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6篇
  33篇
综合类   13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01.
将36只大鼠分为红葡萄酒组、食用酒精组、水组,每组又分为5ml/kg、10 ml/kg、15 ml/kg体重3个小组进行灌胃,灌胃12w后,测量肝脏SOD、GSH-PX、CAT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葡萄酒对大鼠体重的增长与对照相比没有影响。红葡萄酒10 ml/kg体重灌胃组大鼠SOD酶活性显著高,CAT活性各剂量组均提高。GSH-PX活性三个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而酒精组大鼠只5ml/kg、10 ml/kg两个剂量组有极显著提高。红葡萄酒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明显减少,其中10ml/kg剂量组与对  相似文献   
202.
从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机质、矿质养分、酶活性、pH、水分和物理性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果园生草栽培及制定果园地面管理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3.
 对固定化31DH在模式酒中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LF结束后,以包埋量0.5ml的粒子降解苹果酸的量最多,并且产生挥发酸最少;在试验范围内,温度为15℃、pH3.1、酒精12.0%(v/v)、SO2 10mg/L时,苹果酸降解量最大;固定化31DH的MLE活力为6.313,游离31DH的MLE活力为3.59,前者是后者的1.76倍。  相似文献   
204.
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得到了不断研究与应用。通过对国内外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生产中的研究应用分析,阐明了智能系统的概念、相关技术及开发方式,重点概述了其在葡萄的品种鉴定、栽培管理、病虫害管理和葡萄酒的工艺决策、检测与分级、品尝与酒窖管理、酒厂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5.
不同品种红葡萄酒花色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识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9个品种葡萄酒的花色苷指纹图谱,对不同品种葡萄酒进行识别。HPLC检测:采用反相C18柱,调整流动相pH值1.6,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518 nm。指纹图谱建立方法:计算HPLC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按相对保留时间排列相对应的相对峰面积。采用夹角余弦法计算相关系数,并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指纹图谱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葡萄酒花色苷的HPLC指纹图谱存在着差异,山葡萄种及杂种葡萄酒具有区别于欧亚种葡萄酒的特征色谱峰;不同品种葡萄酒花色苷指纹图谱的相似性不同,不同种间品种葡萄酒相似性较差;系统聚类分析初步建立了不同品种葡萄酒花色苷识别模式,对葡萄酒进行了较好的识别。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是识别不同酿造品种葡萄酒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6.
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筛选出的酒酒球菌(Oenococcusoeni)优良菌系SD-2a的包含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和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约2.6kb的基因片段,并以PGK1强启动子和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以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质粒YEp352为载体,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YELmleAP,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YS58,筛选获得酵母转化子YS58/pYELmleAP。斑点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mleA转化到受体菌中,SDS-PAGE检测表明获得的转化子表达了苹果酸-乳酸酶的目的蛋白。对酵母转化子培养上清进行HPLC检测,采用t检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mleA基因在受体菌中进行了功能性表达。获得的酵母转化子在添加L-苹果酸的SD/-Ura培养基中培养4d,培养液中的L-苹果酸含量降低,培养液上清中L-苹果酸的剩余含量比空载体转化子极显著降低,苹果酸降低19.33%~19.42%。对照未检出乳酸的生成,供试的转化子L-乳酸生成量为1249~1368mg/L,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7.
酒类酒球菌mle基因座的克隆和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是优良的葡萄酒乳酸菌。苹果酸-乳酸酶(malolactic enzyme,MLE)和苹果酸通透酶(malate permease,MleP)是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的关键酶(Labarre et al.,1996)。酒类酒球菌mle基因座上的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和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构成双顺反子的操纵子结构(Labarre et al.,1996)。本研究将我国自行筛选的酒类酒球菌优良菌系作为目的基因供体,进行mle基因座的克隆和其上2个基因的测序,为这2个基因的研究、利用及外源表达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208.
干红葡萄酒发酵中的固液浸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红葡萄酒浸取与发酵同时进行.浸取效果直接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干红葡萄酒浸取是在特定的浸取剂、特定的颗粒度及固-液比、特定的发酵温度及工艺条件下的浸渍,在整个浸取过程中溶剂对溶质的浸取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为了能够在发酵条件下有利于葡萄中各种有益成分的充分浸取,该文章用工程传质学的理论分析了干红葡萄酒浸取体系,提出了干红葡萄酒体系是由以单宁、天然色素等酚类物质为溶质、以葡萄汁及发酵液为溶剂(浸取剂)、以葡萄果皮、果籽、果梗等为载体组成的三元物系的观点;对浸取剂、溶质及载体进行了分析;结合葡萄酒生产实际,从葡萄原料(品种及果粒大小、成熟)、发酵工艺(浸取温度、浸取时间、发酵液中SO2浓度等)、生产操作因素(葡萄颗粒的破碎程度、外力强化传质措施如搅拌、倒罐)、设备结构(发酵罐长径比等)等方面探讨了影响浸取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9.
通过对赤霞珠不同营养系的植物学性状研究、果实特征特性调查、物候期观测、栽培学性状研究及进行酿酒试验,阐述了同一品种不同营养系之间的差异,为新营养系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10.
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和葡萄叶片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赤霞珠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使土壤全N、全K平均含量升高,但对土壤全P含量影响不大;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平均含量均降低,土壤pH值升高.对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Mn含量升高、Zn含量降低,而且行间生草使叶片N、K、Ca、Mg、Mn、Zn都有升高趋势.豆科植物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有利于土壤中氮的积累,禾本科多年生黑麦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