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74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在土壤学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是一种“巨人”分析法,在土壤科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近红外分析的原理、在土壤学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近红外光谱在土壤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硝态氮累积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陕西关中主要蔬菜产区设施栽培蔬菜的硝态氮累积现状,以期探讨传统习惯施肥方法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地的新鲜大棚蔬菜硝态氮污染严重,部分茎叶类和根菜类蔬菜硝态氮含量超过无公害蔬菜卫生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西部人口受教育水平与增长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西部人口现状 截止1999年底,西部地区拥有人口28 77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85%.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约占全国56.8%的土地,人口仅占全国的22.85%,四川、广西、贵州、陕西人口密度都已超过160人/km2,虽然低于东部许多省份,但与世界相比,已经高出许多欧洲国家.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平均来看可以称得上是"地广人稀",但是这几个省区真正适于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土地面积很少.  相似文献   
14.
分别测定了泾惠灌区0~20 cm、20~50 cm土层36个作物种植点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18个作物种植点的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泾惠灌区0~20 cm、20~50 cm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10.62±0.36,6.03±0.06;0.90±0.02,0.60±0.03和1.74±0.10,1.58±1.45 g/kg.全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速效养分的供应状况为K>P>N,约80%的土壤出现潜在性缺钾,8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或缺乏,88%的土壤速效氮较低或缺乏.对应该研究,应用聚类分析得出了高、中、低土壤肥力类型,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2,≥1.0,≥2.0 g/kg和≥150 μg/g;10~12,0.8~1.0,1.5~2.0 g/kg和120~150 μg/g;≤10,≤0.8,≤1.5 g/kg和≤120 μg/g.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10 a和30 a的柠条、刺槐、油松及侧柏林地0~60 cm不同土层有机碳、氮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坡耕地,退耕还林10 a后,仅侧柏与油松林地各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显著提升。退耕还林30 a与10 a相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柠条,总体0~60 cm土层碳固存速率分别达到1.06、0.71、0.43、0.36 mgC·hm-2·a-1;氮固存速率以刺槐最高,达到0.051 mgN·hm-2·a-1,其他还林地固存氮速率接近,为0.014~0.026 mgN·hm-2·a-1。30 a还林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来自0~20 cm土层,平均贡献达51.9%,而全氮增加除刺槐林地外,主要来自40~60 cm土层,平均贡献达42.5%。各还林地C/N仅在0~20 cm表层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碳与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长期退耕还林地能够固存碳氮,且以侧柏林地提升有机碳库较佳,而刺槐林地提升氮库较好。  相似文献   
16.
按照生态农业理论和抗旱节水技术要求,对棉花抗旱品种、不同密度、不同基肥N、P的施用量进行田间综合试验,采用正交设计法。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以每公顷种植7.5万株比4.5万株、6万株平均增产671.85kg、483.30kg,增产57.49%和41.36%。品种陕402(早熟)、陕576(中早熟)分别比中棉所19(中熟)增产16.62%和16.17%,具有较强抗旱性。磷酸二铵比尿素增产作用明显,每公顷施150、225kg分别增产11.35%和10.53%。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葡萄主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石河子葡萄主产区的51个果园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Cd、Cr、Cu、Pb、Hg、As 6种重金属都有检出,各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无公害葡萄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限值,各项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加权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1,属于安全清洁级。依据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r、Cu、Hg、As含量未超过限定值,有49.02%果园土壤的Cd含量超过了限定值,51个果园土壤中的Pb含量都超过了限定值;Cu、Cr、As、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小于2,有49.02%果园土壤的Cd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处于警戒级的果园占78.43%,处于轻污染级的占21.57%。因此,石河子葡萄主产区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只符合无公害葡萄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党雪瑞  廖允成  王雯  范海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20-10821
阐述了陕西省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陕西省在实施农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氮配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严重地影响了氮肥的作用,只有在水分配合条件下,氮肥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水分和氮素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产量,也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品质。冬小麦水氮高效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在拔节期,这个时期施氮可以增加子粒中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在土壤肥料学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绪生 《土壤通报》2004,35(4):487-492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是一种"巨人"分析法,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科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科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其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