蓄墒是保障来年旱地获得良好收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对土壤水分特征的测定,建立Excel电子计算表格和实际的应用,证明先进的电脑计算技术与农业节水技术的紧密结合,为节水灌溉提供科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7.
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及盐渍土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系统认识和掌握盐渍土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治理改良盐渍土的基础。在总面积约6 184.9 km2的银川平原引黄灌区布设101个采样点,分层(0~180 cm)测定了土壤全盐量,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各层土壤盐分的分布类型均比较复杂,呈高度的偏态分布。土壤盐分的变异属于中等变异强度。0~120 cm土层盐分的空间相关距离一般在20~28 km;而深层(>120 cm)土壤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约34 km。银川平原表层土壤属于非盐化土、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和盐土的土地面积分别为0、1 508.8、3 614.9、982.6和78.6 km2,总体属于中度和轻度盐化土类型,且呈现一定的盐分表聚趋势。重度盐渍土和盐土主要分布在银北的石嘴山市、平罗县、惠农县一带和银南的部分地区。总体来说,银川平原的土壤盐渍化现象依然严重,应加强研究与治理改良。  相似文献   
98.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全量基施对宁夏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淋洗损失的影响,为控释氮肥全量基施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应用提供技术依据。以"宁粳50号"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参考农民常规施肥(FP)施氮量,设置了4个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处理:控释氮肥135 kg/hm~2(C-135)、控释氮肥180 kg/hm~2(C-180)、控释氮肥225 kghm~2(C-225)和控释氮肥270 kg/hm~2(C-270)。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水稻生育期不同深度淋溶水浓度和淋失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C-180处理和C-225处理在氮肥用量分别降低了25%和40%的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没有降低,原因在于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FP比较,控释氮肥施氮量控制在270 kg/hm~2以下时,控释氮肥全量施用各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C-135、C-180、C-225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比FP处理提高了10.22,11.10,12.75个百分点。控释氮肥各处理水稻生育期内田面水和不同土体深度淋溶水中的TN浓度均低于FP处理,且延迟了田面水中TN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减少了因稻田排水和径流导致的氮素损失。FP处理全生育期氮素淋洗损失总量为24.57 kg/hm~2,控释氮肥各处理素淋洗损失总量在11.54~17.35 kg/hm~2,其中C-180,C-225处理总氮淋失量分别比常规施肥降低了46.17%和49.40%。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氮素损失因素,宁夏水稻控释氮肥全量基施适宜施氮量在180~225 kg/hm~2。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锌对育肥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和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4月龄、体重为(29.00±0.61)kg的健康滩湖杂F1代公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粮锌含量为52.80 mg/kg(硫酸锌),其中不含硫酸锌的锌含量为18.02 mg/kg,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饲粮锌...  相似文献   
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笔者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中的10个试点项目为例,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从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4个维度进行评价,旨在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整治项目绩效等级优良,占81%。建议从设立土地整治绩效评价机构,建立健全信息报备系统,建立电子绩效评价系统3方面入手,建立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