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384篇
农学   230篇
基础科学   146篇
  185篇
综合类   1710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573篇
园艺   1349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从果园建立、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预防晚霜危害等方面介绍了甜樱桃园的春季管理要点,为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果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喹草酮是一种新型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 (HPPDs) 除草剂,为明确该药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在温室内进行了3个施药时期 (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 对小麦田22种杂草的活性测定和3个小麦品种的安全性测定,同时在田间开展了两年的10%喹草酮悬浮剂除草效果测定。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于播后苗前、苗后1叶期和苗后2~3叶期3个施药时期施药,喹草酮对小麦安全性高,在推荐最高施药剂量有效成分720 g/hm2条件下,3个供试小麦品种均生长正常;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两种阔叶杂草对喹草酮高度敏感,苗后处理的GR50值(有效成分,下同) 在1.4~5.4 g/hm2之间,GR90值在6.8~14.2 g/hm2之间,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GR50值在13.3~13.8 g/hm2之间,GR90值在47.7~64.0 g/hm2之间;另外,苗后施药对猪殃殃、麦家公和播娘蒿也有较好防效,GR50值在7.3~98.9 g/hm2之间,且与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的防效间差异显著。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喹草酮在有效成分300 g/hm2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对阿拉伯婆婆纳和麦瓶草防效高,近100%,对播娘蒿和猪殃殃防效略差,在65.3%~80.1%之间。可见,喹草酮在小麦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复配筛选研究以扩大其杀草谱。  相似文献   
123.
在中国引起苹果轮纹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主要通过自然孔口直接侵染苹果,并分泌细胞降解酶等使苹果组织降解以促进病菌的进一步侵染,而苹果可通过增强细胞壁的木质化、释放抗菌化合物以及产生免疫蛋白等抑制病菌。通过对苹果轮纹病的危害及病原菌种类、病菌侵染机制、苹果的抗性机制等方面的详细综述,为有效防治苹果轮纹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煤炭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中有离层的产生,而且离层的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对合理进行离层带注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得出:上覆岩层中会同时存在多个离层,当岩层移动达到拐点即最大下沉速度时,离层迅速发育。在非充分或者极非充分采动条件下,覆岩内的离层会长期存在,注浆后可有效减轻或避免由于流变效应或采区周围采动影响引起的二次沉陷问题。  相似文献   
125.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业设计、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等领域。为了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以及提高信息化背景下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教育部计划2017年-2020年起开展约1000项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推动高校积极探索虚实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形成线上虚拟资源,线下真实操作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泰山生态环境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融合三维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数据库和网络通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人性化、交互性的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实验教学资源。建立泰山生态环境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网站,为本校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社会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虚拟泰山环境实训实验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试验以北方石榴冷棚为研究对象,在1月份对其内外气温及土壤湿度的最高值、最低值、温湿度差、平均值的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棚外日平均气温均值为0. 79℃,棚内为2. 89℃,棚内为棚外的3. 65倍; 9∶00—17∶00,棚内日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均高于棚外,其它时间低于棚外;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冷棚升温保温效果显著,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冷棚保温效果不明显。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均值为2. 81%,棚内为25. 05%,棚内为棚外的8. 91倍;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差距为1. 63个百分点,棚内为1. 19个百分点,棚内湿度变幅要小于棚外;冷棚有较好地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索日光温室环境对不同郁金香品种光合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以‘检阅’‘大王子’‘小王子’‘金检阅’和‘卡罗拉’5个郁金香品种为试材,对其日光温室内光合参数日变化、环境因子和光响应曲线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环境因子间及光合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郁金香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1∶00和15∶00,‘检阅’的最高峰值和日平均值均最大,分别为7.66、2.07μmol/(m~2·s);气孔导度呈先升高再下降后逐渐平缓的趋势,11∶00达到峰值;胞间CO2浓度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双谷型,9∶00具有最大值;蒸腾速率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为双峰型,11∶00达到最大值。5个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平均为56.80μmol/(m~2·s),光饱和点(LSP)平均为717.21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平均为0.045,其中‘检阅’的LCP最小,LSP和AQY最大,对光照条件的适应范围更广,净光合速率也始终大于其它品种,适宜在温室内栽培。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温度与气温、水汽压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64;光合日变化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光温室内需补充光照、水分,提高湿度,降低午间温度、适当提高早晚温度,从而提升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9.
以不同树龄砧木嫁接的薄壳山核桃良种‘波尼’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山东威海地区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波尼’在威海地区3月底芽萌动,4月初展叶,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10月初成熟,11月底落叶进入休眠期。结果枝长度21. 37~22. 93 cm,结果枝平均结果数3. 79~4. 34个,单株产量2. 05~6. 48kg。坚果单果重8. 91~9. 76 g,仁重5. 05~5. 62 g,出仁率56. 64%~58. 13%,种仁蛋白质含量68. 42~84. 55g/kg,脂肪含量为489. 76~630. 12 g/kg,氨基酸含量83. 82~99. 60 g/kg。高接砧木树龄对坚果纵径、壳厚、出仁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对结果枝平均结果数、单株坚果产量、坚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仁重及种仁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除脯氨酸外,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为5年生砧木嫁接的高。5年生砧木嫁接‘波尼’的结果枝平均结果数、坚果单果重和仁重均显著小于3年生砧木,但其单株坚果产量及种仁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3年生砧木。‘波尼’在山东威海地区的引种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较高的坚果经济性状,适宜在威海地区大面积推广栽植,为山东省引种薄壳山核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0.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烟台、威海、临沂、泰安等山东苹果主产区采集成熟健康的红富士苹果,采用稀释分离法从苹果样品果面分离纯化得到酵母菌株;依据核糖体26S D1/D2区核苷酸序列的比较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得出酵母菌的分类地位,并对红富士果实表面酵母菌的多样性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红富士果实表面蕴含丰富的酵母菌资源,分离得到163株酵母菌菌株,经鉴定属于13属20种;在分离得到的菌株中,子囊菌占优势,共分离到95株子囊菌酵母,属于6属10种,占酵母总数的58.3%;共分离得到53株担子菌酵母,属于6属9种,占酵母总数的32.5%;其余15株酵母为普鲁兰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等,占酵母总数的9.2%。由研究结果得出,红富士果实表面酵母菌的优势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3种)、假丝酵母属(Candida)(3种)、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3种),占总酵母种数的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