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3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8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篇 |
农学 | 417篇 |
基础科学 | 31篇 |
224篇 | |
综合类 | 885篇 |
农作物 | 646篇 |
畜牧兽医 | 62篇 |
园艺 | 21篇 |
植物保护 | 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71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宁南旱区谷子地膜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不同覆膜方式降水后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进行定位观测,并观测了谷子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结合作物产量分析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表明,降水后微集水种植技术的沟内有较好的集水作用,水分可以储备在垄下部位,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剧烈。微集水种植技术在生育期间有集水保墒作用,季末土壤供水能力明显改善。冬闲田处理秋平膜与秋垄沟播前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24.9、7.1 mm,且增产效果显著。覆膜处理的谷子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和农田水分得到高效开发利用。作物各个生育时期以微集水种植技术的集水保墒效果最佳、生育期耗水量较低,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国内外的24份普通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方法]以改进的酚-氯仿法提取国内外24份普通小麦品种基因组DNA,采用Genomic-SSR和EST-SSR标记技术分析24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对2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37对Genomic-SSR引物对24份小麦基因型的38个位点进行扩增,24个位点共扩增出152个多态性片段,每个位点上平均片段数为5.85。采用67对EST-SSR引物对24个小麦基因型的78个位点进行扩增,37个位点共扩增出120个多态性片段,每个位点平均片段数为3.24.24份小麦品种的综合遗传距离为0.1541~0.7820,平均为0.4231。[结论]EST-SSR标记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不同小麦基因型之间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93.
994.
蔡东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4):58-60
因我国小麦育种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期,因此优良新品种从育种到推广速度加快,新品种审定前后需要有大量种子进行大面积推广,而此时育种工作者只有少量原种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必须进行加代。本文就加代工作进行总结以供小麦育种示范推广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明确主要春化基因在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序列标志位点(STS)分子标记对我国6个小麦主产区276份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进行检测,分析其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特点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特征。【结果】在276份小麦品种中,4个春化基因位点共存在9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VRN-D1/vrn-B3的分布比例最高(33.7%)。北部冬麦区春化基因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组成;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以vrn-A1/vrn-B1/VRN-D1/vrn-B3组合类型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84.3%,57.1%和21.2%,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西北春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以VRNA1和VRN-B1两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的组合为主,所占比例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初步明确了中国各主产区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的组成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6.
秦岭山地主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秦岭山地大量的野外实地调查、访问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资源潜力3个方面选择了13个具体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秦岭山地主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yaahp6.0软件计算了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对135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了评价,并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划分了未来优先开发利用等级.结果表明: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陕西卫矛(Euonymus schensianus)等24种植物可作为优先开发利用对象;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等44种植物可作为次重点开发利用对象;山矾(Symplocos sumuntia)、绣线梅(Neillia sinensis)等被48种植物可作为一般开发利用对象;梓树(Catalpa ovata)、紫柳(Salix wilsonii)等19种植物在开发利用中可较少考虑. 相似文献
997.
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计的氯化钯比色法测油菜籽硫代葡萄糖甙消光度,标准曲线A= 0.00428C+0.0596.该法适合大量育种低世代材料分析.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多元回交和花培纯合 ,将小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获得了 12个在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免疫的新种质 ,其中 8个新种质在苗期对流行小种高抗。研究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杂交特性结果表明 ,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两种杂交方式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 ,但前者种子发育好 ,出苗率高 ,后者种子胚乳发育不良 ,出苗率低。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 ,种子出苗率较好。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维持在417.88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应在5.72 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226.12 kg/(hm2.d)以上,其生物学产量可达到20 778.4 kg/hm2;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90~7.95万株/hm2,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5.71~6.47,成熟期为3.54~3.9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在358.11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在5.06 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183.66 kg/(hm2.d)以上,其籽粒产量可达7 248.5 kg/hm2,生物学产量可达到14 798.0 kg/hm2。 相似文献
1000.
第3组LEA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介导干旱、高温、高盐等非生物胁迫响应, 关于普通小麦LEA基因的研究鲜有报道。利用噬菌体原位杂交技术, 从小麦苗期干旱胁迫条件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出LEA蛋白基因TaLEAL3, 其全长750 bp, 编码区长501 bp, 编码166个氨基酸, 含有一个明显的核定位信号区。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 TaLEAL3属于第3组LEA蛋白, 序列中含有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3个不完全重复的基序和α-螺旋的LEA结构。电子定位结果显示, TaLEAL3基因位于4BL、4DL和5AL染色体上, 主要在茎中表达, 而在根中几乎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在干旱、低温和ABA诱导下, TaLEAL3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在该基因上游1.7 kb序列处, 预测具有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和增强子序列, 及与干旱和低温等多种逆境胁迫相关的调控序列。本研究为深入分析小麦LEA蛋白基因的功能, 初步解析LEA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