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01篇
综合类   18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水灾城灾害是洪水灾害中的特大水灾,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明代河南大水灾城灾害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河南大水灾城洪水灾害共发生101次,平均每3.65年发生一次。1580、1470、1530、1590年代灾害最为频繁。灾害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具体为农历的6、7、8、9月间。主要为河灌型灾害,占水灾总次数的46%,河溢型、雨灾型各占水灾总次数的35%、19%。明代河南有64个州县发生灾害,约占全省的61.5%,祥符、睢州等受灾最为严重。处于黄河南泛区的开封府、归德府受灾严重,南阳府、汝宁府,受灾最轻。总体特征为东部密、西部疏;黄河沿岸及其泛区、沁河流域、伊洛河下游密,其他流域及支流疏。黄河南泛河道不固定、泛溢无常,以及太行山东南缘河道短促,暴雨集中、宣泄不畅等是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2.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农田、水体、植被、生物多样性、大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引起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和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环境意识、经济手段、所有权、行政领导责任制,立法和执法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3.
农用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采用资料综合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以期对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发展与深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4.
采用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对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水环境保护目标不明确,总量控制政策未能围绕保障人体健康和水生态安全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同时总量控制政策法律地位的缺失导致其缺乏制度保障;以目标总量控制为主的考核体系,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进行计算,以行政区为单位、年为时间尺度,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种主要污染物为依据,以水污染物排放量为主实施的总量控制政策不合理且缺乏科学意义,无法保障水质达标。在此评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位盼盼    昝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158-166
以伊犁地区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和植被功能型分类方案为依据,并利用植被固碳模型,分析了近10 a伊犁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呈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0.007%、0.031%和0.001%,草地和灌木呈减少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0.003%和0.1%。2)10 a增加农业用地的面积为923.9 km2,主要的转化来源为草地,占转化总量的83.9%,同时也有78.8%的农业用地转化为草地。3)由于土地覆被的变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以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碳转化系数的影响,导致植被的碳储量总体上减少了2.48×105 t。从整体上来看,伊犁地区的农业用地和草地的变化最为显著,土地覆被的变化导致的植被碳储量整体呈减少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近10 a伊犁地区草地和农业用地的变化是影响植被碳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宁陵酥梨气候品质认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酥梨是宁陵的特色主导果业,探索和推广酥梨气候品质认证技术方法,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升酥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酥梨品质与当年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利用宁陵县气象观测资料、酥梨发育期资料和梨果品质鉴定数据,以影响酥梨品质的气候适宜性区划、2017年酥梨生长气象条件和生长期内的气象灾害、果园管理水平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酥梨农业气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赋予权重评分,将酥梨的气候品质分为特优、优、良3个等级。探索酥梨气候品质认证技术方法,设计酥梨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建立气候品质认证公式,制作并颁发气候品质认证报告。  相似文献   
77.
滦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 ~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对滦河干流CODMn和NH3-N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枯水期污染物浓度较低,而平水期浓度则较高;2007~2011年污染物浓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即水质有所改善.以2010和2011年为例,对滦河干流进行简单的水质水量联合评价,郭家屯和乌龙矶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差,水量较小时水质较好,呈现面源污染的特点;滦县站点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好,水量较小时水质相对较差,呈现点源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北江红壤河岸坡面侵蚀水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自然和人为干扰的交互影响,北江河岸带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严重.本研究基于野外原位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分析不同坡度(7°、9°、11°和15°)和放水强度(15、12和9 L/min)条件下红壤河岸坡面侵蚀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及其与侵蚀产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平均流速随放水量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放水量下与坡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雷诺数随着放水时间增加总体上呈增大趋势,但增幅较小,坡度对雷诺数的影响较复杂,无明显规律;弗劳德数随放水历时增加呈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各处理的平均弗劳德数均>1,说明坡面流均处于急流状态,且与坡度呈线性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阻力系数随着放水时间增加总体呈增大趋势,且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阻力系数与坡度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2)径流系数随放水历时增加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趋势,相同放水量下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同时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侵蚀产沙量随着放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减小后稳定的趋势,且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3)侵蚀产沙量随水流剪切力和水流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与二者之间均存在线性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鉴于河岸带作为阻滞坡地泥沙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屏障,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红壤河岸带坡面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洛宁县土壤可侵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艾萍  潘少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84-13686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表示土壤被冲蚀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土壤流失量的内在因素。用ArcGIS软件处理得到洛宁县土壤类型图,运用EPIC模型中的K值计算方法,根据土壤机械组成计算得出洛宁县各种土壤的K值并生成K值图。结果显示:①洛宁县土壤中不易蚀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9.18%,在山地区呈“箕”形分布;较易蚀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5.44%,多分布在森林覆盖率低的农垦区,比较容易导致土壤侵蚀。②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代表了土壤抵抗水蚀能力的大小,与土壤的抗冲抗蚀能力呈负相关关系,是土壤侵蚀模数定量研究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0.
本文采用分形几何R/S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协调区在空间上趋于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河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集聚,而不协调区空间上趋于向黄淮平原、豫南等广大地区集聚。在类型演变中,相邻类型转移比不相邻类型"跃迁"的可能性大;协调区和不协调区数量变化表明,2000年以来,河南农区县域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