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6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521篇
林业   64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266篇
  2166篇
综合类   652篇
农作物   35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33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931.
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环境影响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系统地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的外部性表现、外部性影响的经济量化分析以及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前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外部性给予探讨,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32.
NPP过程模型遥感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探讨了NPP过程模型的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分类、植物生长状况信息、土壤水分信息和气象因子)的遥感获取方法。这些因子的全遥感化将为研究大区域和全球NPP模拟提供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3.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所介绍的国外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除众所周知的USL E/ RUSL E,WEPP,L ISEM和 EUROSEM外 ,还有浅沟侵蚀预报模型 (EGEM)和切沟侵蚀预报模型。国内的侵蚀预报模型主要有在 GIS支持下的陡坡地包括浅沟侵蚀的坡面侵蚀预报模型、有一定物理成因的坡面侵蚀预报模型和流域预报模型。在总结和评价国内外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今后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34.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秸秆不同用量对径流、入渗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覆盖率大于40%条件下能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但当覆盖率低于40%时对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不明显。在土壤含水量10%,降雨强度120 mm/h的雨强条件下,秸秆覆盖能推迟起流时间1~15min,增加累积入渗量37%~113%,减少径流总量3%~40%,减少土壤侵蚀10%~80%,效果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35.
高分子聚合物对坡地产流产沙特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坡面降雨径流既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又是缓解干旱缺水的重要水源。通过地表径流调控手段,消除水土流失动力,同步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一直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采用化学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36.
以空间图形和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将安塞县的土壤水分样点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建立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类型-坡度分级的浮点型土壤含水率字段,对安塞县域尺度土壤水分制图及其定量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安塞县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状态和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0~6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基本处于极难效或难效状态;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迟效或速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高。60~12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难效水和迟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迟效和速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小于上层。120~20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难效水和迟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难效水、迟效水和速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明显小于上层。200~30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和难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极难效和难效状态;土壤水分补偿率很小。300~500 cm土层,雨季前,土壤水分主要为极难效水、难效水和迟效水;雨季后,土壤水分基本处于极难效、难效状态和迟效状态;土壤水分基本不能得到补偿,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37.
以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甘薯(TS)及未转基因甘薯(NT)为实验材料,研究在旱后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及未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变化.结果显示,连续36 h胁迫条件下,TS和NT的SOD活性都先降低后升高,但TS的SOD活性始终高于NT.胁迫至24 h时,TS的SOD活性约为NT的1.2倍,复水后二者SOD活性都下降.持续胁迫,TS的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NT与之相反,复水后TS和NT的APX活性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复水12 h,TS的APX活性是NT的1.5倍.水分胁迫条件下TS的膜质受伤害程度要轻于NT,胁迫24 h,复水12 h,NT的MDA含量均约为TS的1.2倍.胁迫12 h,TS和NT净光合速率都下降,继续胁迫,TS净光合速率开始上升,NT几乎保持不变,胁迫36 h,TS的净光合速率约为NT的1.5倍.复水后二者净光合速率都开始上升,复水12 h,TS净光合速率约为NT的3倍.胁迫时TS、NT胞间CO2浓度(Gi.)都逐渐增大,胁迫36 h时NT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TS,是其1.4倍.实验结果表明,同时转入SOD、APX抗氧化基因后,在胁迫及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的抗氧化系统可以更好地保护及修复光合机制.  相似文献   
938.
土坡面降雨水沙运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是我国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基于室内坡地降雨实验,分析了(土娄)土坡面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化,对比了不同雨强影响下径流泥沙含量和累积泥沙含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将侵蚀与入渗结合,分析了同时段产沙量和入渗率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入渗补给系数随雨强增大而逐渐减小,两者可描述为线性关系,雨强越小,入渗补给系数越高;降雨初始产沙值最大,在产沙10 min内变缓.雨强大的,初始产沙量和稳定沙量都稍大,但总体差异不大,产沙量分布曲线形状与入渗率曲线极为相似;不同雨强下累积泥沙量与降雨历时之间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且幂函数的指数部分基本随降雨雨强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雨强下入渗率和累积泥沙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累积泥沙量增加,相应的土壤入渗率减小,两者变化趋势随雨强增大而趋于明显.  相似文献   
939.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水文模型相对与集总式水文模型,以其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结构和对空间分异性的全面反映,能更好地模拟真实的降水径流形成等水文过程。将区域尺度上的土壤水力侵蚀过程视为水文循环的一部分,基于对水土流失过程分析,考虑尺度问题的影响,对其中部分环节进行概化,借鉴前人对区域土壤侵蚀问题因子研究的成果,分析总结了建立基于GIS的区域尺度上分布式水蚀过程模型需要的参数,并讨论了参数的入选原则及其在模型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940.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农田土壤水、热、盐及大豆产量的影响,为促进陕北安塞县山地梯田作物增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大豆(中黄35)为试验材料,设置地膜覆盖(M)、谷子秸秆覆盖量5 000 kg/hm~2(J_5)与2 500 kg/hm~2(J_2)和传统耕作(CK)4个处理进行了系统对比试验。[结果]①除20—40 cm土层的结荚期外,其他土层各时期M和J_5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高于CK处理。另外在0—60 cm各土层中,出苗期M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高于J_5处理;②在0—60 cm各土层中,全生育期M的土壤温度均高于CK处理,除结荚期外,J_5处理的土壤温度均低于CK处理;③在一定范围内,M处理可提高土壤电导率,且在0—20 cm土层中,M和CK处理的电导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④M和J_5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显著高于CK处理46.73%(p0.01)和34.61%(p0.05);⑤在一定范围内,大豆产量与其全生育期的平均土壤贮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较于其他生长阶段,出苗期土壤物理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大豆产量与出苗期土壤贮水量和电导率极显著正相关,且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土壤贮水量和电导率,可促进大豆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