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系统是干旱区的脆弱系统,争取绿洲系统向稳定性、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文章从绿洲稳定性概念、绿洲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绿洲稳定性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绿洲稳定性研究领域国内外的代表性观点,系统介绍了绿洲稳定性评价研究的热点领域、争论的观点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绿洲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精河流域1990、2011年TM-5影像数据,构建了精河流域反照率-植被指数特征空间下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1990-2011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减少了3.54 × 104hm2,占研究区国土总面积的3.2%,但其中除了中度荒漠化面积以每年0.82%的速度减少外,极重度、重度和轻度则分别以每年0.74%、0.38%和0.01%的速度在增加,极重度荒漠化的增长速度较为突出.由气候变化导致的荒漠化发展,近些年来正被政府的积极措施所部分抵消,但人口压力、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人文因素,仍是未来荒漠化防治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绿洲是维系干旱地区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基本场所。探讨植被盖度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及由此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对合理利用绿洲国土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研究利用1990年到2005年遥感数据资料,计算了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绿洲植被盖度,分析了该地区植被盖度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1990~2000年期间,植被退化型所占比例最大,弃耕型所占比例最低;(2)2000~2005年期间,植被恢复型所占比例最大,弃耕型所占比例最低;(3)1990~2005年的16年间,研究区总体呈现植被恢复趋势。结果也表明:影响研究区绿洲植被盖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而人口剧增带来的水土资源开发强度增大则是主要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使用Landsat ETM+数据,采用单窗算法和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对研究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将这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研究区MODIS温度产品(MODIS LS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单窗算法和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的结果总体趋势比较接近,研究区整体的平均温度相差约2k;(2) 采用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代替归一植被指数(NDVI)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可有效提高反演精度,并且同等条件下单窗算法的反演精度高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两种算法的反演结果与MODIS LST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255和0.8651;(3) 在城镇区域,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结果与MSAVI的相关性高于单窗算法,相关系数为0.8136,说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更适合干旱区大范围城镇地表温度的反演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婧  王哲  冯娟  蒙晓琴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126-128
目前新疆贫困县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新疆经济发展为参照系,重点对2000~2005年间新疆2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力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偏离分量的组合情况,对各贫困县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分组定位。以期为新疆贫困县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绿洲土壤异质性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绿洲频繁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首先对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绿洲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水溶性盐分,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整体水平并不高,并且较20年前普遍有所下降。之后,用Kriging进行插值,对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分布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南方向上土壤的综合肥力较高,西北方向上土壤的综合肥力较低。最后利用灰色方法找寻了导致研究区土壤异质性的驱动因子,年蒸发量与灾害性天气日数是首要的自然驱动力,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则是主要人文驱动力,并且以人文因素驱动作用占主导,为该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博尔塔拉河、精河流域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6 a间,干旱区典型绿洲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稳步增加,未利用地快速减少,有林地前十年为减势,后五年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新疆2000-2008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轨迹,寻找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并运用SPSS软件对新疆人均生态承载力、单位生态足迹产出和单位建设用地产出进行回归分析和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新疆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容纳能力的方法,通过预测得出2015、2020和2030年新疆建设用地面积应...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绿洲稳定性驱动机制研究——以艾比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洲稳定性指绿洲系统功能处于持续稳定发展中的一种状态,绿洲稳定性的打破,最终会通过水文、土壤、植被这3个主要因素表征出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绿洲内外过度的人类活动是稳定性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诱发机制、动力机制及反馈机制则构成了绿洲稳定性变化的复杂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