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8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27篇
林业   64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266篇
  2175篇
综合类   661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334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城镇与乡村居民地TM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城镇与乡村居民地在TM图像上的影像特征,并对多个波段影像进行了居民地特征提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波段都有一定的误提和漏提,但TM3 TM4 TM5合成图像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2.
黄土区旱地长期施用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已进行18年的微量元素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微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施入微肥后,籽粒,秸秆中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长期定位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12.8kg/(hm^2.a),增产率达4.5%,施用锌肥平均增产110.4kg/(hm^2.a),增产率达4.4%,施用锰肥平均增产92.2kg/(hm^2.a),增产率达3.7%,施用铜肥平均增产188.5kg/(hm^2.a),增产率达7.6%,在不同降水年型微肥的增产作用不同,硼肥在常态年增产作用显著,增产率为8.0%,干旱年增产率为2%,丰水年不增产;锌肥在不同降水年型增产作用较为稳定,常态年增产为4.3%,干旱年增产率为7%,丰水年增产率为5.4%,锰肥丰水年增产显著,增产率为9.0%,常态年,干旱年增产率分别为2.7%、1.3%,铜肥在常态年,干旱年增产率分别为10.7%、9.5%,丰产年不增产,在目前微肥价格下,施用硼,锌,锰,铜微肥有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53.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刺槐是该区重要的优良造林树种。建国以来,该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刺槐林,但由于各立地类型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不尽一致,其生长状况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形成"小老树"。为了研究刺槐林的生态适宜性,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与各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是梁峁阴坡和阴沟坡。  相似文献   
95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工程及植被措施实施,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特征及土壤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而侵蚀土壤发育程度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理化性质、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供依据。评述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及以空间代替时间的原理,研究了在实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土壤基本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措施实施年限的增加,土壤的水分环境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了明显改善,对土壤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影响。证明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土壤的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5.
玉米秸秆覆盖缓冲带对细沟侵蚀及其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玉米秸秆覆盖缓冲带是一项有效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为探究其减少细沟侵蚀的效果及水动力学机理,在室内人工模拟连续降雨条件下,选取黄土高原高强度侵蚀性降雨标准和细沟发育活跃的典型坡度,根据细沟发育的不同阶段,研究了不同布设部位(坡面中部5 m和坡面下部7 m)的秸秆覆盖缓冲带对细沟侵蚀及其水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露处理相比,玉米秸秆覆盖缓冲带可以减少坡面侵蚀量27.2%~54.8%,减少细沟侵蚀量40.8%~59.2%,减小细沟侵蚀量对坡面总侵蚀量的贡献率。对于细沟形态,缓冲带可减少细沟割裂度23.0%~32.0%,减少细沟平均深度6.7%~10.5%。比较2种布设部位,在坡面细沟发育后期,坡面下部7 m处布设的秸秆缓冲带可以取得更好地减少侵蚀和约束细沟形态变化的效果。对于单条细沟,裸露坡面上的细沟宽度沿坡长方向呈现约1.2 m长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而秸秆缓冲带改变了细沟宽度沿坡长方向的周期性变化趋势,此外还通过拦截淤积上方来沙减小了布设位置细沟侵蚀深度,通过拦截径流保护下方有限长度内的细沟。分析其水动力学原因可知,玉米秸秆覆盖缓冲带可使细沟水流向缓层流流态方向延伸,与缓冲带上方相比,秸秆缓冲带下方的细沟水流流速显著减小19.6%~21.9%,雷诺数和佛汝德数分别减少了29.6%~37.9%和8.3%~18.5%,而通过秸秆缓冲带后,细沟水流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增加了22.4%~43.3%,水流剪切力、单位水流功率和断面单位能量分别减小13.6%~21.5%、20.0~21.0%和9.5%~21.0%,径流能量和侵蚀能力的降低最终导致了坡面总侵蚀量的减小。因此,在坡面上每隔5~7 m布设缓冲带可以有效的削弱坡面径流侵蚀能力,减少坡面细沟侵蚀量和总侵蚀量。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形条件下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6.
田口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目前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甚少。该文通过对比全因子设计、正交设计和田口方法的微小区土壤侵蚀试验结果,分析利用田口方法研究土壤侵蚀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田口方法试验量仅占全因子设计的6.3%,但其确定的发生最大坡面侵蚀速率的试验条件与实测最大值的试验条件相同,预测的坡面径流速率和侵蚀速率与实测值比较吻合,预测值和实测值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都在0.84以上;两种设计分析的各因子对坡面径流速率和侵蚀速率的主效应趋势一致,估算的各因子对坡面径流速率和侵蚀速率变化的贡献率比较接近。与正交设计的分析结果相比,田口方法的分析结果更接近全因子设计的分析结果,基本与全因子设计的结果相同。说明在微小区土壤侵蚀研究中田口方法可代替全因子设计,不仅能有效减少试验量,节省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而且能获得比较可靠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究影响涝池水体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以期能为涝池水体水环境保护和水质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涝池的功能、容量、面积和结构等方面出发,选取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涝池,对涝池水体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进行测定,同时对水质样本点各污染物指标进行参数检验,并应用单因子指数等方法对其综合评定。[结果]①点源污染型涝池在不同采样点位置水体污染物浓度差异显著(p0.05),各涝池总氮、总磷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4.70~78.13 mg/L,0.03~4.27 mg/L;氨氮平均浓度范围为0.36~39.18 mg/L;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范围为33.0~1 067.40 mg/L;溶解氧平均浓度范围为1.5~7.3 mg/L;pH值大小平均值范围为7.85~8.64;②大部分涝池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物主要以氮类污染物指标为主;③调查区涝池水质污染程度排序为:点源污染+有措施面源污染+无措施点源污染+无措施。[结论]布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池底防渗措施对于改善涝池水环境状态较为重要。此外辅以内源水体的相关修复及管护工作,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958.
黄土道路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地区土质道路侵蚀强烈,严重影响当地的生产与交通事业。开展黄土道路侵蚀研究,对于黄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道路侵蚀过程,取得了如下结果。(1)道路径流侵蚀发生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皆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2)道路径流侵蚀开始时含沙量很高,但很快下降并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趋于相对稳定;(3)道路侵蚀率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径流侵蚀开始至20min及40min至侵蚀过程结束,侵蚀率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较大,20~40min之间基本稳定;(4)道路侵蚀模数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均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雨强及坡度对道路侵蚀的综合影响可用二元线性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959.
李洁  李壁成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165-167,183
对黄土高原具有比较优势的苹果产业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研究,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总结提出了应对国际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对策与建议,为黄土高原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开发苹果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0.
延安市旱作梯田水分有效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延安地区坡耕地上水土流失引发的水分亏缺和养分下降是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坡耕地的水分、养分是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过程中流失掉的。梯田是坡地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措施,通过扩大梯田面积,加大农田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单产,是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攻方向。因此,认为梯田是解决水土流失治理与粮食生产矛盾的结合点。通过对延安地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实现作物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为核心,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挖掘作物抗旱节水潜力二者同时并举,传统旱作技术与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以品种改良、土壤培肥、覆盖栽培与抗旱节水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旱作梯田水分有效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