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24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复杂基质的食品中甜蜜素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复杂基质的食品中甜蜜素的快速气相色谱检测方法(GC-FID)。样品通过水提取后离心,用正己烷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取25 mL水相,先后加入5 mL 50 g/L的亚硝酸钠和5 mL 100 g/L的硫酸,密闭冰浴衍生0.5 h。经GC/MS定性,最终衍生产物为环己烷亚硝酸酯。对于10 g样品的检测限为1.5 mg/kg(信噪比>3.0),4个水平添加甜蜜素的回收率,范围为62.55%~106.71%,平均回收率为(80.89±9.63)%,平均变异系数为12.10%。本方法满足复杂样品中的低浓度的甜蜜素监测。  相似文献   
52.
中国沿海5个自然西施舌群体等位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沿海的山东胶南(JN)、江苏南通(NT)、浙江台州(TZ)、福建福州(FZ)、广西北海(BH)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对其斧足、外套膜和肝脏组织进行了13种同工酶的比较实验,最后选择肝脏作为西施舌的等位酶研究组织.选取谱带清晰的8种等位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7个位点.JN、NT、TZ、FZ、BH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8.82%、70 59%、50.00%、56.25%、41.1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550、1.555、1.434、1.602、1.828,平均杂合度观察值(Ho)分别为0.240、0.270、0.239、0.243、0.288.结果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BH>NT>FZ>JN>TZ,中国沿海西施舌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种质资源较好;同时发现除浙江台州(TZ)群体外,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并根据等位酶资料对5个群体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53.
微卫星标记在坛紫菜丝状体品系DNA指纹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必谦 《水产学报》2005,29(3):323-326
用从条斑紫菜EST数据库中筛选合成的微卫星引物对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进行微卫星DNA指纹扩增。5个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其中3对引物所扩增出的5个条带(AU192094—127、AU187410—335、AU187410—190、AU194267—203和AU194267—328)被用来构建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的DNA指纹。在这个图谱中,每个丝状体品系都有独一的指纹模式,彼此很容易被区分开。所获得的DNA指纹图谱,可用来进行孟德尔分离研究,及为坛紫菜纯系鉴定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4.
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Gen Bank中登录的14种松材线虫组线虫的28S、18S和ITS部分基因DNA序列,利用遗传距离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松材线虫组DNA条形码序列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8S(拟松材线虫不分亚种)、28S(拟松材线虫分亚种)、18S和ITS的基因序列种内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71、0.0030、0.0007、0.0043,种间成对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476、0.0454、0.0052、0.1556,其中28S、18S基因序列种内及种间距离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ITS具有一定程度的Barcoding gap。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显示,28S、IT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可以有效将14个松材线虫组线虫分离成独立分支,而且28S可以有效鉴别出拟松材线虫的2个亚种;基于18S基因构建的进化树不能对吉拉尼伞滑刃线虫、日本冷杉伞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进行有效区分。因此,28S、ITS区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间隔以及相对较高的物种识别率,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组线虫候选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55.
针对水稻的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开展新型无人机喷雾器田间喷药试验,并与常规喷雾器进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无人机喷雾器对稻飞虱药后5、10、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7%、964%和972%;对纹枯病药后11 d防效为719%,高于常规喷雾器;对稻曲病防效因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6.
进境哈萨克斯坦向日葵种子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进境哈萨克斯坦向日葵种子中,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黑茎病菌Plenodomus lindquistii菌株LL4,通过生物学性状、ITS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菌在PDA平板上培养初期菌丝无色,分隔分枝多,后期菌丝褐色或深褐色,常膨大;分生孢子器暗褐色,分散或聚集,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71.2~361.8μm;分生孢子形态变化较大,无色,单孢,肾形至椭圆形,大小为3.6~8.2μm×2.2~3.7μm,常含有2个油球;培养期间未见有性阶段。基于ITS序列分析比对发现,菌株LL4与Gen Bank中多个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其它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物聚在同一个分支。菌株LL4可侵染向日葵根茎部,造成典型黑茎病症状。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LL4为向日葵黑茎病菌P.lindquistii。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晚稻生长前期田间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预测除草剂作用下农田杂草群落的演变。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宁波晚稻田杂草群落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晚稻田主要杂草种类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耳叶水苋(Ammannia arenaria)、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计算这些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稗和千金子的时间、水平生态位宽度均在0.90以上,且二者时间和水平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088、0.8261),说明稗和千金子为晚稻生长前期杂草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耳叶水苋时间生态位宽度最低(0.4955),但与稗和千金子水平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分别为0.7201和0.6990。说明耳叶水苋出草较迟,但有着较强竞争优势,忽视对耳叶水苋的防治,将使其成为水稻生长后期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8.
对宁波余姚小麦生长前期田间主要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小麦生长前期田间主要杂草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主要种类有早熟禾(Poa annu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和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从时间、水平生态位宽度值来看,5种主要杂草出草时间较为接近并且在水平位置上分布广泛,彼此竞争程度高。因此单一对禾本科杂草或阔叶杂草进行防除,必然导致另一类杂草成为小麦生长后期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59.
为了实现对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的最小化和系统诊断模型的通用化,该文主要在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数据处理方面,在对特征量提取算法、主特征量提取算法、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模型算法,结合MATLAB的工具包实现了机械故障诊断系统(MFDS)软件包的开发。并在6135柴油机上试验,对测量取得的数据经过MFDS的学习与诊断,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给出诊断结果,对完善柴油机等复杂机械系统的故障诊断理论和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0.
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盐酸溶液萃取后,再经SCX固相萃取柱净化,50℃水浴中氮气吹干后衍生化。以气相色谱-质谱选择86、212、262、277四个碎片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盐酸克伦特罗在0.01~2.0 mg/L成线性(R2为0.999),猪肉中3种不同添加浓度0.01、0.10和0.20mg/kg下克仑特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31%、92.85%、93.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6%、7.58%、4.59%,样品中最低检测限(S/N=3)为0.1 u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克仑特罗在猪体内的消除并初步探讨其代谢机理。结果表明,在饲喂浓度(3 mg/kg)1个月后,猪体内盐酸克伦特罗蓄积量不算太高,最高蓄积浓度为493.59 ug/kg,而且停药后代谢又非常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