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03篇
  64篇
综合类   8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新疆水资源分布及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结合野外实地考察的经验,概述了新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了影响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原因,同时探讨了新疆绿洲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论述了加强绿洲建设,保护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2.
花永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213-216,219
采用微喷灌水技术,通过监测不同时间间隔弥雾调控处理下葡萄园温度、湿度、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弥雾调控可调节葡萄园微环境温湿度,其中平均温度差比对照处理低0.8~1.1℃,平均湿度比对照处理高5.0%~6.8%.在葡萄果实品质表现上,WP1(每天喷水1 h)、WP2(隔1 d喷水2 h)、WP3(隔2 d喷水3 h)和CK(常规滴灌)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21.5%、19.8%、20.1%和19.1%,总糖含量分别为19.1%、19.3%、18.2%和17.5%,总酸含量分别为46.8、48.6、47.2和48.7 g/L,VC含量分别为2.8、3.0、2.4、2.1μg/g,同时,弥雾调控处理果粒重分别高出CK处理0.25、0.24、0.16 g.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关键期,采用架下弥雾调控技术,每天喷水1h或每隔1d喷水2h,有利于提高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究巴歇尔槽上游进口连接段最优形式。【方法】采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对不同进口连接段形式(内接圆弧过渡段、外接圆弧过渡段、直面过渡段、无过渡段)建立物理模型,利用ANSYS18.0软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与数值模拟,运用Tecplot后处理软件,在自由出流情况下,分析不同进口连接段形式对水头损失、水面线、测流误差、流速及压强的变化情况,得出输水效率最高的连接段形式。【结果】采取进口连接段过渡的巴歇尔槽相比无连接段过渡的水流流线更平缓;无连接段过渡的巴歇尔槽局部水头损失最大、内接圆弧过渡段形式巴歇尔槽局部水头损失最小。巴歇尔槽测流精度相对误差随着来流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当来流流量为0.01 m3/s时,4种设计方案测流误差分别为:16.3、15.9、15.4、17.7;当来流流量为0.2 m3/s时,4种设计方案测流误差分别为:6、5.9、5.2、5.5。4种设计方案中,直面过渡段形式巴歇尔槽测流精度最高;巴歇尔槽纵剖面速度、压强云图变化梯度明显,流速最大处位于喉道段、静水压强最大处位于上游雍水段。湍动能云图数值最大处位于气相所分布的区域,气相相较于液相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分子间的能量交换更加剧烈,内能消耗更大。【结论】测流工作应该在来流流量较大时完成、进口连接段加以衬砌,防止因静水压强导致巴歇尔槽形变而产生测流误差。  相似文献   
84.
针对策勒县绿洲的自然条件和战斗渠灌区的农田沙化问题 ,认为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地表水资源 ,综合解决绿洲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解决农田灌溉淤沙的要点是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沉沙排沙形式排除渠道中的大粒径泥沙 ;而战斗渠的治沙难点是流动沙丘段的风沙 ,应采用阻、固、输等措施相结合 ,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 ,建设立体防风固沙体系 ,固定渠道沿线的流动沙丘以减少风沙入渠。排沙水可用于灌溉绿洲边缘的荒漠草场 ,排沙渠可截获穿越防风固沙体系的剩余风沙以保护新修建的平行灌溉渠道  相似文献   
85.
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膜孔蒸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不同覆膜开孔率下的蒸发试验,研究了蒸发过程中不同覆膜开孔率下土体湿润锋及水盐运移情况的动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蒸发历时的延长垂直湿润距离增大,在蒸发1d后垂直湿润距离的增加量最大,蒸发结束时随覆膜开孔率的增大垂直湿润距离减小;随蒸发历时的延长土体剖面内的含水量在减小,表层减小最快,剖面底部边侧含水量有所增加;盐分...  相似文献   
86.
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地温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野外实测的1999年种植季节地温资料,将覆膜后地温与不覆膜地温进行对比,分析了种植季节地温特征的变化规律.同时分别研究了800、1400及2000观测的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相邻5 cm土壤耕作层地温的相关性,这3个时间覆膜与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地表0 cm与各耕作层地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同样3个时间同深度覆膜与不覆膜地温的相关性.上述相关关系均可用确定的线性关系表达,拟合的相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HEC-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干旱区资料稀缺内陆河流域洪水模拟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以乌鲁木齐流域上游为例,结合流域实测水文气象资料,率定模型参数、建立并验证HEC-HMS模型。[结果]1957—2009年乌鲁木齐河上游流域13场历史洪水模拟中,HEC-HMS模型洪水模拟确定系数R2取值分布在0.67~0.87之间,洪峰流量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15.6%,模拟精度较高。[结论]建立的HEC-HMS模型有效,模型参数的率定合理以及HEC-HMS模型在干旱数据稀缺山区流域洪水模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8.
干旱区膜下滴灌制度对土壤盐分分布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盐渍化在干旱区越来越加重。因此在干旱区盐碱粉砂壤土中应用滴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使得灌溉水对土壤盐分的淋洗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本文就此问题,2007~2009年进行了3年的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阶段,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盐分峰值位呈现下移的趋势。当灌溉定额从DIA(3 000 m3 hm-2)增加至1.6 DIA时,盐分峰值位置向垂直方向从35 cm下移至65 cm。滴灌结束之后,土壤盐分峰值的下移顺序为1.6 DIA>1.4 DIA>1.2 DIA>DIA。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在一定的滴水强度范围之内,土壤盐分峰值位置呈现下移的趋势,当滴头流量进一步增加时,土壤孔隙的入渗能力变得小于滴头流量,致使土壤盐分下移受水分运动的影响。灌溉结束之后土壤盐分峰值的下移顺序为2.6 L h-1>2.2 L h-1>1.8 L h-1>3.2 L h-1。在时间尺度上,灌溉结束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盐分呈现从深层到地表和从膜下到膜间的双向迁移趋势。随着灌溉定额或滴头流量的增加,棉花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水分亏缺或者过量灌溉均会降低棉花产量,同时过小或过大的滴头流量也不利于增加棉花产量。因此在干旱区的粉砂壤土中进行膜下滴灌时,要使棉花产量达到较高值,应尽量采用2.6 L h-1的滴头流量和1.4 DIA的灌溉定额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89.
针对哈巴河县农村饮水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人畜饮水困难,对该县农村饮水规划首先进行了区域划分,结合各区域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不同的工程类型,并提出了全县农村饮水规划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0.
发展灌溉试验挖掘新疆节水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疆滴灌技术的大力推广,2011年新疆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91,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10.针对这种现象,通过对近几年高效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进展的分析,发现新疆地区的节水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以往的灌溉制度试验比较零散,若能结合气象部门与水利部门的自身优势,通过彭曼公式对灌溉制度进行优化,容易寻求到适应当地的优化灌溉制度,进而能大大提高新疆的节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