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2篇
  免费   965篇
  国内免费   849篇
林业   236篇
农学   603篇
基础科学   294篇
  1737篇
综合类   6086篇
农作物   29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919篇
园艺   470篇
植物保护   130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785篇
  2016年   724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1043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857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不同配比基质对辣椒穴盘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腐熟的玉米秸秆、牛粪、草炭、蛭石为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出6种基质,以辣椒为试验材料进行穴盘育苗。依据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处理T5(牛粪∶秸秆∶草炭∶蛭石=5∶1∶2∶2,体积比)在基质理化性状以及幼苗生长与生理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草炭∶蛭石=2∶1,体积比)相当,该处理降低草炭用量46.7%。  相似文献   
982.
引入"构件"一词来表述植物体的不同组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为种群构件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种群生态学的发展(Bazzaz et al.,1978;Halle et al.,1978;Harper,1977;1980;钟章成,1992)。对木本植物而言,其地上部分枝或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通过不断重复的、持续的活动产生新的分枝,构成了复杂的枝系构件和多样的外部形态特征。克隆种群对环境因子的反应首先表现在种群个体的构件结构上,对克隆植物构件的统计研究可涉及个体(基株)、分株和枝系3个水平(董鸣,1997),从构件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  相似文献   
983.
本研究旨在研究牦牛颈上神经节(SCG)对其生境适应的形态学特征,以探讨高原动物交感神经系统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适应的形态学机制.运用常规HE及尼氏染色法,并采用形态计量学和SPSS16.0统计软件,对成年牦牛和黄牛SCG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牦牛SCG的长、宽和厚度均显著地小于黄牛的相应数据(P<0.01);牦牛的SCG主要由表面被膜、神经节单元、神经纤维、血管及结缔组织组成,被膜较黄牛的薄,结缔组织所占比例较黄牛的少,但节内组织较黄牛的致密;牦牛的神经节单元主要包含神经节细胞、卫星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该组成特征与黄牛的相似;其神经节单元单个视野内节细胞、卫星细胞及成纤维等细胞与黄牛的基本相同(P=1),但牦牛节细胞间的神经纤维较黄牛的少,而血管数显著多于黄牛的(P<0.01);牦牛SCG的头部以神经节单元为主,尾部以神经纤维为主,其特征与黄牛的相似.结果提示,在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的极端生态环境中,牦牛在半放野、全年放牧的状态下,其SCG经长期进化形成了体积较小,神经节细胞、卫星细胞及其细胞间神经纤维较少,但血管十分丰富等形态学特征以适应极端生境.  相似文献   
984.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8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三聚氰胺对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并探讨饲粮中三聚氰胺在牛奶中的残留规律。试验选择9头泌乳中期[泌乳日龄(DIM)为(160±21)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添加0.1%(MEL1组)、0.5%(MEL2组)和1.0%(MEL3组)三聚氰胺的饲粮(干物质基础)。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三聚氰胺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乳中尿素含量随着三聚氰胺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乳中三聚氰胺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MEL1、MEL2和MEL3这3个组的含量分别为5.48、28.32和51.96mg/L,乳中三聚氰胺产量分别为66.00、420.05和745.20 mg/d。饲粮中三聚氰胺向乳中转化的效率在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转化率为(0.51±0.10)%。在停喂三聚氰胺后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迅速降低,在停喂后第3天三聚氰胺残留量均低于0.05 mg/L。综合本试验结果可知,泌乳奶牛日粮添加三聚氰胺可显著提高牛奶中三聚氰胺残留量,但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86.
为了研究河西绒山羊性别、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间的关系,对1~4岁的198只河西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和绒纤维直径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间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羯羊的产绒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随年龄增长母羊和羯羊的产绒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4岁保持稳定(分别维持在359.09~392.33g和454.75~503.149),差异不显著(P>0.05);绒纤维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母羊和羯羊的绒纤维直径在1岁时最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随年龄增长绒纤维直径逐渐变粗,24岁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维持在15.17~15.54 μm和15.27~15.81 μm.由此可见,河西绒山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岁处于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987.
通过对特克塞尔羊和无角陶赛特羊在甘肃榆中地区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羊的妊娠期分别为:149.71 d和149.18d,与国内肉羊的平均妊娠期150d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羊的平均产羔率均较高,分别为132%和133%;特克塞尔羊和无角陶赛特羊单羔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羔初生重(P<0.01);不同性别之间,公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同性别之间,特克塞尔羊单羔公、母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羔公、母羊初生重(P<0.01),无角陶赛特羊单羔母羊显著高于双羔母羊(P<0.05),单羔公羊初生重高于双羔母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个品种的羊在甘肃榆中地区具有良好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88.
为分析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β亚基BLB蛋白在鸡脾脏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鸡脾细胞中扩增了BLB基因的保守区第3外显子的部分序列,大小约为380 bp.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大小约为19ku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His-BLB重组蛋白.切取含有重组蛋白的SDS-PAGE胶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以制备的血清通过westemblot在鸡脾脏中检测到MHCⅡ类分子特异性条带,其大小约为28 ku,与BLB天然蛋白的大小相符合.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MHC-Ⅱ类分子在鸡体内的蛋白表达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9.
为研究酵母多糖(YP)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损伤大鼠的拮抗作用,本实验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YP(50 mg/kg)+CTX组、YP(100 mg/kg)+CTX组、YP(200 mg/kg)+CTX组、CTX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YP+CTX组按剂量灌胃并称重,CTX和正常对照组则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在第8 d、9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腹腔注射CTX 100 mg/kg。第11 d采血及对相关的免疫器官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YP(100 mg/kg)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胸腺指数,血清中IgA、IgG、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及空肠SIgA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CTX对照组;结肠壁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与CTX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YP能提高大鼠的生长性能;YP对CTX所致免疫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保护作用,其中100 mg/kg剂量的YP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0.
HPLC法测定兽用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利巴韦林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龙散、黄连解毒散、苍术香连散等7种兽用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利巴韦林的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以水(用稀硫酸调节pH值至2.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7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显示,利巴韦林的线性范围为1.016~20.32μg/mL,线性方程为Y=5.68×10X-5.61×10^-2(r=0.9999,n=6),本方法的回收率为81.28%~119.46%,RSD为0.88%~1.65%。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兽用中药散剂中非法添加利巴韦林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