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7篇
  162篇
综合类   27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71.
为探讨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优势植物生态位宽度与种群特征的关系,以不放牧(NG)为对照(CK),设置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3个处理,载畜率分别为0.91(只羊/hm2)、1.82(只羊/hm2)和2.71(只羊/hm2)。于2020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物种种群特征与生态位宽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K、LG、MG和HG群落中物种数分别为18、15、12和5,表明随着载畜率增加,群落中物种数减少;与CK相比,LG提高了优势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等的生态位宽度,降低了半灌木冷蒿和木地肤的生态位宽度,而MG和HG降低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CK相比,LG显著降低了群落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平均值,而MG和HG显著增加了群落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平均值;建群种短花针茅的生态位宽度与种群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的生态位宽度与其密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银灰旋花与无芒隐子草相同。综上所述,载畜率为...  相似文献   
272.
裸露砒砂岩区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裸露砒砂岩区是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之一,研究裸露砒砂岩区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减轻入黄泥沙有重要意义.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聚类和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划分裸露砒砂岩区降雨类型,研究降雨类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分析降雨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273.
利用景观指数、分形模型以及稳定性指数、单变量点格局方法,对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不同放牧方式下群落微斑块特征、形状分形及稳定性、分布格局进行探究,以期揭示荒漠草原微斑块自身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3种放牧方式下群落斑块特征差异明显.休牧状态下芨芨草斑块面积占景观整体面积的91.15%,蔓延度指数(CONT...  相似文献   
274.
275.
盐胁迫对蒙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盐胁迫对蒙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共设置0、20、30、50、70、100 mmol·L-1六个NaCl浓度梯度,对蒙桑种子及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蒙桑种子的萌发指标和蒙桑幼苗的生理指标,阐述其应对盐胁迫的响应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蒙桑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均显著下降;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在20 mmol·L-1时受到抑制,胚根生长速度在30 mmol·L-1时受到抑制;在盐胁迫条件下,活力指数与耐盐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在NaCl浓度为20 mmol·L-1时,二者均下降至对照的50%左右。②对种子萌发指标、活力指数指标及幼苗生长指标与盐浓度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发现蒙桑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胚根长度、胚根生长速度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2.55、59.71、2.42、0.67 mmol·L-1。③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蒙桑幼苗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SP)含量、游离脯氨酸(free proline,Pro)含量、相对电导率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50 mmol·L-1 NaCl浓度时显著下降;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盐胁迫下蒙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幼苗可通过调节自身有机渗透物质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表现出较强抗盐能力。研究结果为蒙桑在盐碱地区的育苗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培育和保护抗盐植物资源以及盐碱地带植物种群的重建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6.
针对目前内蒙古砒砂岩区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该区已进入衰退期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平茬(留茬10 cm)与未平茬(CK)条件下沙棘细根根长密度、生长速率、死亡速率和生死之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平茬组沙棘细根量在垂直空间上比CK组有所增加。CK组沙棘细根主要集中在浅土层;而平茬组细根在深土层的分布量明显增加,且46—100 cm土层的分布量是CK组的2倍以上。整体上,平茬后沙棘细根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组。②沙棘细根根长密度和生长速率在4—10月份均呈“单峰型”变化,在7—8月份增长达峰值;细根死亡速率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生死之比则与死亡速率规律相反。总之,平茬有利于改善沙棘植株生长状况,间接反映出平茬措施对沙棘更新复壮是有利的。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沙棘人工林更新复壮及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7.
4种植物根系活性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根系的材料力学特性时,根系一般处于离体状态,对于柠条、沙柳、沙棘、白沙蒿4种植物根系离体后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状态的研究及保存方法的探讨目前还未见报道,所以确定植物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研究的适宜保存时间及保存方法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1~4 mm径级范围内的上述4种植物根系在4℃低温培养箱中保存0天、6天、13天、20天的根系活性值。结果表明:4℃低温培养箱更适合较长时间保存植物根系活性;4种植物的根系活性减小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增长,当保存6天时,4种植物的根系活性减小率达到10%~20%,当保存20天时,4种植物的根系活性减小率达到70%~90%;保存时间相同时,在1~4 mm根径范围内,4种植物基本均随根径的增加根系活性减小率变小,即细根的根系活性更易损失。  相似文献   
278.
基于植被重建的宁东矿区煤矸石山立地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煤炭开采形成的煤矸石山占压土地并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正确划分煤矸石山立地类型,为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宁东矿区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选取微地形、海拔、覆土厚度、土壤质地等10个立地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划分煤矸石山立地类型。[结果]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主导立地因子为:微地形、覆土厚度、土壤质地;再依据主导因子对研究样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宁东矿区煤矸石山3个立地类型组,5个立地类型亚组,8个立地类型。煤矸石山平台面积较大,边坡坡度32°~40°之间,覆土厚度多在30 cm以上,土壤田间持水量16.82%~34.85%,全K含量34.29~46.61 g/kg,属于极高水平,全P含量0.31~0.62 g/kg,为中下或低水平,而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均属于极低水平,煤矸石山土壤偏碱性。[结论]在宁东矿区煤矸石山重建时应因地制宜,覆土砾石含量较少时,选择以乔木为主的乔灌型混交模式,或以灌木为主的灌木林或灌草型;砾石含量较多时,选择以草本为主的灌草型;土壤为轻砾石土时,撒播草籽。  相似文献   
279.
奈曼旗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土地利用动态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演变情况,为该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生态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奈曼旗2000,2010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IS,Envi Classic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演变特征。[结果](1)2000—2018年间奈曼旗呈"林地—水域—沙地"主导的土地类型演变特征,即林地、水域面积增加,沙地面积减少;其中林地面积净增312 100 hm~2,水域面积净增500 hm~2,沙地面积净减142 100 hm~2。(2)时间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呈"一减一增"的趋势,其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3 050.7万元减至2010年的至1 991.58万元再增至2018年的4 728.55万元。(3)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中值区与低值区分别位于南部、中部和北部,形成了"高—中—低"的区域分布格局。(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气候调节的变化最为明显,其对应的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801.64万元增至2018年的1 349.85万元。[结论] 2000—2018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覆被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服务价值也均提高。  相似文献   
280.
"风沙物理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风沙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在探索风沙物理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针对"风沙物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评价缺少科学性等问题,探讨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增设综合性实验,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二是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创新实验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风沙物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实验由最初的不感兴趣到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表现出极大的科研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