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3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林业   330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245篇
  262篇
综合类   1011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栉孔扇贝人工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潘英 《水产学报》2004,28(6):616-622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82.
管角螺全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俗称角螺、响螺,隶属于腹足纲、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盔螺科(Galeodiae),为浅海较大型的经济腹足类,主要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各省的沿海,生活在潮下带近海11—40多米的软泥和泥沙质海底。其个体大、味美、营养丰富,属名贵海鲜。近年来,我国沿海的管角螺资源量日益减少,市场价格昂贵,供不应求,所以很有开发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83.
为了制定适应于广西山区圈养山羊的驱虫模式,笔者试验采用芬苯达唑和伊维菌素肠溶微囊剂型进行蠕虫驱虫,比较其与传统药物丙硫苯咪唑的驱虫效果,旨在探讨最佳使用剂量和方法,建立新的驱虫模式,为指导广西圈养山羊驱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植物致病镰刀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镰刀菌病原菌的检测鉴定和多样性,病原的侵染及其与寄主植物的互作,致病基因的分析与进化,毒素的形成和甘蔗镰刀菌病害的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加以综述,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重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85.
‘兴桂3号’是以‘TZS-e’为母本、‘LPCS-a’为父本育成的早熟优质有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春季栽培80-87 d,秋季栽培60-66 d,果实发育期25-28 d。果实短椭圆形,果皮青绿色覆深绿色清晰宽条带。果皮厚度0.7-1.0 cm,不易裂瓜,抗压及耐贮运性好。瓜瓤鲜红色,瓤质细嫩、实脆,清甜爽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以上。单果质量2.0-3.5 kg,露地栽培每667 m2产量2 000-2 500 kg,大棚栽培每667 m^2产量2 500-3 200 kg。大棚和露地均适宜栽培。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瓜2013017号。  相似文献   
86.
基于RUSLE的蔗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赤红壤集约化蔗区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土壤侵蚀强度与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为广西集约化蔗区小流域防治土壤侵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其进行定量估算。[结果] ①那辣小流域坡度在0°~35°之间,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分别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82.85%,10.99%,道路和沟渠共占6.16%。2020年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22.97 t/(hm2·a),属轻度侵蚀水平,是水利部规定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 t/(hm2·a)的4.6倍;②流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25°的坡度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平均侵蚀速率最大的是林地(桉树),为53.59 t/(hm2·a),分别是坡耕地(甘蔗)、道路、沟渠的2.84,2.12,27.91倍。[结论] 应用RUSLE模型通过借助软件输入相关参数和处理数据,即可估算出蔗区土壤侵蚀及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特征,应合理规划并利用管理好流域的坡耕地(甘蔗)、林地(桉树)、道路等土地利用类型,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87.
土壤可蚀性参数和临界剪切应力是评价土壤易侵蚀程度和抗水流剪切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在黄绵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中,土壤饱和条件下可蚀性参数和临界剪切应力的变化尚不明确。该研究采用室内土槽模拟冲刷试验确定不同坡度(5°、10°、15°、20°)和流量(2、4、8 L/min)下饱和黄绵土坡面的最大细沟剥蚀率,基于数值法、修正数值法和解析法计算土壤可蚀性参数和临界剪切应力。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得最大细沟剥蚀率均随坡度和流量增加而增大,其中修正数值法和解析法计算的最大细沟剥蚀率更接近。土壤可蚀性参数分别是0.485、0.283和0.268 s/m,土壤临界剪切应力分别为1.225、1.244和1.381 N/m2。修正数值法可提高数值法近似计算的精度,使近似计算结果更接近解析法计算获得的理论值。饱和较未饱和黄绵土的土壤可蚀性参数略有减小(16.83%),而临界剪切应力减小了66.97%,表明土壤饱和对黄绵土土壤可蚀性参数影响很小,但大幅度削弱了土壤临界剪切应力,使得黄绵土坡面饱和后土壤侵蚀更为强烈。此外,饱和黄绵土边坡的临界剪切应力比饱和紫色土坡面大6.38%,而细沟可蚀性参数大2.35倍,表明土壤饱和对2种土壤临界剪切应力影响程度相似,但黄绵土较紫色土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更高。研究结果可为饱和状态下不同土壤坡面细沟侵蚀模型参数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89.
90.
基于GIS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广西甘蔗生产水平,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在GIS技术和FAO农业生态区域法(AEZ)的支持下对广西甘蔗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广西甘蔗光合生产潜力的均值为183.27 t/hm2,理论值范围为169.03~201.33 t/hm2,开发度均值为37.31%;光温生产潜力均值为175.51t/hm2,理论值范围为154.19~200.75 t/hm2,开发度均值为39.12%;气候生产潜力均值为165.88 t/hm2,理论值范围为142.94~197.21 t/hm2,开发度均值为41.71%。由此可知,广西甘蔗生产潜力理论值与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较大,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