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3篇
  47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2种方式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玉米各器官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平均提高了2.15倍,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1.4%,单株碳储量提高了2.56倍;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0~30 cm各土层有机碳储量,对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明显,其碳含量较传统耕作提高近1倍;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碳储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地上碳库、根系碳库、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储量分别达到了1 431.62 kg/hm2、364.79 kg/hm2、27 667 kg/hm2、29 463.66 kg/hm2,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63.6%、228.6%、62.7%、68.3%。  相似文献   
52.
以峰度、偏度和变动系数为指标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直径株数分布特征。运用Johnson’s SB分布、Gamma分布、3参数和2参数Weibull分布等4种概率密度函数研究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直径株数分布规律,同时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法来检验4种概率分布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林分直径的株数分布以Johnson’s SB分布拟合效果最好,Weibull分布(包括2参数和3参数)仅仅适合中度区和弱度区,但不是最好。所有的分布模型均通过了优势度检验,说明均适用于直径株数分布的拟合。  相似文献   
53.
[目的]以水蚀剧烈的砒砂岩区裸露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次降雨下坡面细沟形态演变及侵蚀产沙特征,以期为坡面沟蚀发育演变及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野外径流小区原位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监测径流小区两个雨季13次自然降雨下细沟发育过程及产流产沙规律。[结果](1)小区内细沟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跌坎发育—断续细沟—连续细沟—沟网形成;(2)细沟长度、宽度、深度及细沟体积、细沟密度、细沟复杂度均随着降雨的继续呈上升趋势,而细沟宽深比呈下降趋势;(3)研究区内中雨对细沟发育贡献最大,其发生频率为53.69%,对细沟形态的影响占比71.25%。[结论]细沟形态变化对产沙的影响较大,细沟出现后产沙量明显上升,产沙量与细沟发育过程对应关系较好,而对产流过程的影响有限,尤其细沟体积与产沙量及含沙量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54.
朱志卓  李龙    张鹏  张尚轩  梁艳君  支杰  陈燕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10-18,26
[目的]研究植被格局下微地形与侵蚀的关系,可为砒砂岩地区坡面侵蚀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砒砂岩区鲍家沟流域内的3种植被格局(均匀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坡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实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植被格局对微地形和侵蚀的影响。[结果]降雨后不同植被格局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依次为裸坡坡面>聚集分布坡面>随机分布坡面>均匀分布坡面,与裸坡相比,均匀分布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少了64%,75%,其径流泥沙的拟合函数为Y=0.3619x0.7309,R2=0.9866;不同植被格局坡面侵蚀—沉积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与其他坡面相比,均匀分布格局坡面的土壤侵蚀强度最弱,侵蚀区面积最小,为12.38 m2,沉积区面积最大,为3.44 m2。不同植被格局坡面地形因子均随降雨呈现增大的趋势,且与裸坡坡面相比,聚集分布坡面地表粗糙度、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度、微坡度增幅最小,分别为5%,2%,0.5%,9%。聚集分布坡面地表粗糙度与产...  相似文献   
55.
为了筛选适宜埋土防寒区栽植的葡萄品种,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对'状元红'、'香悦'、'巨玫瑰'等8个品种的物候期、果实性状与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状元红'、'香悦'、'巨玫瑰'、'夏黑'、'春光'、'巨峰'、'阳光玫瑰'7个品种可以作为露地配套栽培的优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6.
2011年4—6月,在徐州金桥珍禽有限公司,采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繁殖良好的一对赤麻鸭在繁殖期的行为日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并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了不同性别在繁殖各期行为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的不同时期赤麻鸭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繁殖前期雌雄赤麻鸭之间的筑巢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警戒行为差异显著(P〈0.05)。繁殖中期孵化行为由雌性赤麻鸭单独承担,雄性主要负责在巢边警戒,雌雄之间的趴卧、孵化及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繁殖后期雌雄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2只赤麻鸭几乎形影不离。赤麻鸭繁殖期行为呈现一定的日活动节律,采食行为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喂食时间7:00~8:00及16:00~17:00这2个时间段内,孵化行为所占比例最低,此时雌性赤麻鸭出巢取食;一天中,休息行为在中午呈现一个高峰;警戒行为在清晨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57.
杨树低效林下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地区杨树低效林下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为该地区杨树低效林的成因分析及改造提供基础依据,并为杨树人工林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与决策支持。[方法]使用Mastersizer30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量土壤粒径,采用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分形维数D值,并测定土壤养分。[结果]①鄂尔多斯地区杨树低效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细砂粒(42.33%)、极细砂粒(15.72%)、中砂粒(19.77%)为主;主要土壤质地类型为砂土;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值在1.222 5~2.204 5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②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粉粒、极细砂粒、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砂粒、粗砂粒、极粗砂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③随着土层加深,粒径250μm的土壤颗粒含量增加,粒径250μm的土壤颗粒含量减少;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随土层加深而增大,增大幅度不大。④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关系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各养分含量的变化对分形维数D值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杨树低效林下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土壤分形维数较低,土壤结构极不均匀,这样的土壤结构对杨树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不良的土壤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效林的形成,因此在对杨树低效林进行预防和改造时也要改善林下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58.
[目的]在基础日粮的水平上添加中药复方,纯中药全程饲喂,对保育阶段仔猪血清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为该中药复方对保育阶段仔猪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应用,形成质量可靠的“无抗”猪肉提供帮助。[方法]试验选用80头(28±2)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4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1.0%和0.5%的中药复方,试验期4周。试验结束第2天上午9:00空腹,前腔静脉采血,进行全血血常规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脂蛋白脂肪酶含量均有升高,其中,添加0.5%中药复方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升高,其含量随中药复方添加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各中药复方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所下降,其含量随中药复方添加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其中,添加0.5%中药复方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三酰甘油含量均有下降,其含量随中药复方添加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各中药复方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组保育仔猪血清中脂蛋白脂肪酶含量、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升高;保育仔猪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三酰甘油含量均有降低。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温度对内蒙古地区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卵发育影响,测定20,25,30℃下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20℃时卵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25,30℃下卵的发育历期,25℃与30℃下卵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用有效积温法则中"最小二乘法",得出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14.99±5.06)℃,有效积温(K)为(51.86±4.62)度·日,并建立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历期预测模型。结果可为预测内蒙古地区双条杉天牛卵的孵化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李斌 《农业与技术》2014,(8):163-163
本文重点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绿地植被选择、种植,园路及园路小品规划设计问题,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